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的特点及AT1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irbesartan)对其的影响.探讨SHR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3周龄SHR 20只,随机分为2组,即伊贝沙坦治疗组(SHR-I组)和非治疗对照组(SHR组),另设同源正常血压大鼠10只(WKY组)作为对照.治疗组大鼠服用伊贝沙坦(50 mg*kg-1*day-1)15周,每两周测血压、体重一次,治疗结束时称心脏重量.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Ang Ⅱ浓度.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荧光的dUTP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检测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终点时,SHR-I组血压明显低于SHR组(P<0.01),略高于WKY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HR组血浆和心肌AngⅡ高于WKY组(P<0.05),SHR-I组血浆和心肌Ang Ⅱ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2)Tunel法表明,SHR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WKY组(P<0.01),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心内膜下.(3)伊贝沙坦治疗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 SHR的心肌细胞凋亡增加,AT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这种效应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无关,Ang Ⅱ可能通过AT1受体介导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SHR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每组6只.其中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30 mg*kg-1*d-1、螺内酯20 mg*kg-1*d-1溶于饮水灌胃,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3周;另一组给正常饮水.另选同源同系Wistar-kyoto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治疗13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Ⅰ型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但高于WKY组(P<0.01),其中螺内酯组Ⅰ型胶原mRNA水平高于缬沙坦组(P<0.01);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 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P<0.01),但低于WKY组(P均<0.01),螺内酯组的HGF mRNA水平低于缬沙坦组(P<0.01).结论AngⅡ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心肌整合素β1和纤维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的雄性SHR 12只,随机均分为2组SHR阳性对照组;缬沙坦干预组(SHR-V),灌喂缬沙坦20 mg*kg-1*d-1.另选同源正常血压的WKY大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期14周.观察血压、左室重量/体重(LVW/BW)、胶原容积分数,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大鼠心肌整合素β1和FN的表达.结果缬沙坦可显著降低SHR的血压、LVW/BW及左室心肌的胶原含量,此外SHR阳性对照组整合素β1 和FN 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HR-V组两者的表达显著低于SHR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除可降低血压外,还能显著抑制整合素β1 和FN的表达,抑制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tat3在Goldblatt鼠左室肥厚心肌中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1型(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干预后Stat3活化与机械负荷、左室结构、局部Ang Ⅱ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AT1-Stat3信号通路在左室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法建立Goldblatt鼠模型,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非治疗组(H组,n=11),缬沙坦治疗组(V组,n=11,术后两周开始缬沙坦3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C组,n=10),每周测1次尾动脉压,每两周测1次超声心动图,术后第10周测定大鼠颈动脉压,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左室心肌Stat3活化,放免检测左室心肌Ang Ⅱ的含量.结果术后10周H组颈动脉压(SBP)、左室收缩末期经线室壁应力(MESS)、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Stat3的活化及Ang Ⅱ的含量较C组均明显增高(P<0.01),V组上述指标较H组显著下降(P<0.01),与C组相比无著性差别(P>0.05).Stat3活化与术后10周SBP、MESS、LVMI、Ang Ⅱ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Goldblatt鼠左室肥厚过程中Stat3活化增加,心肌局部Ang Ⅱ以及持续的压力负荷对Stat3活化均起到重要的作用,活化的Stat3可能又促进Ang Ⅱ的生成.缬沙坦通过与AT1受体结合在逆转左室肥厚的同时明显抑制Stat3活化并降低心肌局部Ang Ⅱ的含量,表明AT1-Stat3通路可能是参与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新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用缬沙坦30mg/(kg.d),雷米普利1mg/(kg.d)和缬沙坦15mg/(kg.d)+雷米普利0.5mg/(kg.d)灌胃。3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心肌组织NO值。应用心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及图像分析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主动脉及脑组织ACEmRNA、AT1RmRNA和AT2RmRNA表达情况。结果联合应用半量的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更全面抑制了SHR心肌、主动脉和脑组织中AT1RmRNA和ACEmRNA的表达(AT1RmRNA:P<0.01vs雷米普利组;ACEmRNA:P<0.01vs缬沙坦组)。联合组明显提升了AT2RmRNA与AT1RmRNA比值(约为SHR组、WKY组或雷米普利组3~4倍),增高了局部心肌组织NO的含量[联合组(7.2±1.2)vsSHR组(4.7±1.2),P<0.05]。