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于1998.7~2000.9,运用云南灯盏花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来运用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60例患者全部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6岁,病程2天~11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8~70岁,平均55岁,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i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眩晕是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疾病,所谓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动摇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中医认为,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纳入3项研究,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总有效率比较的RR(99%CI)为1.27(1.04,1.54),血流速度比较的合并WMD(99%CI)为4.50(2.71,6.29)。[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促进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纳入研究质量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补阳还五汤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5.
1996年6月~1999年3月,我们运用补阳还五汤伍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6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在58~74岁间;病程3个月~8年,一般1~5年。各病例均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3例有视物旋转,9例眩晕发作时伴有恶心欲吐,6例发作时有短暂性意识丧失,13例伴有肢体发麻,26例患有高血压,均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62例均做脑血流图和颈椎X片检查。脑血流图示血管弹性减退或双侧供血不对称或波幅明显降低;颈椎X片示椎体退行性增生改变或颈椎弯曲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盐酸氟桂嗪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平肝熄风和血汤口服。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有效率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平肝熄风和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VBI性眩晕患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左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在延髓-桥脑交界处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内耳、间脑、枕叶及颞叶底面,任何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导致眩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联合丁咯地尔治疗38例中医证型为痰浊中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扩容,稳定血压、血糖及血脂,并给予丁咯地尔静点。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定眩汤,随症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均比治疗前增快(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快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与椎基动脉痉挛有关,治疗主要以扩血管和改善脑循环为主。本文应用西比灵与654-2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6年6月-2004年9月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辨证加减,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扩血管、改善脑循环及去除缺血性脑血管危险因子等对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于 1 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应用陕西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药一厂生产的维奥欣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5例 ,并与用敏使朗片治疗 30例比较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组 35例 ,男 1 5例 ,女 2 0例 ,年龄 4 7~ 76岁 ,平均 5 5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 5 4岁。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维奥欣片 1 6 0 mg口服 ,每日 3次 ,对照组给予敏使朗片 6 m g,每日 3次。 2组病人均给予服维生素 B1 、B6 、C片 ,有水电解…  相似文献   

16.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发病突然,转运不便,往往就近医院治疗。笔者自2002年始,共收集40例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2例 ,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