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秀凤  李国珍 《当代医学》2007,(17):119-121
目的 探讨癌痛治疗不充分相关的患者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评价表,对78例癌痛治疗不充分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心理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癌痛患者陈述病情时,不如实报告疼痛,降低疼痛的等级,导致医务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结论 癌痛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与患者应建立彼此之间的互信关系,向患者进行疼痛的管理宣教,实现癌痛患者不再疼痛,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痛治疗不充分相关的患者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评价表,对78例癌痛治疗不充分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心理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癌痛患者陈述病情时,不如实报告疼痛,降低疼痛的等级,导致医务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结论 癌痛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与患者应建立彼此之间的互信关系,向患者进行疼痛的管理宣教,实现癌痛患者不再疼痛,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殷媛 《伤残医学杂志》2014,(15):217-218
分析了癌痛患者产生负性心理特征的原因,认为主要与社会支持、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人格特质、疾病、治疗因素有关。阐述了不良心理因素对癌痛治疗的影响。护理策略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对癌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心理评估;二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三阶梯镇痛药物止痛法;三是应用心理护理技巧,对癌痛患者的心理困扰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护士主导的电话随访及上门访视对居家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影响,为制定提高居家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5年6月,采用电话回访及上门访视对血液肿瘤科治疗出院后的86例神志清、能够交流、会疼痛评分的晚期癌痛患者进行追踪干预,首先成立癌痛护理小组,制定随访流程并进行培训。给患者建立癌痛随访档案,发放由癌痛护理小组编制的《癌症与疼痛》教育手册和带闹铃的药盒、《癌痛日记》本。科室开通24 h咨询热线,每3 d电话随访,每周上门访视1次,实地查看患者服药的情况,镇痛效果,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痛日记情况,关注患者内心感受,并给予指导宣教督促。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立微信朋友圈,组织疼痛知识讲座等方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加信任度,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出追踪干预前后3个月患者的疼痛分值及服药依从性。 结果 2013年10月—2015年6月在血液肿瘤科治疗86例晚期癌痛患者通过追踪干预,患者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以及服药完全依从性、部分依从性、不依从性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士主导的电话回访及上门访视可以提高居家癌痛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据长海痛尺记录疼痛日记对癌性疼痛评估的影响。方法 70例不同程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痛尺评估组和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每组35例。痛尺评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评估癌性疼痛;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在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基础上记录疼痛日记;对两组癌性疼痛控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痛尺评估+疼痛日记组能更及时准确提供疼痛信息,癌性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痛尺评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长海痛尺记录疼痛日记量化评估癌性疼痛,对实施临床疼痛干预具有客观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癌痛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对疼痛评估的影响.方法 对70例不同程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记录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国际上常用疼痛评估方法,记录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记录疼痛日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记录组更能及时准确提供疼痛信息,癌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导癌痛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对疼痛的量化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殷媛 《吉林医学》2013,(25):5286-528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60例癌痛规范化治疗患者按低差别,排除干扰原则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困扰程度和癌痛治疗有效及达到无痛例数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组心理困扰降低的例数,癌痛治疗有效及达到无痛患者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心理困扰加重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提高癌痛治疗效果,降低癌痛疼痛程度,达到无痛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医院护士癌痛知识培训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选择30例常规对照组患者;2015年3月-2015年6月对全院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并在疼痛知识培训后护士健康宣教的患者中选取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后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自我疼痛评估认知;患者镇痛药物认知、接受程度以及患者在接受护士专业疼痛知识培训前后健康宣教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参照中国癌症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问卷设计癌痛评估认知表格、癌症镇痛药物认知表格、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表格,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规范化癌痛培训后的实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癌痛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癌痛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癌痛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对于癌痛患者知识掌握以及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方式将330例存在癌痛的癌症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170例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外,为每位癌痛患者建立疼痛档案,进行个体化的指导,比较2组在癌痛用药知识、掌握自我疼痛评分方法以及对疼痛知识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同时对330例癌痛患者进行知识需求内容、健康教育知识获得途径选择方面的调查。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方法实施前药物知识掌握和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2组在药药知识和疼痛评分掌握以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建立疼痛档案能提高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能提高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实用。通过调查,癌痛患者最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了解所用药物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与医护人员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0.
