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Medelec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主要观察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及Ⅰ-Ⅴ、Ⅰ-Ⅲ、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双耳PL及IPL的耳间差(ILD),Ⅴ/Ⅰ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3/15。异常者3例均Ⅲ-Ⅴ/Ⅰ-ⅢIPL>1。PD组Ⅴ波PL、Ⅰ-Ⅴ波IPL、Ⅲ-Ⅴ波IPL分别为(5.82±0.4)、(4.08±0.3)、(1.91±0.29)ms,对照组分别为(5.50±0.27)、(3.86±0.28)、(1.68±0.1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D组的Ⅴ/Ⅰ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BAEP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高位脑干)损害,与年龄、病程等无关。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一损害,可能作为评定PD患者病情敏感而客观的指标。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方法对15例P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VEP检查,对其双眼P100潜伏期、P100波幅进行比较。结果PD患者组双眼VEP的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100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VEP可客观地反映PD患者视觉通路内多巴胺变化所致的视觉通路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方法对39例确诊的ALS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SEP异常率64%(14/22),BAEP异常率56%(13/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VEP异常率31%(5/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及脑干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a,L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单纯LA患者及部分伴有脑梗死的患者,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LA患者中,SEP总异常率95.6%,其潜伏期和波幅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AEP总异常率71.1%,其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VEP总异常率64.4%,其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显著(P<0.001)。3种诱发电位的时间参数及波幅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均随LA的病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LA并脑梗死患者3种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结论:在LA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LA并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提示LA与血管因素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方法未经治疗的早期PD患者33例(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的综合测试,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PD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V波潜伏期及Ⅲ-V波峰间潜伏期、I~V波峰间潜伏期和瞬目反射的R2波及R2’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早期存在视觉传导通路和脑干传导通路损害,对PD患者进行多模式脑诱发电位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表面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变化。 方法 应用丹迪公司Keypoit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3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BAEP及SEP检测,并与35例同龄健康 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慢阻肺患者组BAEP显示V波潜伏期和Ⅰ~Ⅴ、Ⅲ~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延长,Ⅰ 波、Ⅲ波潜伏期基本正常。SEP显示P40、N45、P60、N75潜伏期均明显延长。结论 慢阻肺患者存在广泛脑功能损 害,BAEP和SEP检测能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神经精神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日坚  马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47-2548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 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Medelec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主要观察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及Ⅰ-Ⅴ、Ⅰ-Ⅲ、Ⅲ-Ⅴ波的间潜伏期(IPL),双耳PL及IPL的耳间差(ILD),V/I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结果 PD患者BAEP异常率为3/15。异常者3例均Ⅲ-Ⅴ/Ⅰ-Ⅲ IPL&;gt;1。PD组Ⅴ波PL、I-V波IPL、Ⅲ-Ⅴ波IPL分别为(5.82&;#177;0.4)、(4.08&;#177;0.3)、(1.91&;#177;0.29)ms,对照组分别为(5.50&;#177;0.27)、(3.86&;#177;0.28)、(1.68&;#177;0.1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D组的V/I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BAEP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高位脑干)损害,与年龄、病程等无关。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一损害,可能作为评定PD患者病情敏感而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方法 对39例确诊的ALS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 SEP异常率64%(14/22),BAEP异常率56%(13/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O.05),VEP异常率31%(5/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O.05)。结论 AL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及脑干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诱发电位的反应与临床参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医务人员正常人30例(对照组)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DM组(1)VEP异常20例,BAE异常18例,MNSEP异常为20例,PTNSEP异常22例,ERP异常1例。(2)VEP的P100潜伏期(PL)明显延长,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Amp)和各波间期(IPL)明显异常,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5/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都有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F=5.131~45.213,t=2.695~3.472P<0.05~0.01)。(3)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震荡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方法 :对 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测 ,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VEP、BAEP及SEP异常率分别为 30 %、 6 6 7%、 5 4 5 %。结论 :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功能受损及视通路机能障碍 ,脑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华  郭洪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53-3455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a,L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单纯LA患者及部分伴有脑梗死的患者,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LA患者中,SEP总异常率95.6%,其潜伏期和波幅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5);BAEP总异常率71.1%,其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lt;0.001);VEP总异常率64.4%,其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显著(P&;lt;0.001)。