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区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4个区11所小学共2 446名儿童,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上海市7~12岁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7%~25.9%,其中困难总分检出率为9.6%,男生注意多动不能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同伴交往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的困难问题上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PSQ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上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除焦虑和身心障碍,各年级儿童在SDQ和PSQ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与其他家人关系密切、与父亲关系密切、过分溺爱和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儿童存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时应加以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铜陵市11所幼儿园2 408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2 184份。SDQ困难总分和5个因子异常检出分别是252人(11.5%)、1 052人(48.2%);男童的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组儿童的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有:父亲吸烟半包以上、性别是男童、胎儿窘迫、非核心家庭。母亲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儿童年龄越小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风险越大。结论 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情绪和行为问题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受个体、家庭、社会及环境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已有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因素,均有潜在的证据表明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本文基于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环境因素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是困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要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常见病症及其治疗干预作一介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为预防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芜湖市7所幼儿园,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困难总分异常发生率为8.72%,其中多动(17.04%)、同伴交往问题(20.81%)较为突出,除...  相似文献   

6.
营养行为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影响但不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和他人意见的自发的饮食行为,即它是一种不自觉做出某些决定的过程。儿童青少年营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本文就这些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发现影响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有关生活事件,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以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作为评定工具;就诊组为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的585例小学5年级以上(11~18岁)合作患者;非就诊组为按整群抽样的成都市1280名学生中与就诊组性别、年龄、父亲职业匹配的585人组成;数据分析用方差膨胀因子诊断法排除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后,以YSR得分为因变量,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就诊组YSR得分高于非就诊组,就诊组情绪和行为问题多于非就诊组;就诊组进入回归模型自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124~0.418,非就诊组进入回归模型自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104~0.388;人际关系不良、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差可以增加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结论 对青少年进行情绪和行为问题干预时,注意指导青少年人际关系应对、帮助缓解学习压力、以成长目标为导向、减少惩罚的教育方式、提高社会适应等措施,以减少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促进情绪和行为问题康复。  相似文献   

8.
<正>在儿童发展早期,婴幼儿往往通过情绪反应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情绪激发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支配、制约着儿童的心理活动并指导其行为~([1])。而儿童早期的行为具有稳定性,若早期不能给予正确评估并及时干预将会导致后期更严重的精神行为问题~([2])。国外相关研究~([3])指出:5岁以下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集中于16%~26%,2~3岁儿童发生率在7%~24%之间~([4])。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闽东地区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早干预与介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闽东4地8所幼儿园896名幼儿,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 家长版)对幼儿进行情绪及行为问题评定。结果 闽东地区3~6岁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异常总检出率为10.27%,其中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及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16%、11.61%、13.95%、17.97%及9.82%;女童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x2=11.983,P<0.01),男童多动/注意缺陷检出率(x2=5.889,P<0.05)及亲社会行为检出率(x2=4.035,P<0.05)高于女童;夫妻关系、教养态度是幼儿情绪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闽东当地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应重视早期发现,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潍坊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现状,为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潍坊市1 213名6~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行为问题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有效人数为1 152人,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2.59%,其中,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84%,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同伴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父亲生活嗜好是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潍坊市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多种因素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有关。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琴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765-1768
