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指导下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宜外科手术或外科术后复发的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CEUS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及位置后,RFA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7例,共计27例,28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3~5.2 cm。结果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内行增强影像学检查,除1例提示肿瘤残存外,27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灭活率达96%。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少量胸水,未给予特殊处理。结论 CEUS指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例肝癌患者并在RFA治疗前通过超声造影(CEUS)对其数目、大小、性质等进行确定,并在治疗后1个月以及半年后通过CEUS进行复查。结果未出现新生病灶,且5个病灶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RFA治疗前通过CEUS能够提供详细的数据依据,为RFA的治疗方案提供最有效的数据凭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确定癌肿的大小、制定消融范围、治疗策略及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对癌肿活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个病灶术前行超声造影,观察病变内造影剂灌注方式、强度、分布及消退情况.再次确认病灶大小、范围及血供情况.选择射频消融治疗的角度、确定进针次数后,射频治疗,30分钟后再次行超声造影,观察肿瘤有无增强信号,以确定肿瘤灭活程度,若灭活不彻底,可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术.结果:15个病灶中,10个病灶造影后肿瘤范围有所增大,5个病灶肿瘤形态较常规超声更不规则.射频消融治疗后,4个病灶仍有增强信号,再次行射频治疗,达到对肿瘤的彻底灭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对肝肿瘤行超声造影,在术前可以显示浸润范围、确定治疗方案;在术后可以观察射频消融对肿瘤的灭活程度,必要时行再次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获得广泛认可[1,2]。常规超声因其快捷、方便的优点,已成为肝癌消融治疗最常用的引导工具,但常规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治疗前肿瘤的检出以及定性诊断、治疗后坏死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接受射频消融并获得随访的46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6 例肝癌患者共56 处病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及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之后定期随访、计算术后生存率.结果 46 例患者中35 例病灶完全消融;25 例术前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 例AFP下降,其中17 例降至正常.术后1、2、3年生存率为86.96%、58.69%与36.7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微创等特点,尤其对小肝癌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非手术适应证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cool - tip公司生产的单极冷循环射频治疗机对35例肝癌患者57个病灶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超声造影和CT结果、AFP变化评价疗效.结果:57个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融,术后CECT及CEUS检查证实41个(71.9%)病灶得到完全消融;16个病灶(28.1%)为不完全消融.22例术前血清AFP升高者术后2个月19例AFP均有下降.结论:RFA治疗非手术适应证肝脏肿瘤近期疗效较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癌患者共118个肿瘤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1个月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对残余消融灶行动态分析,并与同期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为金标准,对肿瘤残余消融病灶良恶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疗效的准确性为82.2%,增强MRI为83.9%;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消融术后良性残留消融灶与恶性残留灶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示峰值强度(IMAX)良性残留消融灶小于恶性残留灶(P<0.01),峰值强度上升时间(RT)及达峰时间(TTP)良性残留消融灶长于恶性残留灶(P<0.01);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判断残余病灶良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动态、直观、定量地反映灭活灶及良恶性残留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与Sono Vue超声造影(CEUS)在评估经皮射频消融治疗(PRFA)肝癌术后PRFA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RFA治疗43例52个肝癌病灶,术后1月分别采用常规US及CEUS检查,以临床综合评定为参考标准,计算US与CEUS评估肝癌患者PRFA术后对病灶灭活情况的诊断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及正确诊断指数,以此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结果:临床综合评定结果为经PRFA治疗1月后灭活病灶33个,未灭活病灶19个。US诊断灭活病灶34个,未灭活病灶18个,与临床综合评定结果比较,US诊断灵敏度为78.8%,漏诊率为21.2%,特异度为57.9%,误诊率42.1%,正确诊断指数(YI指数)0.367,总符合率为71.2%。CEUS诊断灭活病灶35个,未灭活病灶17个,与临床综合评定结果比较,CEUS诊断灵敏度90.9%,漏诊率9.1%,特异度为73.7%,误诊率26.3%,YI指数0.646,总符合率为84.6%。YI指数比较,US与CEUS诊断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52个病灶灭活情况诊断符合率比较,US与CEUS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US与CEUS检查均是评估PRFA疗效有价值的方法,CEUS评价治疗效果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常规US;CEUS可准确显示射频消融范围及肿瘤灭活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证实的34例肝癌患者的54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多电极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治疗;直径3cm以下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一点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直径3cm以上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多点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最大限度损毁病灶。结果 射频治疗后,所有病灶超声均显示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其中直径≤3cm的38个病灶,追踪观察3个月,超声显示病灶体积缩小31个,无明显变化7个,29个病灶可见高回声呈“鸡爪”样分布,与射频电极针的空间布针形状一致。直径〉3cm的16个病灶中,11个病灶体积缩小,3个无缩小,2个病灶周围出现新的病灶。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确切、适应范围广、创伤小、痛苦少,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在12例确诊原发性肝癌(HCC)和2例确诊肝转移癌患者RFA治疗前以及射频治疗术后即刻、1d后、2周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病灶强化特点.结果:RFA治疗前,超声造影有效地对肿瘤大小、实际范围及数目进行识别和确认,由此制定治疗方案并确定布针消融灶数.RFA治疗后,通过超声造影对病灶灭活情况进行观察,肿瘤完全灭活诊断正确率为90.9%(20/22),与增强C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的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肿瘤RFA治疗前后,均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446例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难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中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策略,讨论此类肝癌行规范化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在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引导下,对大体积肿瘤、富血供肿瘤及邻近周围解剖结构肿瘤采用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策略规范化RFA,共治疗HCC 468例,其中有22例因肿瘤巨大、弥漫多发或明显侵犯周围脏器而行姑息性RFA,余446例HCC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7例,女性79例。