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方法用不同转速测定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剂(分别由A,B两厂生产)的体外溶出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后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并分析体内外相关性。结果两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片剂在体内生物等效。以50,75,100r.min-1进行左氧氟沙星片体外溶出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其中,以50r·min-1转速所作的体外溶出结果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回归方程为A:fa=2.0176ft+0.7279,r=0.957(P<0.05)。B:fa=1.8929ft+0.7749,r=0.955(P<0.05)。结论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可用体外溶出度来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2.
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罗沙星(fleroxacin,FLX)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旋转酶有效地阻止细菌DNA的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吸收迅速完全、体内药物分布范围广、浓度高、半衰期长等特点。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性传播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均获得满意疗效。但随着应用的增多,FLX的不良反应也时见报道,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FLX不良反应综述如下。1严重变态反应杨凤华等[1]报道1例,女,28岁。因急性肾盂肾炎给予氟罗沙星静脉滴注,用药3 min后滴入约6 mL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青紫、心悸… 相似文献
3.
综述氟罗沙星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应用时严密观察药效及其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氟罗沙星治疗伤寒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延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2):2174-2174
我科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用氟罗沙星治疗伤寒 5 2例 ,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我科共收治伤寒患者 12 3例 ,男 81例 ,女 4 2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2 6 .4岁。确诊条件除发热、肝脏或脾脏肿大、相对缓脉和无欲貌等临床特点外 ,血培养、粪培养或肥达氏反应阳性为确诊的必备条件。发热 10 0 %,其中稽留热 6 3.5 %,弛张热17.1%,余为不规则热。相对缓脉 4 9.8%,无欲貌6 6 .7%,肝肿大 2 3.5 %,脾肿大 2 7.5 %,无一例发生玫瑰疹。实验室检查血肥达氏反应全部阳性 ,血培养 6 7例阳性 ,粪培养 15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氟罗沙星对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确诊的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6例用氟罗沙星治疗,对照组112例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92.9%,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罗沙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静滴氟罗沙星引起严重变态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2 8岁 ,因发热、尿频、尿急、伴血尿于 2 0 0 2年 3月 5日收住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予静脉点滴氟罗沙星抗感染治疗。3min后滴入氟罗沙星约 6mL时 ,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青紫、心悸、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全身瘙痒、四肢冷、脉搏细弱等症状体征。立即更换液体 ,予吸氧 ,静推肾上腺素 0 .5mg、氟美松 10mg,肌注非那根 2 5mg治疗 ,10min后症状好转 ,继续予葡萄糖盐水2 5 0mL加氟美松 5mg静滴 ,30min后症状缓解。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为第 1次应用氟罗沙星。2 讨 论氟罗沙星是喹诺酮类抗生素 ,临… 相似文献
8.
氟罗沙星治疗尿路感染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应用氟罗沙星注射剂治疗尿路感染患者 4 7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男 4例 ,女 4 3例 ;年龄 19~ 83岁 ,平均 39.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尿病原体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单纯性尿路感染 31例 ,复杂性尿路感染 16例 ;按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 (单纯性 14例 ,复杂性 6例 )和下尿路感染 (单纯性 17例 ,复杂性 10例 )。1.2 治疗方法 :氟罗沙星 (山东洁晶集团日照海洋药厂生产 ,商品名 :富络克 ,每瓶 10 0 m L,含氟… 相似文献
9.
对10例健康志愿者单次及多次po400mg氟罗沙星后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均采用微生物法和HPLC测定。单次及多次给药后的数据分别采用3P87及SSD程序处理,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单次po400mg氟罗沙星后,其微生物法和HPLC测定结果分别为T_(max)2.20h和2.13h,c_(max)5.49μg/ml和5.55μg/ml,T_(1/2β)10.14h和10.55h。0~48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6.67%和52.25%。经t检验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每日400mg连续8d的多次po给药实验中,第1d和第8d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品每天1次的重复给药无明显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氟罗沙星与复方甘草酸苷有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哨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2):2705-2705
氟罗沙星葡萄糖 注射液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2种药物均可静脉滴注,本科在使用中发现,若两者之间没有使用其他药物而直接将两者先后使用,药物接触后即呈乳白色半透明状,有配伍禁忌。在现有配伍禁忌表中未发现两者有配伍禁忌,特做配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转篮法测定尼莫地平片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20mg,HPLC测定血药浓度,Loo-Reigelman法计算药物累积吸收分数。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或血药浓度(Y)对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X)进行回归。结果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内吸收对体外溶出度回归方程分别为:Y=2.2304X-60.72,r=0.9983(P<0.01)和Y=3.7085X-107.41,r=0.8951(P<0.05)。结论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说明以溶出度作为控制呋喃妥因片质量的必要性,考察了其体内吸收和体外溶出度。方法参照USP24版规定条件,检测了4个厂家的呋喃妥因片的溶出速率。将具有显著溶出差异的两种片剂口服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尿样浓度,进行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两种片剂在2 h内体外溶出度分别为89%和15%;在健康志愿者体内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率分别为10.77%,1.54%。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有显著差异。结论此体外溶出方法可以作为评价呋喃妥因片生物利用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胶囊(5-ISMN-C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ZRS-4溶出仪测定5-ISMN-CRC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10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 po 50 mg 5-ISMN-CRC,HPLC测定血药浓度,按照Wagner-Nelson公式计算药物吸收分数。结果 不同pH释放介质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分数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67,0.9602,0.9512和0.9596。结论 5-ISMN-C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乌拉地尔缓释胶囊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乌拉地尔缓释胶囊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乌拉地尔血药浓度的变化。用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体外释放度采用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的转篮法。结果 单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37±13.77)%;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2347.6±493.2),(2458.9±526.5 )ng·h·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7±0.28),(4.23±0.29)h;峰浓度(cmax)分别为:(325.6±40.3),(322.0±75.5 )ng·mL-1。多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9±16.24)%;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513.1±1372.7) ,(4549.7±1308.8)ng·h·mL-1;稳态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0± 0.49),(4.08±0.43)h;稳态峰浓度(cmax)分别是 :(544.5±147.1),(565.7±146.8)ng·mL-1;波动度DF分别是(91.22±14.07)%,(84.53±26.10)%。体外12h平均累积释放86.33%和87.35%。结论 对单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的lnAUC0→∞,lnAUC0→t,lncmax经双单侧t检验,tmax经秩和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表明两者为生物等效制剂,且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5.
16.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体内血药浓度及体外溶出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定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血药浓度 ,通过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度实验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的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释放度实验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中有关转篮法规定进行 ,以美国HansonResearch全自动溶出测定仪进行操作。结果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Y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 0 .90 0 6 +1 .1 792X (r =0 .90 3 6) (P <0 .0 1 )。结论 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内外各参数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对比研究氟罗沙星(FLRX)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A),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FlRX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假单胞菌均具很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OFLX)相似,而强于洛美沙星(LFLX);FLRX对上述受试菌的峰时SBA与OFLX和LFLX相似,但谷时SBA多在1:1以上,高于OFLX和LFLX。FLRX无论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具较长的PAE,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除金葡菌外,对其它受试菌的PAE均长于OFLX。结论:FLRX抗菌谱广,体内外抗菌活性强,具有较长时间的PAE,临床可采取每日1次给药方案治疗各类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