3种诱发电位的时间参数及波幅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均随:LA的病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LA并脑梗死患者3种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结论:在LA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LA并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提示LA与血管因素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脑干梗死患者眼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电生理特点,并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对比研究,探讨oVEMP对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60例脑干梗死患者(纳入脑干梗死组)分别进行oVEMP和BAEP检测,并将其结果与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数据进行对照。 结果正常对照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2例未引出oVEMP,其余58例健康志愿者均引出可辨析、稳定的N1-P1波形,引出率为96.7%。脑干梗死组共有42例患者引出oVEMP,其双侧N1、P1峰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双侧N1-P1波幅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18例患者未引出oVEMP,其中N1波峰潜伏期延长13例,P1峰潜伏期延长10例,同时出现N1、P1峰潜伏期延长6例,N1-P1波幅降低8例,共计oVEMP异常45例,异常率为75%。脑干梗死组BAEP的Ⅴ波潜伏期[(5.98±0.37)ms]及Ⅲ~Ⅴ波、Ⅰ~Ⅴ波峰间潜伏期[分别为(2.93±0.34)ms和(4.96±0.39)m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Ⅴ/Ⅰ波幅比值(0.48±0.10)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V波潜伏期延长17例,Ⅲ波潜伏期延长6例,Ⅲ~V波峰间潜伏期延长15例,I~V波峰间潜伏期延长9例,11例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比值>1,13例Ⅴ/Ⅰ波幅比值<0.5,3例波形分化不良,共计BAEP异常42例,其异常率为70%。oVEMP异常率与BAEP异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oVEMP与BAEP的检测异常率为91.7%,明显高于BAEP异常率(P<0.05)。 结论oVEMP是检测脑干梗死的可靠电生理方法,与BAEP联用能进一步提高脑干梗死患者的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2DM )患者的诱发电位 (EP) ,包括视觉 (VEP)、脑干听觉 (BAEP)、体感 (SEP)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表现。方法 :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对 3 0例 2DM病人 (DM组 )及 3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比较两组间EP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 :DM组VEP异常 2 0例(66 7% ) ,BAEP异常 18例 (60 % ) ,上肢正中神经SEP(MNSEP)及下肢胫后神经SEP(PTNSEP)异常分别为 2 0例(66 7% )和 2 2例 (73 3 % ) ,ERP异常 11例 (3 6 7% ) ,表现为波形缺失、波潜伏期 (PL)延长及波幅 (Amp)下降。DM组VEPP10 0 的PL ,BAEP中Ⅰ波PL ,Ⅴ波PL及Amp和各波间期 (IPL) ,MNSEP中N9~P2 0 ,PTNSEP中N9~P3 8的PL及Amp、ERP中N2 、P3 的PL及Amp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0 1)。结论 :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 ,EP是检测DM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 用Nicolet Viking 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医务人员正常人30例(对照组)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DM组(1)VEP异常20例,BAEP异常18例,MNSEP异常为20例,PTNSEP异常22例,EPR异常11例。(2)VEP的P100潜伏期(PL)明显延长,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Amp)和各波间期(IPL)明显异常,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5/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p都有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F=5.131-45.213,t=2.695-3.472,P&;lt;0.05-0.01)。(3)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 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I,III,V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0.025);I,III,V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I~III,III~V,I~V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40.5)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3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PTBIS)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变特点及脑诱发电位对PTBIS患者脑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 对38例PTBI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SEP、BAEP及ERP异常率分别为71.1%、38.9%、50%。SEP异常主要为P15、N60波波峰潜伏期延长和N20波波幅降低,BAEP异常主要为Ⅲ、V波波峰潜伏期延长或I~Ⅲ、I~V峰间期延长,ERP异常主要为P3潜伏期延长。结论 多项诱发电位异常提示PTBIS患者存在大脑半球、脑干功能的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诱发电位检查为PTBIS患者的脑功能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电生理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Ⅰ,Ⅲ,Ⅴ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0.025);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lt;0.001);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177;40.5)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lt;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外周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对40例胆红素脑病 的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并以同龄儿正常值为对照。【结果】BAEP异常率95%,主要 表现在Ⅰ、Ⅲ、Ⅴ部分或全部消失,各波潜伏期(pl)延长,Ⅲ~Ⅴ或Ⅰ~Ⅲ波间期延长,Ⅴ波反应阈增高等。 【结论】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外周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均有明显损害,BAEP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辅助诊断 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价值. 方法选择 5年前制作的 8只 EAE猴为实验组,另选 13正常猴作对照组,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rainstem trigeminal evoked potential, BTEP)、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检测. 结果 EAE猴 BAEP的Ⅲ-Ⅴ峰间期为 (3.0± 0.63)ms, BTEP的 T1-T7、 T3-T7峰间期为 (2.53± 0.67)、 (1.68± 0.37)ms, SEP的 P40-N21峰间期为 (13.38± 3.61)ms, BAEP、 BTEP及 SEP各波峰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 BAEP、 BTEP、 BAEP+ BTEP及下肢 SEP检查 EAE猴异常率分别是 50%, 50 %, 62%及 81%. 结论 BAEP, BTEP, SEP都可以检出 EAE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其中下肢 SEP阳性率最高, BAEP和 BTEP联合检查可使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