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汤净  王琦  陈军  曾仕平  周元平 《广东医学》2008,29(10):1649-1652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babA2、cagA、vacA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探讨H.pylori基因型差异与临床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 自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镜活检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提取幽门螺杆菌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ylori的cagA、vacA(vacAs1/ vacAs2/ vacAm1/ vacAm2)及babA2基因型。 结果 176例患者中H.pylori cagA的阳性率72.72%(128/176);babA2 54.55%(96/176);vacAs1 73.30%(129/176);vacAm2 67.05%(118/176);vacAs1/cagA 65.34%(115/176);vacAs1/babA2 51.70%(91/176);cagA/babA2 50.00% (88/176);vacAs1/cagA/babA2 51.14% (90/176)。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cagA/ vacAs1基因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5)。其他基因型在各疾病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海南汉族H. pylori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cagA, vacAsl, vacAm2, cagA/vacAs1。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 、cagA/vacAs1基因型更多见。未发现babA2基因型与H.pylori临床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vacA基因 babA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vacA及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vacA、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胃疾病病人,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8例,胃癌(GC)12例。于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用6对引物检测Hp vacA、cagA基因的表达。结果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均阳性的标本57例,Hp的阳性率为54.2%(57/105)。Hp vacA s1/m2、s1/m1、s2/m1、s2/m2的阳性率分别为53%(30/57)、18%(10/57)、8%(5/57)、21%(12/57);Hp cagA的阳性率为89%(51/57)。vacA、cagA基因型在CSG、CAG和GC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菌株的优势基因亚型为Hp cagA、vacA s1/m2;Hp vacA、cagA基因与特定胃疾病间无显著相关性,不能预示Hp感染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浙江地区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 (Hp)cagA基因的变异性。方法 应用3对不同引物对66例Hp感染患儿胃粘膜Hp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分别扩增cagA基因不同DNA片段 ,检测cagA基因阳性 (cagA +)检出率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儿血清CagA抗体。结果 Hp 菌株cagA基因DNA404bp、349bp、298bp 片段分别经3对引物扩增后 ,cagA +检出率分别为56.1%、39.4%、72.7% ,三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14.63,P<0.01) ,总阳性检出率为90.9%。66例患儿血清CagA抗体阳性率为97.0%。结论 浙江地区儿童感染的Hp菌株cagA基因存在变异性和多态性 ,增加引物对数量进行检测可以提高Hp菌株cagA +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许俊  谢国艳 《西部医学》2010,22(5):818-819,82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与cagA、VacA基因的关系。方法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部组织接种后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幽门螺杆菌的cagA、VacA基因,同时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81株敏感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77.8%,VacA基因检出率95.1%,58株耐药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38.8%,%以基因检出率94.8%。结论%以基因与耐药性无关,耐药菌株中以不合cngA基因的HP菌株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居民胃相关性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的分布特征及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从胃镜活检标本中提取Hp菌株DNA 156例(城镇患者80例、农村患者76例),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Hp-CagA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及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结果:156例中Hp-CagA基因总阳性率为87.8%。城镇患者与农村患者之间Hp-CagA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疾病的城镇患者和农村患者之间Hp-CagA基因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渝北区城乡胃相关性疾病患者间Hp-CagA基因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特定胃相关性疾病间Hp-CagA基因阳性率也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杨建  杨杰 《农垦医学》2000,22(4):276-277
幽门螺杆菌 (Hp)的毒素在其致病性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部分Hp菌株能表达细胞空泡毒素 (VacuolatingCytotoxin ,VacA)和细胞空泡毒素相关蛋白 (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 ,ca gA) [1 ,2 ] ,cagA与VacA高度相关 ,被认为是Hp的毒力标志。许多研究资料表明Hp毒素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密切相关[3] 。本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地区 1 1 1 2名自然人群的血清用ELISA法测定cagA -IgG抗体 ,间接检测ca gA基因。寻找其感染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患者Hp的cagA基因,并经HE染色评定胃粘膜炎症程度、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的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胃粘膜细胞核增殖抗原指数(PCNA LI%)。结果:37/50例含有cagA基因,消化性溃疡cagA基因阳性率高于慢性胃炎(P<0.01);cagA基因阳性者炎症程度和PCNA LI%均高于阴性者(P <0.05);但两组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cagA基因阳性Hp感染后可增加胃粘膜的炎性损伤及细胞增殖。cagA基因为Hp毒力指标之一,但并非致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相关基因cagA的分布及与临床胃部疾患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取3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组织并确定H.pylori感染;用PCR方法对H.pylori-cagA基因进行检测,并对cag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①共分离培养H.pylori临床菌株148株,其中来自慢性胃炎38株,消化性溃疡36株,萎缩性胃炎48株,胃癌26株;②148株H.pylori临床分离株中cagA阳性菌株140株。结论本地区临床胃疾患病人中H.pylori的检出率为48.36%(148/306),cagA的阳性率为94.59%(140/148),cagA基因与标准菌株cagA序列相比对有一定的差异。cagA在各个类型的胃部疾病中的检出率都比较高,提示cagA的存在与H.pylori感染有关,但是与临床感染疾病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球形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霞  汪雪峰  陈琳  李朝品 《医学争鸣》2004,25(16):1531-1532
球形幽门螺杆菌是H-pylori为抗逆生存而形成的多形性改变,其致病性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H.pylori球形体可能与H.pylori感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及流行传播密切相关.目前有关球形Hpylori致病力和毒力基因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报道我们曾成功地克隆了球形H.pyfori的cagA全长基因并进行了测序,证明球形Hpriori具有完整的cagA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球形H.pylori cagA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为DNA疫苗奠定基础,我们构建了球形H.pylori cagA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旭阳  高艳君  杨莉  孔洁 《当代医学》2009,15(34):40-4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我院外科腹腔镜切除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9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无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9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Hp阳性率为35.6%,对照组Hp阳性率为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存在于胆囊黏膜中,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亚型cagA+基因株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株(cagA^+株)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92例胃癌和24例浅表胃炎组织石腊标本Hp和cagA^+亚型株的感染。结果:①Hp感染在胃癌和慢性浅表胃炎间无差异,而cagA^+株感染是前者高于后者(P〈0.05);②Hp感染早期胃癌地进展期癌、胃窦癌高于贲门癌、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癌(P〈0.05)。然而只有肠型胃癌cagA^  相似文献   

12.