共680人次(828个病灶)行经皮RFA治疗,平均大小(3.6±1.4)cm,规律性随访时间3~119个月。结果:1个月总体灭活率为97%(803/828灶),复发率为7.2%(60/828灶),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1.3%、47.0%。其中>3.5 cm肿瘤灭活率为90.8%(275/303灶),3.1~5.0 cm和>5.0 cm肿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45.1%、35.9%。邻近胆囊、膈肌、肠管及大血管肿瘤占总体病灶40.3%(334/828灶),邻近胆囊肿瘤灭活率为93.5%(58/62灶),邻近膈肌为92.5%(123/133灶),邻近肠管为92.4%(61/66灶),邻近大血管为93.2%(68/73灶)。本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21/680人次),包括腹腔内出血5例、胆管损伤4例、血性胸水2例、肠穿孔3例、针道种植转移7例,仅1例发生肠穿孔相关死亡。结论:规范化RFA治疗方案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大肿瘤、特殊部位肿瘤的灭活率并降低并发症,从而提高射频疗效及安全性,并拓展RFA对中国肝癌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具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Fan WZ  Yang JY  Lü MD  Xie XY  Yin XY  Huang YH  Kuang M  Li HP  Xu HX  Li J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2190-2194
目的 探讨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RFA)及微波消融(MWA)]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45例5~10 cm大肝癌患者,肝功能为Child-Pugh A、B级,其中25例行TACE+RFA治疗,20例行TACE+...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 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另4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 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 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 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78例HCC患者。结果 78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8例,B级14例,C级6例)的110个肿块(平均直经6.1cm,1.9-13.7cm)共进行了105次治疗,平均治疗1.3次和6.3个点,平均随访9.2个月(1-1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热。6例(7.7%)出现并发症,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5.1%)复发,平均发生在治疗后6.1个月。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无原位复发者其治疗点数与肿块直径存在线性关系(r=0.77216,P=0.0001),回归方程式为y=-1.794 1.733x。结论 RFA是一种治疗HCC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256例射频消融治疗5年疗效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肿瘤医院自1999年开展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以来,共治疗符合RFA治疗适应证的肝细胞癌(HCC)256例(409人次).入选标准为:(1)肿瘤最大径≤8.0 cm;(2)数目≤4个;(3)未明显侵犯周围其他重要脏器;(4)无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广泛瘤栓;(5)凝血酶原活动度>60%,血小板≥50×109/L.  相似文献   

16.
Liu YB  Liang CH  Wang QS  Xie SF  Yu YX  Zhang ZL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2-29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特征,评价3.0T MRI及ADC值在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对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后1~4个月行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择600 s/mm2.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不同区域ADC值特征.评价增强扫描序列、DWI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的差别.结果 28例肝细胞癌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中,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b值为600 s/mm2时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分别为(1.905±0.487)、(0.726±0.116)、(1.449±0.054)、(1. 777±0.094)×10-mm2/s.含碘油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15),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间ADC值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病灶位于TACE、消融灶周边,呈结节状突向TACE、消融灶内.不含碘油坏死组织位于含碘油坏死组织周围,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序列、DWI判断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后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7.
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并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36例小肝癌患者.按肿瘤部位,分为特殊部位组(肿瘤位于肝包膜下、肝门区、大血管或重要脏器旁)20例,非特殊部位组16例.所有患者均在TACE后4~6周行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后1个月随访CT或MRI增强检查,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此后每1~3个月随访CT或MRI增强检查,评价局部肿瘤进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及至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 特殊部位组20例22个病灶,共行TACE 24次,消融治疗26次;非特殊部位组16例17个病灶,共行TACE18次,消融治疗17次.并发症:特殊部位组发生率为46.2% (12/26),其中严重并发症1例,为左心衰,轻微并发症11例,包括血管损伤6例,肝包膜下出血3例,肝动-静脉瘘2例;非特殊部位组发生率为17.6%(3/17)(P=0.101),均为轻微并发症,包括肝包膜下出血l例、肝动-静脉瘘2例.特殊部位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68.2% (15/22),而非特殊部位组为100%(17/17)(P=0.012).特殊部位组6个月、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31.8%、40.9%、45.5%、45.5%,平均TTP为14.4个月;而非特殊部位组6个月、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0、0、0、5.9%,平均TTP为3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安全、可行,但术后局部肿瘤进展率较高,需要密切的影像学随访,及时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J  Han ZY  Feng L  Wang F  Hu DM  Wen B  Li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49-275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经MRI诊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2例(平均年龄39.2岁),伴有严重痛经或贫血症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于病灶内植入微波天线进行消融,消融范围大于病灶范围1/2以上时完成治疗.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子宫体最大纵切面消融面积71% (50% ~80%),平均消融时间700 s.消融中及消融后伞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治疗当月月经来潮,1例治疗后30 d月经来潮,伞部患者治疗后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7例治疗后当月痛经症状完伞消失,4例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痛经评分由治疗前平均7分降至3分(采用1~10分评分系统).全部患者治疗后未发现穿刺针道有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现象.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灶灭活效果确切,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望成为保留子宫基础上治疗症状性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