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脏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依那普利和氯沙坦降压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皮质cAMP、cGMP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4周龄雄性SHR分三组(n=6)依那普利组15 mg*kg-1*d-1灌胃;氯沙坦组37.5 mg*kg-1*d-1灌胃;SHR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Wistar-kyoto(WKY)对照组亦以等量蒸馏水灌胃.采用放射免疫法及Griess法检测肾皮质cAMP、cGM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3-)水平.结果 SHR对照组肾皮质Ang Ⅱ含量较WKY组显著升高(P<0.01);与SHR对照组相比,依那普利组Ang Ⅱ含量显著降低(P<0.01),氯沙坦组Ang Ⅱ含量增加(P<0.05).与WKY相比,SHR对照组cAMP水平低于WKY组(P<0.01),依那普利组cAMP水平明显高于SHR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cAMP较SHR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对照组肾皮质NO3-、cGMP含量较WKY组显著减少(P<0.01);依那普利治疗组NO3-、cGMP含量较SHR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氯沙坦组与SHR对照组相比,NO3-、cGMP含量增加(分别为P<0.01,P<0.05),各组NO3-水平与cGMP水平呈正相关(r=0.8689,P<0.01).结论 SHR肾皮质cAMP、cGMP 显著低于WKY,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可升高SHR的cGMP水平,依那普利还可改善SHR肾cAMP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SHR及Wistar-Kyoto大鼠(WKY)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肥大细胞密度、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与WKY比较,SHR收缩压为(206±18)比(108±10)mm Hg(P<0.01);SHR组左室重量指数为(4.6±0.4)比(3.3±0.3)mg/g,(P<0.01);SHR组心肌细胞长径为(17.4±1.9)比(10.0±2.2)μm(P<0.01);SHR组心肌细胞短径为(9.0±2.0)比(5.8±1.7)μm(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7.4±3.2)比(1.9±1.2)个/mm2(P<0.01),SHR组肥大细胞密度为WKY组的3.9倍.SHR组CVF、PVCA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分别为24.4%±10.7%和0.4±0.1,SHR组明显升高(P<0.01).SHR组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WKY(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左室重量指数、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7和0.95,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SHR心肌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心脏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为研究对象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AT1阻滞剂缬沙坦的降压作用和对血液及组织AngⅡ浓度的影响 ,探讨左室重塑与心肌Ang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雄性 15周龄SHR分两组(n=6) ,缬沙坦 3 0mg·kg-1·d-1,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用高压液相放免法 (HPLC RIA)测定治疗 4周前后SHR血液、肾脏、心脏和动脉壁中AngⅡ浓度。结果 治疗组血压由 (2 0 5 0±10 7)mmHg下降到 (15 0 0±6 8)mmHg(P <0 .0 1) ,左室重量/体重由 (2 64 3±17 1)mg/ 10 0g下降到(2 0 8 2±13 9)mg/ 10 0g(P <0 .0 1) ,左室心肌和动脉壁的AngⅡ水平相应降低(P <0 .0 1) ,但血液和肾脏中AngⅡ水平上升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抑制左室重塑与在AT1受体水平上阻滞AngⅡ和降低心肌组织Ang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法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 7~8周龄雄性SHR大鼠24只,WKY大鼠8只.SHR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用缬沙坦30 mg/(kg·d),雷米普利1 mg/(kg·d)和缬沙坦15 mg/(kg·d) 雷米普利0.5 mg/(kg·d)灌胃.3月后,分别测定血压、心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及心肌组织NO值.应用心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法及图像分析评估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心肌,主动脉及脑组织ACE mRNA、AT1R mRNA和AT2R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应用半量的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更全面抑制了SHR心肌、主动脉和脑组织中AT1R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AT1R mRNA:P<0.01 vs雷米普利组;ACE mRNA:P<0.01 vs 缬沙坦组).联合组明显提升了AT2R mRNA与AT1R mRNA比值(约为SHR组、WKY组或雷米普利组3~4倍),增高了局部心肌组织NO的含量[联合组(7.2±1.2) vs SHR组(4.7±1.2),P<0.05].结论 小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用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心肌整和素β1 的表达以及缬沙坦和螺内酯对SHR整和素β1的影响.方法将18只6周龄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2组分别灌喂缬沙坦20 mg*kg-1*d-1,和螺内酯10 mg*kg-1*d-1,另一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雄性同周龄WKY6只比较.实验期1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大鼠心肌整和素β1的表达.