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共轭型含硫聚席夫碱以碘掺杂后,其宏观导电性会大幅度增加(从10~(-11)S/cm增至10~(-3)S/cm)。为了解释这一掺杂过程的微观变化,对碘掺杂含硫聚席夫碱进行了ESR波谱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掺杂过程中,会形成自旋性阳离子自由基=(?)—(极子)。随着掺杂度提高,聚合物导电性一直增加,而样品中自旋浓度则首先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表明由掺杂而形成的极子会部分地转变为无自旋的双极子。还探讨了聚合物掺杂过程中ESR峰形及线宽的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共轭型含硫聚西佛碱是一新颖聚合物,本征导电率为3.4×10~(-11)S/cm,当该聚合物以碘、溴、五氯化锑和萘钠等掺杂后,导电性可进一步提高。碘掺杂该聚合物后导电性可达10~(-3)S/cm,且具有良好的耐候稳定性和高掺杂度特点。研究了掺杂材料的耐温性及各种试制对其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聚乙二醇不饱和聚酯网络-LiClO4)中进行吡咯聚合原位制得了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膜的界面结构,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电化学杂脱掺杂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具有相互穿插渗透的固/固密接界面结构,这种界面结构改善了聚吡咯和聚俣物固体电解质间的界面接触,提高了聚吡咯在聚俣物固体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掺杂脱掺杂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载体-钕络合物的合成,表征和讨论了络合物的IR光谱,由此络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二元体系对丁二烯聚合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定向效应。不同烷基铝的催化活性顺序为Al(i-Bu)_3>Al(i-Bu)_2H>AlEt_3。  相似文献   

5.
碘掺杂聚苯胺呋喃是一类非共轭导电聚合物。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光电子能谱等对该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碘和高氯酸作掺杂剂对水溶性导电高分子聚(3-羧甲基噻吩)及其水凝胶的掺杂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水溶胀聚(3-羧甲基噻吩)凝胶及其高分子很容易被高氯酸或碘的水溶液进行掺杂,且其掺杂能力强烈依赖于掺杂剂溶液浓度。对碘掺杂的高分子溶液,其掺杂过程不很稳定同时伴随着脱掺杂过程的发生,而对于聚噻吩凝胶,高氯酸极易使其掺杂,而且一旦掺杂则在掺杂状态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席夫碱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活性 ,近年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1~ 6 ] 。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结核、抗癌、抗菌[7~ 8] 等药理作用 ;且其生物活性和金属的配合有关 ,广泛应用于治疗、合成、生化反应 (如酰胺基转移、脱羧、缩合、β 消除及外消旋反应 )、催化、生物调节剂、热敏或者压敏材料中的染料、聚合物改性、分析试剂、螯合剂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席夫碱配合物 ,不仅讲究选择功能性原料 ,并对其形成机理 ,光谱性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 ,而且综合考虑形成配合物后的功能性、广谱性。席夫碱基团通过碳 氮双…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氯苯甲醛和联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4,4′-二氯代苄叉联苯胺,发现该化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利用所合成的二氯代化合物与硫化钠在醋酸锂催化下缩取得得到了含硫聚西佛碱探讨了高分子量含硫聚西佛碱的合成方法。测出该含硫聚西佛碱具有3.4×10~(-11)S/cm本征导电率。使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所合成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考查了由聚丁二酸乙二酯(PES-2,4)和NaI形成的络合物结构和导电性的关系,发现NaI主要溶解在高分子的无定形区域;PES-2,4与NaI形成的络合物体系是半结晶的聚合物电解质,其结晶体的结构类似于纯PES-2,4。NaI的加入,使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化转变温度均升高,而结晶度和结晶速度降低。电解质的导电率随NaI浓度变化而变化,NaI浓度高,其导电率高,当[NaI]/(链节单元]=1/4(摩尔浓度比)时,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S/cm(90℃),其中无定形区的导电是主要的。导电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阿累尼乌斯方程,伹也不完全符合WLF方程,导电行为不可简单地用它们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丁基噻吩导电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的聚合条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聚丁基噻吩导电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加工性,其掺杂态的导电率可达到10s/cm。  相似文献   

