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瞿平  季云天 《江苏医药》1999,25(6):440-440
原发性肾紫癜症是特发性血尿的常见病因之一,而术前能被明确诊断的为数不多,临床报道较少。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将我们经治的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50岁,平均34.2岁;病程1天至2年。均为无明显诱因的全程肉眼血尿,2例休克,其中1例反复发作,2次出现失血性休克。3例出现腰部钝痛,2例出现尿储留。体检:4例呈现贫血貌,3例患肾区叩击痛。2例膀优高度充盈,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5~72g/L,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109/L,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肝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剜除术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治疗的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中,14例行肿瘤剜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彩超和螺旋CT检查,均施行肿瘤剜除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80~250 ml,平均170 ml;平均住院时间10.5 d,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肾错构瘤易自发破裂出血,彩超结合CT检查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选择适当时机、合适病例实施肿瘤剜除术,既能切除肿瘤,避免再次出血,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肾肿瘤保肾手术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肾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原位低温非萎陷性肾部分切除术作为保肾术。结果手术发现肿瘤1~2cm3例,2~3cm8例,3~4cm4例。将肿瘤和正常肾组织0.5~1.0Cm整块切除,送冰冻切片。术后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保肾手术或肾部分切除术适合于浸润黏膜固有层(T1)、浸润肌层(T2)的肾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85%。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肾细胞癌在我国发病率约占成年人恶性肿瘤的1%~3%,国外占3%,是临床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而儿童肾癌发生率非常低。我们收集了延边大学医院2002年~2005年间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腹膜后肿瘤病例,归纳分析其CT征象。结果:神经源性肿瘤14例,脂肪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7例,良性畸胎瘤3例,恶性胃肠外间质瘤3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仔细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密度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 4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和 MRI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83 .3 % (3 5/ 4 2 )和 10 0 % (15/ 15)。17例肿瘤直径 <4cm者密切随访观察 ,2 5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9例行肾切除术 ;1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结论 :CT和 MRI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肿瘤直径 <4cm者可密切随访观察 ,如手术治疗应采取各种措施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脑干损伤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4岁以下为小儿组,14岁以上为成人组,所有病人经临床表现及CT检查诊断。观察指标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癫痫发作,瞳孔变化,去大脑强直,偏瘫,呼吸障碍;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小儿组发病率高,癫痫发作及瞳孔变化、偏瘫、呼吸障碍者多,死亡率低,统计学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原发脑干损伤与成人相比,发病率高,病情重,但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高磊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12-114
目的:掌握肾错构瘤的临床与病理,提高肾错构瘤的诊断符合率。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明确诊断后,根据肿瘤大小和病变的程度,31例患者行肿瘤剜除术,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病变较重的患者行肾切除。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76.8%,CT为86.7%,MRI为84.2%。术后患者全部随访1~2年,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家族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肿瘤剜除术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蔡荣星  琚建军 《江苏医药》1998,24(6):445-445
儿童肾癌少见,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例1,女,8岁,因无痛性血尿3个月,于1989年1月7日入院。体检仅发现中度贫血。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洲,OT试验1:Z000为州。尿找结核杆菌及癌细胞阴性。B超在左肾下极探及一2.8X2gcm大小强回声区,边缘隆起,欠规则。IVU示左肾中下盏稍分离,下盏杯回欠佳。CT左肾中下极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区,大小2.0X2.3cm,CT值64.4Hu,边缘欠光滑,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其母有肺结核病史,故考虑患儿为左肾结核而行抗疫治疗,血尿停止半月而出院。3个月后患…  相似文献   

10.
彩超诊断阑尾肿瘤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阑尾肿瘤是消化道肿瘤发生率最低的器官,占胃肠道肿瘤的0.2%~0.5%,在目前所见的阑尾肿瘤中,以上皮来源为主,常见为类癌,其次为粘液腺癌、腺瘤。有关阑尾肿瘤超声报道较少,现将近年来手术和病理证实5例肿瘤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37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结果:单纯手术组12例平均无瘤生存期3.4个月,综合治疗组23例平均无瘤生存期42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手术组3年复发率100%,综合治疗组3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治疗上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可明显提高无瘤生存期及降低3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陆巧  黄学军  杨东山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25-182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和腹部不适34例,腹部包块10例,消化道出血8例;病变部位胃20例,小肠14例,结肠直肠4例。3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内镜以及影像学检查对GIST病变定位有重要作用。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胃原发性NET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胃原发性NET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部分伴有黑便。18例胃原发性NET中,NET14例,NEC3例,MANEC1例。突触素(Syn)和嗜铬粒素A(CgA)在低级别肿瘤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高级别肿瘤则阳性表达较弱。结论胃原发性NET病理诊断主要依靠镜下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正确的病理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常青  陈同钰  谈敏  李青  谈炎 《江苏医药》2003,29(11):803-805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GIST的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等6种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54例GIST,年龄35~85岁(平均58岁),肿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混合存在,排列成交织束状、栅栏状、漩涡状、巢团状及弥漫片状;梭形细胞为主型38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混合型11例;良性10例,潜在恶性14例,恶性30例;免疫组化CD117和CD34在GIST中显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4.4%、77.8%,Vimentin100%。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肿瘤细胞形态、排列多样,HE镜下组织形态与平滑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难鉴别,CD117、CD34及Vimentin等一组抗体联合使用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及肿瘤的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影像学检查、大体及光镜观察、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 117、CD 34、S-100、SM A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的效果。结果恶性18例,良性5例;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均为CD 117和CD 34阳性,S-100阴性。23例均行手术切除,1例术后使用依马替尼。门诊随访,9例存活,2例死于本病,1例死于肺梗塞,11例失访。结论该疾病恶性程度的高低主要在于肿瘤的大小及异型性,核分裂象的多少。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占重要的地位,治疗方案中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6年收治的26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结果.结果 26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低度恶性17例(65%),高度恶性9例(35%).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4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5例死亡(其中4例为高度恶性GIST).结论 GIST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目前GIST的治疗主要依赖手术治疗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积极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的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肾脏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右肾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肾双原发恶性肿瘤(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行免疫治疗及生物反馈免疫化疗,门诊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乳头状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少见,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以腰部疼痛为主,可伴肉眼血尿,但不易诊断,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根治性肾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化疗对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1例RAML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2例电镜观察。结果RAML患者的征象及影像学均有其特征,病理形态学上由畸形血管、上皮样或梭形平滑肌细胞及脂肪三种成分构成,部分细胞可有异型性。免疫组化染色Actin、HMB45阳性。电镜下可见类似黑色素前体样的小体。结论RAML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良性肿瘤,因其特殊形态、免疫组化表达Actin、HMB45,应归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7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 27例采取手术方式的治疗,5年生存率为33.3%.结论 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术前正确分期.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