目的了解福建省乡镇地区初中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现状,为对其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2 483名乡镇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n=963)与非留守儿童(n=1 520)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7.3%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童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9.2%、10.2%和11.5%,高于留守女童的5.1%、6.9%和8.0%,留守男童情绪问题检出率为3.5%,低于留守女童的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旁系血亲或朋友照管的留守儿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3.6%、11.7%、18.4%,高于由父母一方照管的6.0%、5.4%、5.4%和由(外)祖父母照管的6.7%、5.3%、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留守时间越长出现的情绪问题越多,较少与父母联系者易出现品行问题;由旁系血亲或朋友照顾(OR=1.270)是预测福建省乡镇地区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OR=0.47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福建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由父母一方或(外)祖父母照顾、留守时间短、与父母经常保持联系、家庭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心理情绪状态的关系,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陪同就诊的44例哮喘儿童的母亲为研究组,并和济南市某小学29例健康儿童的母亲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哮喘组儿童行为总分较高,对照组儿童行为总分较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P<0.001)。男性患儿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哮喘组以下常见的单项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包括不能静坐、心烦、发呆、易怒、忧伤、睡眠困难(χ^2分别为7.28、12.28、6.15、6.43、8.17、4.54,均P<0.05)。哮喘患儿母亲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抑郁分值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29、3.67、4.71,均P<0.05)。哮喘患儿行为分值与母亲状态焦虑分值呈正相关(r=0.3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行为分值与母亲特质焦虑分值无相关(r=0.244,P>0.05),与母亲抑郁分值无相关(r=0.230,P>0.05)。结论 总结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和其母亲心理情绪状态特点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是控制哮喘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有效的儿童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8个幼儿园735名儿童, 采用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问卷(Children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和自行设计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结果 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4.15%。男童的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困难总分的得分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女童(P<0.01)。由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由非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过去一年活动受限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结论 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深圳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深圳市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现状,制定干预模式和矫治措施.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四套评估工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增订版、学习障碍筛查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教师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深圳市城区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2 600名儿童少年进行了测评分析.结果深圳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13.97%,男、女分别为14.76%、12.99%;学习障碍筛出率12.20%,其中男17.00%,女7.30%.基于调查结果建立了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系统社区干预模式.结论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分级多向管理的干预模式是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理想的预防和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及夜间睡眠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源自2015年3-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4个城市部分3~6岁学龄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发育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量表(SDQ)了解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有效问卷共8 900份。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与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0%、13.9%、18.9%、25.5%、13.6%和16.2%,除情绪症状异常率女童高于男童,其余各项异常率男童全部高于女童。睡眠质量好、较好和较差/很差分别为3.9%、52.9%和4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夜间睡眠较短的儿童相比,夜间睡眠较长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较低,OR值(95%CI)分别为0.86(0.77~0.95)、0.85(0.78~0.93)、0.85(0.79~0.92)、0.87(0.81~0.93)、0.83(0.76~0.91)和0.82(0.76~0.89);与睡眠质量好的儿童相比,睡眠质量较差/很差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升高,OR值(95%CI)分别为3.26(2.40~4.42)、2.86(2.16~3.78)、2.60(2.00~3.38)、1.96(1.52~2.54)、4.02(3.06~5.27)和2.56(1.96~3.35)。结论 夜间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南宁市城郊结合部3 所小学的全部在校流动儿童573人为流动组,同校的其他儿童1 580 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BRSC)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阳性率为12.31%,行为问题阳性率为21.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因子均分[(19.18±5.097)、(20.14±4.173)分]均低于对照组[(20.01±4.891、20.74±3.968)分](P<0.05);行为问题阳性率男童(29.52%)高于女童(11.62%)(x2=26.081,P<0.01),高年级组(30.0%)高于低年级组(19.13%)和中年级组(17.0%)(x2=10.885,P<0.01);相关分析显示,CLS总分与SAQ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9、-0.456、-0.40,P<0.01),与Rutter总分、Rutter问卷中的神经症行为均分呈正相关(r=0.128、0.13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好朋友、自觉可爱程度是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OR=0.239、0.289);性别、自觉可爱程度是其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0.315、0.291)。结论 流动儿童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较低,其中男童和高年级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儿童的孤独感与其自我接纳程度呈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有无好朋友和自觉可爱程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遗尿症是发育行为儿科学中典型的排泄功能发育障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临床应强调立体化的详细评估,将有利于找到针对性干预对策。对功能性遗尿症必须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综合性干预,并纳入慢病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遗尿症及其带来的身心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