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时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影像学征象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首次CT/ MRI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将132例脑挫裂伤分为4组:Ⅰ组(35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Ⅱ组(32例):第三脑室呈条形或基底池轻度受压;Ⅲ组(33例):第三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Ⅳ组(32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结果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GCS评分、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其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的改变与脑挫裂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脑干基底池与第3脑室CT征象改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58例脑挫裂伤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首次CT扫描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分为4组;A组(93例):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B组(68例):第3脑室呈条形成或基底池轻度受压;C组(50例):第3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D组(47例):第3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观察第3脑室基底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与颅内压、GCS评分密切相关,第3脑室基底池形态改变越明显,恢复越差,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第3脑室和基底池形态的改变与脑挫裂伤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重点观察GCS评分13~15分、CT检查损伤的病人情况,分析并探讨GCS评分与脑挫裂伤病人CT改变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的12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照第一次CT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把上述资料划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分析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与GCS评分、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第1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第2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轻度受压;第3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明显受压;第4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消失.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与GCS评分、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总体规律是,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与患者的恢复情况呈负相关,即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越不明显,则恢复情况越理想,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密切关系着患者的脑挫裂伤预后,对于提高预后判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11-312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基底池影像学征象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脑挫裂伤后影像学及完整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比较基底池形态改变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关系。根据6h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轻型(13~15分)19例、中型(8~12分)53例、重型(3~7分)81例,根据出院6个月后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5分)38例、轻-中度残疾(3、4分)75例、植物生存或死亡(1、2分)40例。对GCS及GOS预后评分各组间基底池评分(Artru评分法)行方差分析、GCS评分两两比较,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GCS及GOS预后评分各组间基底池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随GCS、GOS评分减低,基底池评分增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789。结论:基底池评分与GCS及GOS预后相关,基底池形态改变越明显,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神智及肢体功能越差,预后也越差,基底池评分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27例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以侧脑室、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或消失为特征。临床预后差。提出CT诊断标准为:(1)脑室/颅腔比率<20%;(2)三脑室部分受压或消失;(3)基底池部分受压或消失。具备其中两项即可诊断。根据脑室脑地受压及中线移位程度将CT表现分为3型,6个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幕上脑挫裂伤或以脑挫裂伤为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以来62例首诊以幕上脑挫裂伤或以脑挫裂伤为主的患者,以观察过程中的GCS计分、瞳孔变化、CT显示的脑室及基底池变化为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观察后,复查CT发现继发颅内血肿、或原有血肿增大、或迟发脑挫裂伤,致脑室及基底池变小或消失62例、GCS评分下降55例、瞳孔异常变化26例,均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良好/中残4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以GCS计分下降、瞳孔出现异常、CT显示的脑室及基底池变小或消失的三项指标,可作为进行立即手术的必要时机及手术治疗决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人手术治疗的价值和手术指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资料,其GCS评分、基底池及第三脑室闭塞和瞳孔散大出现的时间以及手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2例病人中,手术治疗20例,效果好(良好+中残)5例,差(重残+植物生存)5例,死亡10例;非手术治疗32例,好6例,差8例,死亡18例。20例12h内出现弥漫性全脑肿胀,基底池及第三脑室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其中18例死亡,2例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GCS3分~5分者共22例,18例死亡,4例重残或植物生存。结论: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病情多危重,死亡率高,部分病例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GCS3分~5分、12h内(尤其是6h以内)出现基底池及第三脑室完全消失并双侧瞳孔散大者不宜采用手术治疗,GCS评分≥6分、中线结构移位≥10mm、伤后12h再逐渐出现基底池及第三脑室受压变窄以及瞳孔散大者,应积极手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及预后。方法 分析了180例重型脑损伤病人的CT片及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中,有脑肿胀者98例,其中一侧性脑肿胀56例。结论 (1)三脑室与基底池改变明显,而三脑室改变比基底池更为重要。其与预后有直接关系。(2)儿童发病率高,但预后明显好于成人。(3)一侧性弥漫性脑肿胀预后较全脑肿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基底池CT改变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测定及CT检测观察基底池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计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BAEP和脑基底池形态的异常程度加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按Ⅴ-Ⅲ-Ⅰ波的顺序逐渐消失,其次是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及峰间潜伏期的延长;基底池的变化规律是环池受压→四叠体受压→环池及四叠体池闭塞→脑干变形。结论:BAEP检测及基底池形态的变化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为临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结果。分析环池分型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环池CT三维重建动态变化与死亡率以及环池分型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环池分型1型死亡率0.00%(0/13),2型死亡率6.67%(1/15),3型死亡率15.00%(3/20),4型死亡率29.41%(5/17),5型死亡率33.33%(7/21),死亡率在不同环池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环池分型不断上升,死亡率逐渐上升,说明环池分型越高,死亡率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环池受压减轻组生存率93.88%(46/49),死亡率6.12%(3/49);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生存率64.86%(24/37),死亡率35.15%(13/37),与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相比,环池受压组生存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池分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5),环池分型越高,GCS评分越低。结论: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颅脑损伤化合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观察,能够为颅脑损伤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影像学参考,进而促进患者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张勇 《当代医学》2016,(32):27-28
