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其长度随细胞增殖不断缩短。近来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高血压病的研究发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组织细胞或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成为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和)TG水平升高,近年研究认识到血浆中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异常。我国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TG、低HDL血症为主。冠心病发病与血中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随着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TC相似。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血清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其长度随细胞增殖不断缩短。近来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和高血压病的研究发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组织细胞或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4.
白丽娅  张莉 《医学信息》2010,23(13):2241-224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90例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进行观察。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对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90例高血压患者及对服组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进行观察.结果 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对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复杂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免疫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一方面是某些原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血脂及单核细胞进入内膜下间隙 ,单核细胞摄取脂质转化为巨噬细胞 ,吞噬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 ;另一方面 ,沉积的脂质及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等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并向内膜迁移 ,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目前 ,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壁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近年来 ,源自…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进展中的作用邓仲端外周血单核细胞(MC)迁入动脉内皮下间隙,分化而成为巨噬细胞(M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事件[1]。高脂血症时,进入内膜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可被动脉壁细胞,包括内皮细...  相似文献   

8.
补体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体系统由复杂的血浆蛋白质构成,为体液免疫系统的固有部分,其活化引起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最终产生多种促炎分子。该系统亦含有活化过程中产生的补体片段和调控分子的受体。在AS病变形成过程中有两种突出的细胞现象;单核细胞募集(之后形成泡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活化。内皮下LDL的沉积为上述事件的重要刺激。大量的证据表明,补体活化可能为脂蛋白沉积和之后病变的形成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10.
纤维蛋白原活性在冠心病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活性升高在冠心病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稳定期和心绞痛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血浆粘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并且心绞痛患者纤维蛋白原活性和血小板聚集性(Pt max、Pt H、Pt K)也同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发现心绞痛组纤维蛋白原活性值与Pt max、PtH呈显著负相关(r=-0.8379,P<0.01;r=-0.8784,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活性升高在冠心病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芮景  吴佩  朱向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15(10):911-911,914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女性胆囊结石发病率为男性2-3倍,性别因素或性激素代谢差异对胆石成因的影响已引起临床上的关注。我们曾检测过胆结石患者垂体一性腺轴激素含量的变化,提示胆结石患者存在着性激素代谢异常。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胆囊结石患者其胆囊收缩功能与血液性激素含量及其胆囊组织性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性激素对胆石成因可能产生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于lop年8月一IM年6月随机选择因胆囊结石住院接受手术的男性患者对例(胆囊结石组),年龄26-70…  相似文献   

12.
切应力与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血液动力学对AS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已得到国际公认。同时AS又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作为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核转录因子之一,在AS的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综述了血流切应力、NF-κB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旨在说明切应力的变化可能是AS的始动因素,NF-κB则是AS发生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γ(IFNγ)又称免疫干扰素,其抗病毒活性较低,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增殖作用较强,是一种强的巨噬细胞、NK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剂。IFNγ增强抗原提呈,活化T淋巴细胞,与多种致炎因子相互作用,促进粥样病变处炎症反应,加重病变进展。作为脂质代谢相关酶的调节因子,IFNγ诱导泡沫细胞形成,并活化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但也有研究显示,它可影响一些脂质受体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并减少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MIF在斑块形成与不稳定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凸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概念 :(1)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是仅呈斑片状 ,而是呈现弥散性 ,只不过某些部位斑块较重而已 ;(2 )这些斑块的特点是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细胞内外胆固醇聚积在一起 ,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内皮 -纤维组织的“帽” ,即使它们并不造成高度的狭窄 ,但它可以破裂、出血、形成血栓、血管痉挛而造成猝死 ;(3)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沉积过程由炎症反应介导 ,此炎症反应的特征是 ,病变部位出现单核巨噬细胞、活化T细胞和纤维化。多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复制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各个阶段 ,巨噬细胞复制可…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是一种与胰岛素原有高度同源性的生长调节激素 ,既具有胰岛素样代谢作用 ,又能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与分化。IGF Ⅰ及其受体和结合蛋白 (IGFBP1 6)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 ,能够促进心脏的生长发育、增强心脏功能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并在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IGF Ⅰ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并与球囊扩张术后冠脉再狭窄密切相关 ,在缺血性心脏病中 ,IGF Ⅰ能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 ,减轻心肌组织重构 ,改善心功能 ,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是近年来发现的三酰甘油脂肪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它是HDL代谢的关键酶。EL通过降解HDL而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发现:EL参与了脂质代谢、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这三个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关键过程,因此EL可能是AS形成的枢纽及媒介。临床研究也表明EL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目前EL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多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尚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近来发现DC存在于正常动脉壁中并在AS病变部位数量增多,提示其与AS的发生发展非常相关。DC的迁移是其分化成熟和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所必需的环节。而DC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在于DC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穿越血管壁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神经肽Y(NPY)和神经降压素(NT)两者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的意义,本文利用RIA法检测了298例EH患者血浆NPY和NT浓度。结果提示,EH患者血浆NPY浓度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T浓度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PY/NT比例明显升高,与病情相一致。NPY/NT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EH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内源性睾酮对雄性高脂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高脂去势组(切除双侧睾丸及副睾)。实验时间12周。结果:高脂去势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相差不明显,低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较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较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