王新  唐跃中  王海迪 《河北医学》2014,(7):1116-1117
目的:通过应用NCCN进行癌症疼痛的全面评估和具体量化方法,评价在改善癌症晚期临终病人癌痛控制效果的作用。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成人癌痛专家组制订的2010年NCCN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对来院的56例经二级医院以上明确诊断的晚期癌症伴有癌痛的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镇痛药物滴定及不良反应处理。结果:经过全面评估及镇痛滴定治疗后癌痛患者疼痛数字评分( NRS):轻度疼痛25例,中度13例,重度1例,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NCCN进行癌症疼痛全面评估,量化,细化,能更快速减轻癌痛,镇痛效果更好;在社区终末期肿瘤临终关怀服务中有很好的指导及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规范化疼痛评估在癌痛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重度癌症住院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疼痛评估,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疼痛评估,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癌痛情况,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癌痛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经过规范化评估对癌性疼痛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阶梯止痛联合心理、伦理学干预对癌症患者疼痛状况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入组癌痛病人106例,随机分为A组(三阶梯止痛治疗组)和B组(三阶梯止痛联合心理、伦理干预组),入院日和出院日对所有患者行NRS自测量表测量及EORT C QLQC30 V3.0问卷.对A、B两组患者疼痛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B组患者疼痛状况较A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1vs P<0.05)并且生活质量提高更显著.结论 三阶梯止痛联合心理、伦理干预较单纯药物止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及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这提示在今后的癌痛控制中应注重肿瘤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联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对住院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35例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血糖值,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疼痛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或P〈0.05)。干预后干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10.2±1.5)d、(8362±241)元]均低于对照组[(13.4±1.3)d、(9105±378)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护理人员科学的疼痛评估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住院治疗的中度至重度癌痛患者,均需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单日出院的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双日出院的患者(57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在出院前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的用药指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提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每周进行电话回访1次,每个出院患者至少回访4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4周后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疼痛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出院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影响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 ,探讨影响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以控制疼痛为核心 ,配合心理辅导及护理指导 ,对 2 68例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干预 ,并对病人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 7%病人癌痛没有获得有效的控制。此外乏力、恶心、呕吐及便秘是常见的躯体症状 ;不了解自己真实病情的人负性情绪的比率高于知情者。提示 :系统干预提高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但目前癌痛控制不尽如人意 ,癌痛及其他躯体症状是影响病人情绪的主要问题之一。医护人员要多方面地衡量和评估病人及其家人的需求 ,使宁养服务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士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怎样正确评估疼痛及实施有效的非药物护理对策,强调癌症患者参与癌痛的护理评估及对疼痛的管理.方法 对6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自制的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和问卷调查,调查前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者自评填写后收回.结果 通过对68例癌症患者疼痛的正确评估及实施有效的非药物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使晚癌患者疼痛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舒适度.结论 在对68例晚期癌症患者调查研究护理中发现,护士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提高护士疼痛处理的知识水平及心理护理技巧、癌症患者共同参与癌痛的护理评估及疼痛的管理对于提高癌痛患者的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癌痛患者给予药物止痛、心理支持、生活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结论通过用药指导、心理支持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并发癌痛的主要原因,探讨减轻癌痛的方法,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依据。方法对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或治疗护理的活动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疼痛进行系统分析和讨论。结果癌症患者的疼痛究其原因与肿瘤组织的生长、各种诊疗技术、免疫力下降、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有关,而减轻癌痛应从上述原因入手,对症施治,对症护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癌痛护理知识及技术,才能给予癌症患者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最大限度帮助癌症患者缓解躯体癌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林小平  吴文雪  吴如容  李旭霞  钟小青  林森 《浙江医学》2018,(10):1136-1137,1146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即释片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加强心理评估和应对,正确和及时疼痛评估,规范给药前健康教育和给药指导,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结果晚期癌痛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即释片镇痛治疗后总体疼痛缓解率为94.9%,50例中度疼痛患者缓解率为96.0%,9例重度疼痛患者缓解率为88.8%;治疗后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和组建癌痛规范化管理护理团队可提高癌痛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09例癌痛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药物止痛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CPQOL评分及疼痛改善情况,并调查分析影响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9例癌症患者对疼痛治疗的依从性为100%,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率为98.17%。影响疼痛的因素主要包括:担心过早镇痛会使癌痛无法控制、疼痛意味病情恶化、长期使用镇痛药会造成药物依赖等。实施护理干预后,轻度疼痛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与中、重度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疼痛程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癌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