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患沟通的障碍
护士的因素:①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欠缺:一些护士服务观念落后,习惯于将自己放在支配的地位,认为是自己在为病人实施帮助,没有同情心,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不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粗俗,这些都给家长以不信任和不安全感。②专业知识缺乏: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准确解答家长在治疗、护理、各种检查结果等方面的疑问,就难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同。③护理技术水平低:护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的发展,家长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可能会挑选技术水平高或高年资的护士为自己的孩子做治疗,这就更增加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和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感,使其技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易引起护患冲突,从而阻碍了护患交流。 相似文献
2.
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思考等交换过程,以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儿科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在儿科工作中,为了减少医惠纠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仅可以使护理人员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还可以增加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沟通中提高护士语言和非语言技巧,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仅可以为对方提供相关信息,还可以帮助患儿及其父母适应医疗环境,取得患儿信任,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战胜疾病.许多的因素影响着沟通的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与患儿沟通的特点、途径及技巧这样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门诊护士与患儿家属接触机会最多 ,沟通顺利与否 ,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做一名护士 ,只要乐于并善于与患儿及陪护信息沟通 ,就会大大提高护理水平。1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 ,有着不同于别科的特殊性。1 1 患儿年龄小 ,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 ,由于惧怕 ,对护理技术操作有不合作的举动。粗暴、生硬、强制性的进行护理工作 ,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 ,引起心身伤害 ,对健康是很不利的。1 2 由于一个孩子的缘故 ,孩子们都被家长视若“掌上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康医学》2019,(2)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中无效沟通的原因。方法:选取20例儿科护士及20例患儿的家属作为观察对象,采取调查方式进行,包括:患儿家属无法沟通原因及护士无法沟通原因,分析护理过程中无效沟通的原因,针对无效沟通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患儿家属无效沟通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焦虑,家属对患儿疾病不了解,护士言语失度、解释不到位,分别占82.50%(33/40)、80.00%(32/40)和60.00%(24/40)。结论:住院患儿及其家属情绪焦虑、家属对患儿疾病不了解、护士言语失度是造成儿科护理中无效沟通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加强对这三个方面的重视,提高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7.
8.
<正>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儿科收治的11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儿与家长均采用针对性的沟通技巧,在患儿出院时,使用我院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家长满意度,满分为100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10例患儿家长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6.5分。结论: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儿年龄小,他们理解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很容易由于紧张、焦虑、疼痛而哭闹不止,将沟通技巧应用在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该种方式是值得在儿科病房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0.
王光丽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4):388-388,371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矛盾较成人更为突出。护士作为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融洽护患关系可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现将我院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有效、合理地运用沟通技巧,从而促进儿科护患沟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的一种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来获取、传递患者信息.以达到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地治疗和护理患者。促进其疾病的康复。但在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常会有一些问题导致沟通障碍,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引起疾病的延误,影响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与老年患者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沟通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有效的沟通可帮助护患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健康问题,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儿童患者而言,由于他(她)们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且活泼好动,情感表达直接,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护士难以用语言交流和了解。非语言性沟通占沟通的65%。因此,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儿科工作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护士掌握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在工作中通过表情、行为等方面来影响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效沟通标准作业程序(SOP)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①根据儿科护理队伍和特殊患儿群体的特点,制定适合于儿科各项操作和各类接待时等不同场景的有效沟通SOP小册,即沟通交流语言规范,让护士学习.②针对每一次因护士沟通不良引发的纠纷和投诉,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护士分组(以患儿家长和护士的角色)模拟回放当时情景,让护士现场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每1次培训活动后护士必须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追踪查看沟通交流效果.结果 护患纠纷和差错发生率降低,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护士沟通交流技巧、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制定有效SOP,进行护士多元化的培训,对降低儿科纠纷、投诉发生和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儿科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解决因护患信息量过少、语言使用不当、专业术语过多、专业技术不精湛、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等产生的护患间误解或不满,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综合满意度。方法: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包括护患间知识技术的交往、护患关系的情感沟通。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沟通,如采用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赞美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告知性语言、询问性语言、形体语言等达到护患间的沟通。结论:近年来通过上述沟通的探索与实践,护士作为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护士通过换位思考,提供优质的服务,融洽护患关系,增强了与患儿(家属)间的亲和力,避免了许多护患间潜在的冲突,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19.
赵小燕;房夏玲;陈宁;王荣花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1438-1442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伦理理论在儿科临床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5日至2017年07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特定情况给予特殊的非语言沟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哭闹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依从患儿占比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患儿占比(6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调查中家属满意者占比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者占比(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为(1.92±0.56)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哭闹次数(4.56±1.3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21±2.0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8.65±4.3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伦理理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生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周春美.护理学基础[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9-42.]。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而护患关系主要是通过沟通建立的,如何良好地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成为儿科护士的必须掌握的技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