李明 《重庆医学》2002,31(6):483-483,491
目的 研究胃癌前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的关系。方法 检测内镜及病理确诊的胃癌前病变439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情况。结果 439例病人胃癌前病变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CAG、IM、DYS病变显著增加,Hp感染率随病变类型的加重而明显上升,而且感染的部位逐步上移(P<0.05)。结论 Hp感染在胃癌前病变发发展过程中可能起持续促进作用。常规Hp检测应包括胃窦部及胃体高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HLA-DRB1*12等位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Hp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6例汉族、33例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12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56%、79%,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者的HLA-DRB1*12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于Hp(+)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可能高于汉族,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中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对1731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活检HP检查。方法:采用尿素酶,氧化酶和涂片显微镜检测胃粘膜标本中的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最代,胃癌检出率达46%,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Hcy )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930例普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测定 H p感染情况,根据 H 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465)和Hp阴性组(n=465例),同时应用化学发光仪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浆总 Hcy(tHcy),分析Hp感染与 Hcy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930例人群中,Hp阳性组tHcy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Hp阳性组tHcy水平升高的异常率68.39%,Hp阴性组tHcy水平升高的异常率4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男性tHcy水平异常率88.25%,女性tHcy水平异常率18.80%;Hp阴性组男性Hcy水平异常率59.76%,女性Hcy水平异常率5.30%,组间同性别异常率及组内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导致高 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开展 Hp感染的防治,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其他生活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73例,其他肿瘤患者73例,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水平。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8.9%,平均抗体水平为2.29±0.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率42.5%(P<0.05)和平均抗体水平1.84±0.65(P<0.001)。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比值比(OR)值呈线性趋势(P=0.005)。结论:HP感染、某些生活因素与胃癌有关,胃癌的危险性随抗HPIgG抗体滴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胆汁及肝内胆管黏膜组织中的Hp-DNA,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胆汁中的Hp感染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9例为实验组,胰头癌及肝血管瘤1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39患者胆汁Hp—DNA PCR阳性26例(66.67%),胆管黏膜组织21例中PCR阳性11例(52.38%)。其中胆汁及胆管黏膜均阳性者9例。26例胆汁Hp-DNA阳性患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检出17例(65.38%),细胞空泡毒素(Vac A)检出14例(53.85%)。尿素酶(Ure B)及尿素酶(Ure A)分别为19例(73.08%)和12例(46.15%)。同时检出Hp Vac A相关亚单位37ku、35ku糖蛋白。而对照组胆汁中Hp-DNA仅1例阳性,对照组及Hp-DNA阴性患者胆汁未检出Hp感染相关蛋白。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多种Hp感染相关蛋白,并可能参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乙型肝炎患儿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受筛选后儿童352人,胃镜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程度,并利用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HP的感染率。结果:乙型肝炎患儿112例HP感染率为75.0%,而对照组240例HP感染率为45.9%,两者之间差异有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28 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28 例慢性胃炎胃窦粘膜及20 名正常对照胃粘膜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P)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上述患者及正常对照粘膜组织中的IL- 1、IL- 8 及TNFα活性。结果:慢性胃炎粘膜与胃癌癌旁粘膜组织H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胃癌组织中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癌旁粘膜与胃炎粘膜组织(P< 0.01);胃癌患者癌灶粘膜组织IL- 1、IL- 8 活性降低,尤以IL- 1 更为明显,TNFα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1)。结论:HP感染局部粘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在胃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GERD患者254例,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和糜烂性食管炎(EE)组,再进一步分为 HP阳性组、HP阴性组,HP阳性组随机分为不抗 HP治疗组和抗 HP治疗组,抗HP治疗组行HP根除三联疗法,不抗HP治疗组和HP阴性组仅服用雷贝拉唑(20 mg每天2次);10 d后所有患者仅服用雷贝拉唑(20 mg 每天2次)直至试验疗程2个月。试验结束时EE组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食管酸反流测定和13 C呼气试验检测H P。结果179例患者完成了临床研究(N ERD组119例,其中抗 H P治疗组47例,不抗 H P治疗组32例,H P阴性组40例;EE组60例,其中抗HP治疗组24例,不抗HP治疗组15例,HP阴性组21例)。NERD组中抗HP治疗组36例患者HP转阴(76.6%),EE组中抗HP治疗组18例HP转阴(75.0%)。NERD组或EE组中HP根除成功患者组分别与 HP根除失败组、不抗HP治疗组、HP阴性组在治疗前后症状、食管炎症和食管酸反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治疗与GERD疗效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