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人工气道建立后,患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患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这是多年来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对4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息进行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见欢  黎春常  梁肖玉 《广东医学》2006,27(12):1790-179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机械通气、直接在气管套管吸氧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1].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呼吸道粘膜干燥,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损伤,纤毛运动损害,分泌物干洁,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1].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2],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3].雾化吸入治疗是指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4].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吸人气体有加湿加温作用,主要依靠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水分蒸发而得到湿化。每天的水分蒸发量约为8-10ml/kg,依靠呼吸道的丰富血液循环使吸入气体到达肺泡时基本接近体温水平。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使气道内水分和热量丢失增加,分泌物排出障碍,加重呼吸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容易造成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湿化不足或过度关键在于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目前常用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护理工作量大。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输…  相似文献   

11.
沐舒坦在气管插管中作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呼吸衰竭等病人的重要措施及技术.气管插管既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又能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但由于气管插管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易出现气道干燥、痰痂形成、吸痰困难及合并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病情恶化.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气道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以减少痰痂形成,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研究的课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2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沐舒坦及传统湿化液来进行气道湿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危险期,无切口感染、呼吸道阻塞、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我科利用一次性50ml无菌注射器,经过加工后,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是帮助危重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紧急而有效措施.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这样就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 容易引起痰液结痂,加之患者脱水、咳嗽无力,轻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重者患者气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气管导管内吸痰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血氧饱和度.频繁吸痰、刺激性咳嗽,对气道黏膜损伤增加,容易导致气道出血和低氧血症.同时由于刺激性咳嗽还容易将部分湿化液咯出,而不能保证湿化液有效用量,影响湿化效果[1] 给病人造成痛苦.所以掌握好吸痰的技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改路,吸人的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由此而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梗阻,引发肺部感染,甚至因此而导致死亡。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患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和临床抢救呼吸道梗阻及呼吸衰竭的经典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湿作用,从而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湿化则成为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采用何种湿化液?气道温度、湿度应该怎样控制?湿化量应如何评估?理想的湿化装置应该有哪些条件?如何评价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提高气管插管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10例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气道湿化不够及有效排痰不足易导致呼吸道梗阻;病人因素:有误吸、严重肺部毒染、痰液较多及无咳嗽反射的病人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结论对有误吸、严重肺部感染、痰液较多及无咳嗽反射等高危患者,充分湿化气道及有效促进排痰是预防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洁  郝艳芬 《吉林医学》2011,(7):1367-1369
<正>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外部气体具有加温、湿化的作用。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通过黏膜的水分蒸发使吸入的外部气体得到温化、湿化后进入肺泡内。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通畅、有效引流、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鼻腔、咽喉部的加温、湿化、滤过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会延长,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吴为群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56-957
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呼吸道的消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过长容易感染,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气道阻塞,使下呼吸道感染,炎症发生机会增加,因此必须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