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936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共发生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者16例,感染率为1.7%;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脊柱、上肢;骨科手术发生感染时间主要为住院3~4周内,发生率为31.3%~37.5%,发生最低为1周内,可见住院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结论:严格加强手术室管理,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区管理,使医院感染概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通过改善手术室护理,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的10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探讨关于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因素。结果:10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主要因素是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有良好的无菌意识,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并分析感染组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护理情况等,与非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菌主要为格兰阳性球菌。结论:术前对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中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导致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与预防手术感染。方法:对该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 55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根据统计,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收治病例的0.71%,在11感染者中,骨科无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为7例,1至2小时间的为3例,1小时以内的1例。并且与是否接台手术、手术室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标准与检查监督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29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骨科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进行骨科无菌切口手术主要感染情况、影响感染的因素,从而提出在骨科无菌切口手术整个过程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本院行骨科无菌切口手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骨科无菌切口手术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特殊方案和措施,在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无菌切口手术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一般护理措施,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感染情况、发生感染的时间以及影响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观测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情况、治疗以及护理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感染例数以及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主要影响患者感染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部位以及手术中与外界的交互情况等,发生感染的时间主要在患者进行手术三天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并且P值小于0.05,各个指标均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以及护理费用比对照组高,但是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骨科无菌切口手术在手术室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案和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患感染情况的发生,减缓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宇 《求医问药》2014,(20):213-214
目的 :分析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对2008年2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可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 :我们从这50例患者手术切口处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有29株革兰阴性杆菌,11株革兰阳性杆菌。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55岁,进行手术的时间在7~8月份,进行急诊手术,存在肥胖的现象,原发病为糖尿病,以髋部及髋部以下为手术入路;手术持续的时间>2h,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切口的长度≥20cm,住院的时间≥20d。住在多人病房都是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论:可导致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较长、患者为老年人,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在夏季,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上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并对相关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0例,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将所有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3%;患者自身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是影响手术感染的重要因素;医疗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康复环境均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骨科无菌手术感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应针对影响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从患者自身因素和医疗因素方面实施有效控制,以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无菌切口术后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寻求科学的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方法调查骨科无菌切口患者的资料。结果骨科无菌切口术后医院感染率为0.85%,例次感染率为1.66%;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使用激素,糖尿病,肥胖,手术持续时间>4h,接台手术,年龄<6岁或>60岁,远隔感染灶;感染切口培养所得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脆弱类杆菌等。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和手术室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无菌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采用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2周、4周患肢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患肢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后,在临床中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情况。方法择取在我院接受骨科无菌手术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100例A组,100例B组,分别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统计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同A组进行比较,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A组切口感染发生几率为14.00%,B组为2.00%,经对比B组切口发生几率更低(P0.05);A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00%,B组为98.00%,经对比B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中,将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几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从而为其节省住院费用,另外还可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当推广以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张蕾 《大家健康》2016,(6):219-220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导致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与预防手术感染。方法:对该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5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根据统计,共发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收治病例的0.71%,在11感染者中,骨科无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为7例,1至2小时间的为3例,1小时以内的1例。并且与是否接台手术、手术室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标准与检查监督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手术室接收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45例,对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连台手术、手术时间3h、患者年龄50岁、手术类型为急诊和术中有参观人士的存在,是骨科无菌切口手术出现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医院应当分配足够的人员到手术室进行工作,确保所有医护人员精神状况饱满,尽量避免术中有不相关的人群流动,减少术中交叉感染和手术时间过长,有效地施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切口是否感染进行分组,将42例感染者作为观察组,58例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策。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予以针对性护理,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医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252例,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及抗生素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后,仅9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好发于术后5~7d,其中I类切口1例(感染率为0.39%)、Ⅱ类切口3例(感染率为1.19%)、Ⅲ类切口5例(感染率为1.98%),平均住院32d,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相应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并为骨科无菌手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1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是否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等因素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结论:对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后作全面分析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泌尿外科术后医院感染。方法:针对泌尿外科术后普遍置管,置管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引发医院感染这一特点,把预防感染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无菌技术操作贯穿于泌尿外科术后护理的全过程。结果:164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严格实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就能有效预防泌尿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评估。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期间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骨科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20例的感染患者作为A组,40例的未感染患者作为B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采用Logistic分析,统计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结果:经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手术类型、部位、地点、时间、合并糖尿病为引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20例患者均好转,且痊愈出院。结论: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手术类型、部位、地点、时间、合并糖尿病等为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手术室需要针对以此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林凤英 《黑龙江医学》2019,43(5):535-536
目的探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浅析有效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泉州市中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接受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以前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探究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作比较,探究有效护理方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采取围术期护理与常规护理的骨科无菌手术中,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9.52%,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9.05%,差异显著;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的相关因素较多,因此手术中需要严格准守规定与流程,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围术期护理方式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77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与无菌手术术中感染有直接关系;腰髋部位及下肢手术处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医护人员需熟悉掌握无菌手术主要感染因素,在术中加强关注,减少患者感染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