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门作为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因其内涵多义而导致后世诸多的误解和纷争。本文从阴阳视角下考量,并立足于道家“负阴抱阳”思想,明确提出《难经》“右肾命门”说是对《黄帝内经》“目为命门”说思想内核的承袭,右肾与目虽部位功能有别,但都具有“负阴抱阳”而关乎生命本质的特点,即以阴精为基,以阳气为用,二者交融和合,从而演化出完整的生命活动。阴阳和合,互根互促,则生机不竭,所以,“负阴抱阳”之处即是生命产生之门径、生命彰显之窍道,故皆称之为命门。命门之真义充分反映了阴阳思维在中医学相关理论建构与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漫谈阴阳     
本文依据《黄帝内经》等著作,从阴阳的概念、性质及变化规律等方面阐述了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并结合现代哲学,将阴阳与“矛盾”从“普遍性”、“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诸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阐述了阴阳与“矛盾”的关系,说明阴阳是属于矛盾的范畴,指出阴阳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对立统一”规律。文章最后还肯定了阴阳学说的基本精神,指出了它的不足。并提出,应当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和现代科学对它进行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阴阳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医和法思想植根于先秦诸子,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论》,定型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黄帝内经》对以“和”作为指导思想的治法、治则、养生等有不少论述,是后世“和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由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完善而形成的活血化瘀治疗法则。股肿病病因繁杂,但都要归总于“血瘀”这个病机上来。本文根据《黄帝内经》所提“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探讨活血化瘀法在股肿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始祖,战探究其性别意识,可了解中医对性别的基本观念。笔者探讨《黄帝内经》透过阴阳概念对万物与男女作性别的界定,并探讨其对后世性别医学的影响,试探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黄帝内经》医学体系的灵魂,气学思想又是《黄帝内经》哲学思想的核心。纵观《黄帝内经》气学理论,传统认为《黄帝内经》所持有的"气一元论"思想并不明确,而是以真气论呈现的气本体论和天地阴阳之气的二元论思想。真气系生命的主宰,无阴阳、升降、清浊之性;《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中的"肾气""经气""藏真"的概念皆是真气的具化。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黄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述医学中诸多问题,使阴阳学说和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张国伦教授中医学术知识渊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病情的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强调了“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念,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时,充分运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所有生物一样,生命活动及疾病变化与自然阴阳寒暑变化同步,并具有与自然气候规律同步的节律.阐述《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学背景,从侧面反映了《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科学性,对深入探索《黄帝内经》的自然科学内涵及人体生命规律,以及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理论体系是辩证逻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理论体系不属于形式逻辑体系,而是以“阴阳”这种辩证矛盾的概念、范畴形式为逻辑开端,以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消长转化和动态平衡观作为对立统一思维律,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方法,加工医学科学事实,形成了辩证性质的概念、判断及推理形式,构建的矛盾分析式的辩证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对阴阳学说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主要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三阴三阳理论的创立以及对阴阳范畴特性的认识等方面 ,论述了《黄帝内经》对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学说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祖国医学对于养生保健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极其深刻的探讨和精确的论述。《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医药养生防病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不断完善,在人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实践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和于阴阳""法于阴阳",用辨证唯物的观  相似文献   

12.
分析明代医家张介宾“阴阳一体”论的理学背景,以及在医理阐释中的发挥。张介宾以阴阳论为指导,构筑命门学说的哲学基础,在医学理论中充分发挥“阴阳互根”的思想,提出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探究《黄帝内经》影响下的《金匮要略》"气化观"。运用历史考察、文本分析等文献研究方法,对先秦两汉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等著作中"气化"这一概念所体现的哲学、医学内涵进行分析,从道、法、术3个层面揭示在其影响下的《金匮要略》"气化观"的形成原因。秦汉哲学认为"气化"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原因和运动的法则,古代医学认为人体气化遵循天地四时阴阳、五行的运行方式,这些都影响了《金匮要略》健康观、诊疗观及其遣方用药原则的形成。《黄帝内经》对《金匮要略》气化理论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滋阴疗法曾滥觞于历代古典医籍中。自《内经》以降,下迄仲景、丹溪、景岳诸贤哲,其论滋阴者,都有精辟的论述。《黄帝内经》:“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王太仆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从而为滋阴疗法确立了基本法则。汉代张仲景根据外感六淫阴阳胜复的特点,认为伤寒之邪不但可以化寒伤阳,亦可化热伤阴,故在温热救阳的同时,也重视益阴护津,并将养阴方药巧妙化裁于其它治法当中,为养阴法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形成一些重要的认知原则.由于受到文化轴心期的先秦“和”文化的影响,《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和”思想的源头,其中“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医患和合”等诊疗思想,为后世“和”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的出现全面影响了《黄帝内经》理论的建构和成书。其中的"兼收并蓄"治经理念成为《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思路。秉承先秦道家宇宙观的本体论,认为宇宙万物同源于气,气是宇宙万物生成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共同规律,在此大前提之下,也以"道"以"气"论述人类生命活动。在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之下解释相关现象,其中包括人类生命活动,这些内容都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有关养生、病证(7类59种病症)、治疗,以及药物(20多种)的内容,不但反映了西汉早期医药学成就,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对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理论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议"五行互藏"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行学说的精华内容之一。但在历代医学中并未得到深入的阐述和足够的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五行学说体系的完整性。“五行互藏”的概念由明代医家张景岳首次提出,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不仅可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联系,而且还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药性分类和用药。  相似文献   

18.
阴阳是中国辩证法中最古老的矛盾概念,与矛盾都可以表示事物或现象对立统一的关系,故现代中医学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但究其实质,阴阳与矛盾存在着形成的时代及实践基础、象与实体对象、属性规定、和谐与斗争关系、具体概念与哲学范畴以及运动形式和结果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医学领域,阴阳很多情况下是指一种对偶、对举、区分的关系,而不是排斥、斗争。通过比较发现,阴阳概念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不意味着可以抛弃这一理论,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对老年病的科研工作,而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里就对衰老机理和抗老措施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并经过历代医学家不断充实,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生学说”。现就祖国医学对老年医学的认识略抒己见。对老年人体质阴阳概念的认识根据《内经》“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的理论,阴阳在原始形成以后就存在一个积累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医学理论的渊源《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运气、摄生等许多学说。其中(据笔者统计)分散在《素问》47篇和《灵枢》34篇中,亦首次提出了人体“空窍”的形态结构学概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相关脏腑经络的关系等,在论述孔窍的疾病和症候的同时。阐明了“孔窍学说”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