结果 SHR对照组心肌整和素β1表达明显高于WKY组,和SHR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整和素β1的表达下降(P<0.05),而螺内酯组整和素β1 的表达无显著改变;两治疗组血压、LVM/BW以及心肌纤维化程度均显著低于SHR组(P<0.05),而且两治疗组间比较缬沙坦组血压和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除降低血压外,还能抑制整和素β1表达,而螺内酯对整和素β1 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缬沙坦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优于螺内酯.提示整和素β1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进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成3组(1)大剂量缬沙坦组(n=10 缬沙坦30 mg/kg*d);(2)小剂量缬沙坦组(n=10 缬沙坦10 mg/kg*d); (3)SHR空白对照组(n=10);(4) 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KY 大鼠对照组(n=10).给药4周; 天狼星红染色法使胶原特殊染色,计算机图象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小动脉周围胶原面积与小动脉面积比表示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SHR组相比大小剂量缬沙坦组,均能有效降低SHR血压(P<0.05).并能改善SHR大鼠左心室肥厚(P<0.05)并使心室内、外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其中大剂量组各指标均较SHR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对SHR大鼠的心肌纤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β-阻滞剂(BB)卡维地洛逆转左室肥大(LVH),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干预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Ang Ⅱ)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 15周龄雄性SHR尾动脉测压,随机分三组未治疗组(n=7)、培哚普利组(n=6)、卡维地洛组(n=7).药物溶于蒸馏水以灌胃法给予,培哚普利8 mg/kg*-1、卡维地洛4 mg/kg*-1,疗程6周,未治疗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15周龄雄性WKY大鼠为正常血压对照组(n=8).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取血、分离左心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放射免疫(HPLC-RIA)分析技术和RI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ng Ⅱ和BNP(B型利钠肽)浓度.结果 (1)经6周治疗后SHR血压和左心室/体重比值较未治疗组有显著下降(P<0.05);(2)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水平(P<0.05),但能明显升高血浆Ang Ⅱ水平(P<0.05);(3)卡维地洛显著降低血浆和心肌组织Ang Ⅱ水平(P<0.05);(4)无论培哚普利、卡维地洛都能使血浆和心肌组织的BNP水平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卡维地洛逆转LVH与其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相一致,BNP可看作是Ang Ⅱ的天然拮抗物,随LVH逆转而下降,BNP下降反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心血管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方法 48只10周龄SHR随机分3组,1组服福辛普利5 mg*kg-1*d-1;2组服氯沙坦20 mg*kg-1*d-1;3组(对照组) 服安慰剂.3组分别灌胃持续9 周,实验前及实验中每2周测尾动脉血压,9周后,抽血并处死动物取材,放免法测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用半定量RT-PCR 测量心肌AT1-R的 mRNA水平,光、电镜观察心肌及主动脉组织学改变. 结果血压对照组随增龄上升,两治疗组实验第2周起各次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多具显著性,实验第8周福辛普利组为(165.1±4.9)mmHg、氯沙坦组为(156.3±4.2)mmHg,均较对照组(179.1±10.4)mmHg低,差异显著,P<0.01.血浆Ang Ⅱ浓度对照组为(440.0±190.3)pg/mL,福辛普利组为(566.0±149.3)pg/mL和氯沙坦组(529.3±200.9)pg/mL均较对照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AT1-R的mRNA水平福辛普利组为(72.0±35.0)%,对照组为(102.4±21.9)%,显著高于前者,P<0.05;氯沙坦组为(101.9±27.3)%,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较福辛普利组高,差异显著,P<0.05;AT1-R的mRNA水平与治疗后血压不相关,与对照组Ang Ⅱ浓度正相关,r=0.596,P<0.05,而与两治疗组无相关性;心血管病变光、电镜下两治疗组心血管细胞增殖明显减轻,氯沙坦组减轻更显著. 结论福辛普利可下调SHR心肌AT1-R基因表达水平,氯沙坦则对其无影响;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均可抑制SHR心血管细胞增殖,但不伴有Ang Ⅱ浓度的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不同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29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1) SHR对照组(n=15);(2)氯沙坦组(n=7,30 mg*kg-1*d-1);(3)卡托普利组(n=7,100 mg*kg-1*d-1);(4)WKY(n=12)为非高血压组.治疗组每日灌胃给药,对照组蒸馏水灌胃15周后,获取标本.结果 1.SHR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比值较同龄WKY大鼠明显增高(P<0.01),而心肌胶原单体/二聚体(α/β)比值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s-1)活力降低(P<0.01),且随病程而进一步升高或降低.2.经氯沙坦或卡托普利干预后,心肌Ang Ⅱ、Ald浓度、心肌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而心肌胶原单体/二聚体(α/β)比值和MMPs-1活性升高(P<0.01),逆转了心肌纤维化.3. 氯沙坦在改善胶原表型、胶原可溶性及提高MMPs-1活性优于卡托普利.结论不同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纤维化逆转不仅减少胶原含量,还改善表型和交联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 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 :SHR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每组 6只。其中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0mg·kg- 1 ·d- 1 、螺内酯 2 0mg·kg- 1 ·d- 1 溶于饮水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治疗 1 3周 ;另一组给正常饮水。