目的:探析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首次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根据宽度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通过采取格拉斯预后评分标准(GPS)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100例,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预后不良组42例,包括残、植物生存、死亡,分析患者CT环池形体改变情况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环池形态改变越为显著,患者的GCS评分越低;环池形态改变与GCS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环池检查,观察其改变,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提供治疗依据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和预后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行颅脑CT检查,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评估颅内压的高低,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80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8例,无1例死亡,轻中度增高32例,死亡9例(28.1%),重度增高40例,死亡33例(82.5%).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以较客观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状况,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底池形态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基底池形态在急性颅脑损伤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帮CT资料完整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115例,分析基底池(环池、四叠体池)形态与瞳孔改变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基底池形态与瞳孔对光反应密切相关(P<0.05);基底池消失组死亡率88%,明显大于受压组(19%)和正常组(11%)(P<0.005)。结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入院时或伤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扫描可以提供预后预测;基底池形态(正常、受压或消失)是预后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特点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CT征象特点及鹿特丹CT计分(Rotterdam CT评分),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CT征象特点及RotterdamCT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72例患者中基底池开放13例,部分闭塞36例,完全闭塞23例;中线移位≤5mm 51例,中线移位5mm 21例;脑室受压≤0.2者32例,脑室受压0.2者40例;RotterdamCT评分3分30例,4分21例,5分21例;预后良好48例,预后不良24例。预后良好组基底池情况评分、中线移位、Rotterdam CT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且脑室受压情况比值也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但脑室受压情况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基底池情况、中线移位、Rotterdam CT评分则与预后良好呈显著负相关(r=-0.511、-0.456、-0.506,P0.05)。结论 CT征象特点及Rotterdam CT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可辅助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振清  徐崇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25-2525
目的:评价CT对外伤性脑肿胀的诊断价值及对该病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脑肿胀的CT表现及预后.5例复查头颅CT.结果:CT表现23例均为基底池(即环池、四叠体池、鞍上池)受压,脑灰白质界限不清,中线结构无移位.另外6例小脑幕受压;4例基底池及侧脑室均受压;1例基底池、侧脑室、三脑室均受压,5例复查4例表现为脑实质密度降低;1例无变化.该病死亡率极高,占86.95 %,预后极差.结论:CT为外伤性脑肿胀最经济、快捷及最有价值的手段.一旦CT诊断为外伤性脑肿胀,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过去3年神经外科86例行24h动态脑电图的患者AEEG结果,与临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EG分级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呈负相关。AEEG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AEEG表现为频率越慢,波幅越低甚至呈平坦波改变,提示脑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监测还可及时检出痫样波的发作,据此调整临床用药。结论:AEEG监测对于急性危重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临床用药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室出血CT与临床特点(附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02-2002-01间高血压脑室内出血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29-84岁。24例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所有病人入院时均行头颅CT扫描,根据CT的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双侧脑室和(或)第3脑室和第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9例,死亡率100%;脑室无扩大,局限或全脑室内出血30例,死亡1例,死亡率3.33%。有脑室扩大14例,死亡1例,死亡率7.14%。结论:双侧脑室和(或)第3脑室和第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预后最差,不主张手术;对脑室扩大但有液平或血肿中有充盈缺损,应尽量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预后较好;对脑室无扩大可在保守治疗下动态观察意识变化,如有脑室扩大则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 CT对外伤性脑肿胀的诊断价值及对该病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外伤性脑肿胀的CT表现及预后。 5例复查头颅 CT。结果 :CT表现 2 3例均为基底池 (即环池、四叠体池、鞍上池 )受压 ,脑灰白质界限不清 ,中线结构无移位。另外 6例小脑幕受压 ;4例基底池及侧脑室均受压 ;1例基底池、侧脑室、三脑室均受压 ,5例复查4例表现为脑实质密度降低 ;1例无变化。该病死亡率极高 ,占 86 .95 % ,预后极差。结论 :CT为外伤性脑肿胀最经济、快捷及最有价值的手段。一旦 CT诊断为外伤性脑肿胀 ,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奎勤  张景荣 《医学综述》2000,6(4):F003-F004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手段,对近3.5年来本院11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头颅CT显示的脑室、脑池、中线结构变化、脑挫裂伤、脑肿胀、颅内血肿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第3脑室消失,基底池完全封闭,中线结构移位≥1.5cm,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大量硬膜下血肿(血肿量≥70ml),原发性脑干损伤严重者病死率高,其中以基底池完全封闭及原发性脑干严重损伤病死率更高(72.7%~84.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基底池完全封闭,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脑干损伤,治疗效果均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量化CT扫描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以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CT表现均以急性硬膜外血肿为主,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5例,脑挫裂伤20例。100例患者均行动态CT扫描,并以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脑-脑室指数(CVI)、脑室、脑池受压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决定治疗方案,其中手术治疗63例,保守治疗37例,预后良好。结论:动态CT扫描应列为急性颅脑外伤诊断和治疗的常规,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CVI、脑室、脑池受压程度等量化指标可作为分析病情严重程度、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能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