11.
运用1HNMR和GPC对所合成的树枝状大分子聚L丙交酯 dendron 聚乙二醇 dendron 聚L丙交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在混合溶剂四氢呋喃/水中,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对胶束冷冻干燥再分散前后的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胶束为具有空心结构的囊泡,构成胶束壁的聚合物排列形式可能为双层结构或单层交错结构;胶束冻干后,再分散性良好,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开环反应,将2, 9, 16, 23-四氨基取代的锌酞菁(ZnTAPc)键合在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的侧基上,制得键合有氨基锌酞菁(ZnAPc)的聚合物ZnAPc-PGMA。然后使ZnAPc-PGMA侧基上的氨基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侧基含芳环席夫碱基团的锌酞菁(ZnABPc)的聚合物ZnABPc-PGMA。通过测定氨基锌酞菁在PGMA上的键合度,重点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对ZnTAPc在PGMA上键合过程的影响。测定了ZnAPc-PGMA和ZnABPc-PGM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其光物理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APc-PGMA和ZnABPc-PGMA均具有ZnTAPc的特征电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同时也显示出锌酞菁键合到聚合物上的特征。ZnTAPc键合到PGMA上后,有效地减弱了其聚集性。此外,随着ZnAPc在PGMA上键合度的增大,荧光吸收光谱强度增强。同时,ZnAPc-PGMA的荧光光谱还显现了一定的高分子效应,随着ZnAPc-PGMA中ZnAPc键合度的增大,ZnAPc侧链单元间会发生能量转移,使荧光发射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低聚噻吩取代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络合物。采用电化学氧化偶合法将含噻吩基的卟啉金属络合物进行电聚合,形成交联结构的TP共聚物。该聚合物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导性,电导率位于有机半导体电导率范围。对不同金属卟啉络合物进行有序组装,得到的夹心电池ITO/聚PsTBTP/聚ZnTBTP/Au具有明显的整流作用,整流特性地有机半导体的p-p’结。  相似文献   

14.
采用AlCl3-CuCl2催化体系合成了聚对苯撑,并用FeCl3在硝基甲烷溶液中对聚对苯撑进行了掺杂,研究了掺杂浓度,温度,时间和空气中暴露时间对聚对苯撑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的聚对苯撑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空气中放置3个月电导率基本不变,其电导率约1S/m,另外,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掺杂对聚对苯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聚丙炔醇(POHP)经碘、硫酸、三氯化铁、盐酸掺杂,其电导率可提高六个数量级,硫酸、三氯化铁、盐酸掺杂POHP都显示良好的稳定性。通过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顺磁共振的研究。对掺杂POHP的电荷转移过程及可能存在的栽流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的聚反丁烯二酸二特丁酯(PDtBF)、聚反丁烯二酸二异丙酯(PDiPF)、聚反丁烯二酸二仲丁酯(PDsBF)、聚反丁烯二酸二仲戊酯(PDsAF)、聚反丁烯二酸二环已酯(PDCHF)和聚反丁烯二酸甲基异丙基酯(PMiPF)这六种不同的反丁烯二酸酯类聚合物,利用~1H-NMR、~(13)C-NMR等表征手段对上述几种聚合物的链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几种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并表现出很强的脆性,聚合物的分子链间距随聚合物中酯基体积的增大而增加,对聚合物的热性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聚(L-谷氨酸-γ-苯甲酯)-b-聚乙二醇-b-聚(L-谷氨酸-γ-苯甲酯)(PBLG-b-PEG-b=PBLG)三嵌段聚肽共聚物。运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测试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以选择性溶剂透析的方法制备了自组装聚集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光散射仪等表征了共聚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该体系形成了以PBLG为内核,PEG为壳的囊泡和球形胶束;聚集体的结构依赖于起始溶液的溶剂性质和聚合物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以水杨醛与壳聚糖反应制得的壳聚糖席夫碱配体再与PdCl2反应制得了壳聚糖席夫碱钯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碘代苯(PhI)与丙烯酸乙酯(EA)偶联生成反式肉桂酸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原料比、缚酸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该催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该催化剂经过滤分离、溶剂洗涤,循环使用4次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皮维碘(PVP-Ⅰ)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碘的络合物,故称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商品名为伏碘(Betadine)。皮维碘洗消净(Povidone-Iodine Cleansing)是一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皮  相似文献   

20.
取代苯甲醛缩二胺类双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的取代苯甲醛缩二胺类双席夫碱,通过抗菌活性测试寻找具有抗菌活性药物。方法:以取代苯甲醛与二胺类经缩合反应,合成席夫碱,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8种席夫碱,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H^1NMR确证。结论:合成的席夫碱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