另选同源同系Wistar kyoto大鼠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治疗1 3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 、Ⅰ型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高于WKY组 (P <0 0 1 ) ,其中螺内酯组Ⅰ型胶原mRNA水平高于缬沙坦组 (P <0 0 1 )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 (P <0 0 1 ) ,但低于WKY组 (P均 <0 0 1 ) ,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低于缬沙坦组 (P <0 0 1 )。结论AngⅡAT1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发的中枢性升压反应的影响以及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的关系.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SHR对照组(n=20,正常饮水)、奥美沙坦组(n=20,给予奥美沙坦30 mg·kg-1·d-1)和WKY组(n=20,WKY大鼠,正常饮水).4 w后,三组大鼠腹腔麻醉,开颅定位RVLM后,股动静脉插管,观察注射AngⅡ前后血压和心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RVLM内AT1受体mRNA和蛋白的水平,并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 饲养中奥美沙坦组鼠尾血压能够达标.RVLM微量注射AngⅡ后三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不同程度升高,奥美沙坦组MAP升高幅度明显低于SHR组[(26.3±0.75)vs(47.2±1.41)mmHg,P<0.01],但仍高于WKY组[(21.5±0.72)mmHg,P<0.05].三组大鼠心率(HR)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美沙坦组RVLM内AT1受体mRNA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SHR组[(0.94±0.41) vs (2.41±0.37),P<0.01],但高于WKY组(0.81±0.22,P<0.05).奥美沙坦组RVLM内AT1受体蛋白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SHR组[(0.51±0.09) vs (0.93±0.07),P<0.01)],但高于WKY组(0.43±0.03,P<0.05).结论 长期口服奥美沙坦能够通过降低RVLM组织中AT1受体水平,显著减弱SHR RVLM区微量注射AngⅡ引起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17.
厄贝沙坦与咪达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心肌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心肌核因子-κB的表达以及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对SHR心肌核因子-κB的影响.方法将21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其中2组分别灌喂厄贝沙坦50 mg/kg/d、和咪达普利3 mg/kg/d;另一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雄性同周龄Wistar Kyoto大鼠(WKY)6只比较.共13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四组大鼠心肌核因子-κB的表达.结果 SHR对照组心肌核因子-κB表达明显高于WKY组;用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后核因子-κB表达下降、血压均显著抑制,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两治疗组的心脏湿重/体重(HW/BW)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在抑制血压和左室肥厚的同时也明显抑制心肌核因子-κB的激活,提示AT1拮抗剂和ACEI对核因子-κB的抑制在抗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左心室结构以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12周龄SHR 40只,随机分为依那普利[30 mg/(kg·d)]治疗组(SHR-d组)和对照组(SHR组)两组,另设同周龄的正常血压大鼠20只(WKY组)作为对照,共观察12周.第1周和第12周测血压和体重,处死后分别测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室壁厚度,放免法检定心肌AngⅡ浓度,应用病理学图像分析法对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的长、短径、截面积和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进行测量.结果1)SHR-d组血压、AngⅡ浓度显著低于SHR组而接近WKY组(P<0.05).2)SHR-d组CVF(1.98%±1.57%vs 5.11%±2.25%)、PVCA(0.68%±0.19%vs 1.20%±0.19%)、LV/BW比值(3.14±0.31 vs4.09±0.21)mg/g,左心室室壁厚度(0.32±0.05 vs 0.43±0.03)cm均明显低于SHR组(P<0.05).3)SHR-d组的心肌细胞长、短径和截面积数值均较SHR组下降,但未降到正常.结论应用依那普利能有效抑制SHR心脏局部AngⅡ生成,能部分逆转SHR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只14周龄WKY大鼠为阴性对照,32只1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尾动脉法测血压、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 复方七芍降压片能够降低SHR血压、LVMI、血浆及心肌AngⅡ.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能有效地降低SHR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左心室结构以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12周龄SHR40只,随机分为依那普利[30mg/(kg·d)]治疗组(SHRd组)和对照组(SHR组)两组,另设同周龄的正常血压大鼠20只(WKY组)作为对照,共观察12周。第1周和第12周测血压和体重,处死后分别测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室壁厚度,放免法检定心肌AngⅡ浓度,应用病理学图像分析法对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的长、短径、截面积和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进行测量。结果1)SHRd组血压、AngⅡ浓度显著低于SHR组而接近WKY组(P<0.05)。2)SHRd组CVF(1.98%±1.57%vs5.11%±2.25%)、PVCA(0.68%±0.19%vs1.20%±0.19%)、LV/BW比值(3.14±0.31vs4.09±0.21)mg/g,左心室室壁厚度(0.32±0.05vs0.43±0.03)cm均明显低于SHR组(P<0.05)。3)SHRd组的心肌细胞长、短径和截面积数值均较SHR组下降,但未降到正常。结论应用依那普利能有效抑制SHR心脏局部AngⅡ生成,能部分逆转SHR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