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2.
黄花蒿资源品质(青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生态地域性,可能是黄花蒿的不同生态型之间的生理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的表现。作者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对华中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区山峡武陵山地所属的川东南、鄂西、湘西及黔东北各地进行了黄花蒿的生态环境调查及青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区域内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在4.847‰~8.853‰之间,最高可达10.221‰,说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对黄花蒿中青蒿素成分的生物合成与转化有利。 相似文献
3.
4.
黄花蒿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黄花蒿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方法:以黄花蒿DNA为材料,分析了ISSR反应体系中的DNA、Mg2 、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以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ISS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浓度为15~45 ng,2.5μL的10倍Buffer(Mg2 free)缓冲液,MgCl22.0 mmol/L,dNTPs为0.15 mmol/L,Taq酶1.0 U,引物1.0μmol/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引物在筛选后的最佳退火温度退火45 s,72℃延伸2 min,共计4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在72℃延伸5 min。结论:建立了适用于黄花蒿的ISSR反应体系,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黄花蒿种间遗传变异分析和构建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传统栽培方法在黄花蒿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培养及扩繁等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黄花蒿品种迅速扩大到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黄花蒿的标准化、现代化栽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花蒿花序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和根的分化得黄花蒿组培苗;利用黄花蒿组培苗进行继代生根培养。并依次完成温室移栽和露地栽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培苗、温室苗及大田苗的青蒿素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与对照药材、野生药材相比较。结果: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茅分化率为100%.根分化率可达75%;黄花蒿组培苗生根率和成活率高.均在95%以上,且生长性状稳定:不同培养期的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均高于野生黄花蒿。结论:此方法成本低廉、简便易行.适合用于迅速扩大黄花蒿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标准化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对黄花蒿提取物中青蒿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Inerts il ODS-3(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9∶31,用三氟醋酸调pH至3);体积流量:1.0 mL/m in;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载气体积流量:1.0 L/m in;分流:开;柱温:25℃。结果青蒿素在0.589 3~5.893 5m g/mL时面积的常用对数值与其质量浓度的常用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r=0.98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1%(RSD为0.42%,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作为黄花蒿提取物中青蒿素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山东黄花蒿采收期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薄层扫描法 (thin- layer chrom atography scanning,TL CS)对山东引种黄花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青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变化 ,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花蕾期植株中青蒿素含量最高 ,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9.
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为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 ,中药名青蒿 ,具清热凉血、解暑、截疟等功效 ,其截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 (arteannuian)。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 ,具有高效速效、无抗药性、不良反应小之特点 ,居世界领先水平。青蒿素系列药还可用于治疗肿瘤、黑热病、红斑性狼疮等病 (中国中医药报 ,2 0 0 0 - 1 1 3- 1 3(1 ) )。野生黄花蒿虽分布较广 ,但青蒿素含量极低 ,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四川酉阳中国青蒿素开发研究中心培育了多种品系黄花蒿优良品种 ,青蒿素含量高、质量好 ,广为用作工业原料。为扩大药源 ,我们将… 相似文献
10.
黄花蒿(蒿属植物)原产于亚洲,现已在全世界许多地区种植,包括欧洲和美国。黄花蒿植株高达3.5尺。其最初的医学应用记载是在公元前340年的中国急诊处方手册。民间传统用它治疗发烧。青蒿素,是一种带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烯内酯,1996年被命名,并由于其抗疟作用而一直被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青蒿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法,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对青蒿中抗氧化成分进行提取,并利用溶剂萃取、D101大孔树脂等分离手段对水提取物进行组分划分,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酚酸和总黄酮的测定。结果 从青蒿水提取物中制备得到11个组分,且70%乙醇洗脱液(S10)、乙酸乙酯萃取物(S6)、大孔树脂20%乙醇洗脱液(S9)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其所含的总酚酸和总黄酮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青蒿中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液(S10)、乙酸乙酯萃取物(S6)、大孔树脂20%乙醇洗脱液(S9)为青蒿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为今后青蒿资源在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并为工业化提取青蒿素建立快速测定原料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超声提取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制得样品溶液;含量测定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68∶3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青蒿素在1~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9%,RSD值为1.34%(n=6)。结论本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青蒿素工业化提取原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种常用植物激素6-BA(6-苄基氨基嘌呤)、GA3(赤霉素)、CCC(矮壮素)及首次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omesticoside(DOM)对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Artemisinin)及相关倍半萜青蒿乙素(Arteannuin B)、3α-hydroxy-1-deoxyartemisinin、青蒿酸(Artemisinic acid)含量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实验,分别以6-BA(50、100、200 mg.L-1)、GA3(50、400、600 mg.L-1)、CCC(300、600、1200mg.L-1)及DOM(0.44、0.87、1.74 mg.L-1)连续叶面喷施3周。结果高、中、低浓度CCC干预第1周青蒿素含量分别增至(0.58±0.29)%、(0.40±0.18)%、(0.30±0.1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4.5、9.0、6.5倍(P<0.05);高、中、低浓度DOM干预第1周青蒿素含量增至(0.41±0.14)%、(0.55±0.21)%、(0.44±0.06)%,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9.3、12.8、10倍(P<0.05);CCC、DOM对青蒿乙素影响与青蒿素相似,对青蒿酸作用相反,而对3α-hydroxy-1-deoxyartemisinin无影响。结论不同浓度DOM和CCC均能显著提高黄花蒿青蒿素、青蒿乙素含量,可作为黄花蒿人工栽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建青蒿素合成代谢途径,以研制青蒿素高产微生物反应器.[方法]以低温预处理青蒿试管苗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ADS),并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青蒿ADScDNA测序结果已在GenBank注册.当ADS cDNA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融合并在大肠杆菌表达后,其菌体裂解上清中可检测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表明ADS基因已有可溶性表达.当裂解上清与法呢基焦磷酸(FDP)保温后,成功地检测到青蒿特有的倍半萜烯.[结论]青蒿ADS基因已在细菌体内实现功能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测定青蒿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测定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含油率确定最佳包合工艺,并应用TLC对包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2):72-74
在含有不含有水解乳白蛋白的8种诱导培养基中,以MS培养基添加水解乳白蛋白2g/L和萘乙酸1mg/L诱导小蔓长春花愈伤组织为佳,并且以外植体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最高,达到90%。在含不同浓度萘乙酸的8种继代培养基中,以B5a培养基继代培养为好,增长倍数最高可达14.43。并经定性试验证明在不同继代培养基上生长的愈伤组织内均含有长春胺。 相似文献
17.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植物黄花蒿进行进取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及时间对青蒿素收率的影响。萃取产物经简单的分析后得到纯度≥95%青蒿素产品,经TLC、IR、MS^HNMR和^13CNMR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一枝蒿中的化合物 ,并采用波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 5种化合物 :一枝蒿酮酸、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与胡萝卜苷。 结论:木犀草素及紫花牡荆素为新疆一枝蒿中首次分离得到并详细报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