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山东省寿光市一起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探讨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的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某学院一起学校聚集性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采用肺结核疑似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肺部X光片检查等方法开展结核病重点人群筛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筛查密切接触者。结果 2019年1月在潍坊市某学院校内发现结核病首发病例后,先后通过三次密切接触者筛查,至2019年4月共发现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10例,检出潜伏感染者103例。对确诊病例全部收治入定点医院治疗和休学,对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对其余密切接触者进行疑似症状监测等。通过一系列处置措施,该起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自最后1例病例发现起3个月内未有续发病例,疫情发生后3年来该学校未再发生聚集性疫情,散发疫情数量也逐年减少。结论 该起学校聚集性结核病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入学体检项目不全与首发病例就诊延迟,学校应提高对结核病的重视和对学生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中旬,浦江县某中学高三(8)班相继发现6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1例为涂阳肺结核,构成了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为有效控制疫情,2010年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对该校高三年级8个教学班366,  相似文献   

3.
铜陵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铜陵市某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学校肺结核疫情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进行分析,追溯传染源。结果共搜索到15例学生结核病例,其中9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痰涂片未阴转的情况下返校复课,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暴露等级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率61.02%,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17.02%,高暴露密切接触者患者检出率13.56%,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患者;首次暴露的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组肺结核续发率是PPD非强阳性组的1.95倍。结论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管理是本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及结核菌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是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金湖县某中学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探索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部X线/CT检查、痰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该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并及时进行疫情处置。结果该校学生新发肺结核患者6例,罹患率为0.18%,教职工中未发现病例;筛查出PPD阳性1 360人,阳性率37.8%,强阳性92人,强阳性率8.1%。对筛查出的肺结核病例均及时予以休学和规范化治疗。结论应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强校医队伍建设,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学习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1]。近几年,金华市学生肺结核呈多发态势,报告病例逐年增多。2009年2月,金华市某学校发生一起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经过调查处置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某中学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因素。方法 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可疑症状、X线及痰涂片等方法对513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病例搜索和调查,并对24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TB-PPD)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拒绝的原因调查。结果 首例肺结核涂阳病例所在班级学生的 PPD 强阳性率和罹患率分别为64.70%和19.60%,均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P <0.01);第2例肺结核涂阳病例所在班级学生的 PPD 强阳性率为24.10%,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P <0.01)。首发病例寝室学生的罹患率为66.67%(RR =6.56,95%CI:2.24~19.24)。79.20%的非肺结核 PPD 强阳性学生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大而拒绝预防性服药,20.80%认为自己无症状、无病而不需要预防性服药。结论 某中学肺结核罹患率较高,应及时加强首发病例管理,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及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规律,为防范疫情提供经验。方法:对绍兴县某校肺结核疫情班级所在楼层及患者居住寝室所在楼层的全部师生进行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筛查、胸部X线检查,对患病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和暴露因素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结果:病例在班级间分布不同,病例均发生在首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所在班级。结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诊治延误是引起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和诊治病人是防范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它的发生与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居住环境和接触者的密切程度有很大关联.本文报道的三位患儿来自同一家庭,是一起家庭集聚性肺结核病例.事件发生后,太仓市疾控部门采取了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起校内聚集性肺结核疫情暴发的促发因素,及时发现首发病例对疫情监测、随访和相关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对首发病例进行病例回顾,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及其传播时间;对疫情前期处理进行回顾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探讨促发疫情最终扩大的因素。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现肺结核25例,其中14例来自同一班级,并出现首发病例,该班级患肺结核的风险是其他班级的10.74倍(χ2=42.31,P<0.001).首发病例在发病初期有典型的咳嗽、咳痰等肺结核症状,1个月后发现肺部空洞才被确诊,在此前未休课。64名密切接触者中,56人(87.5%)完成筛查,52人(92.9%)结核菌素试验筛查结果为阳性,初次筛查未发现病例。结论 首发病例延误诊断、密切接触者拒绝预防性服药、分班以及对疫情后期监测、密切接触者随访不足是导致疫情进一步发展最终暴发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暴发,并逐渐波及周边各市,同时也随迁徙人群向其他省市蔓延.2020年1月24日,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并在随后7天内发生第2、3、4例,同属一个家庭,判定为家庭聚集性疫情,4例病例患病14天内有武汉居住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与分析,为高校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该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确诊病例为中心,对其密切接触人群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胸部X线胸片检查,对胸片异常者进行痰涂片检查。结果 围绕病例共开展了3次筛查。其中首次筛查PPD试验阳性率70.45%,强阳性率56.82%,筛查出3例肺结核患者。病例及结核菌素强阳性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结论 病例集中在同一年级,通过不断扩大筛查范围能及时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波及的人群及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中学一起学校聚集性结核病疫情的的调查处置,为今后制定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策略和疫情处置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结核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PPD实验筛查,筛查结果强阳性者进一步胸片检查和痰抗酸杆菌检查,从而发现感染者和病例,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其中1例涂阳,4例涂阴,3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病例均为高一学生,分布在5个班级,8人中2例为走读生,其他6人分布在5个宿舍;本次疫情共筛查1 770名师生,其中PPD强阳性有84人,总体强阳性率为4.75%。结论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健康状况日常监测,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规范处置聚集性病例疫情,是控制疫情蔓延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区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1年上海市某区该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病例A为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共传染2代病例2人(病例B和C)。家庭外密切接触者与次密切接触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容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应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并加以隔离,加强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及管理,尽早识别2代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陆健  薛浩  卞如新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5):587-588,601
目的 分析某安置所流浪乞讨人群发生聚集性肺结核疫情的调查处置情况,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及痰涂片等筛查,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单纯PPD强阳性者预防性服药等控制措施.结果 2017-2019年,该安置所流浪乞讨人员225人中累计确诊肺结核15人,均予以隔离治疗,期间有1例复发,3次筛查220人,开展447人次PPD试验,发现3例肺结核病例;对单纯PPD强阳性55人均实施预防性服药,非强阳性者中有5人发病,均为伴有糖尿病、体质差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工作人员47人均接受PPD筛查,发现17名单纯PPD强阳性,预防性服药14名,均未发病.截至2021年3月31日,除1例治疗近2个月死亡外,均治愈或完成疗程出院回归,且未再出现新发病例.结论 流浪乞讨人群发生肺结核疫情,应采取适宜的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履行传染病属地管理职责.要高度重视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体质差的流浪乞讨人员结核病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多代传播的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2月3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感染来源,判定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3代共10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首发病例通过日常密切接触和聚餐传播给2代病例,2代病例中的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聚餐传播给3代病例。首发病例与2代病例的代间距平均数为4.5 d,3代病例的潜伏期平均数为7.3 d。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总续发率为34.5%,其中2代病例续发率为53.8%,3代病例续发率为18.8%。结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能力强,在家庭内可以通过接触、聚餐等方式快速导致多代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湖南省郴州市Y县邓某家庭COVID-19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描述性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病例邓某,曹某为二代病例,两人是男女朋友关系;2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邓某的共同居住家人。【结论】COVID-19易在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的防护意识,强化COVID-19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聚集性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来源与传播途径,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患者资料,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学核实疫情.结果 该起事件为一起由家鼠引起的经肠道感染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家庭聚集性疫情,共涉及病例2例,未发病感染者1例.结论 多部门联防联控是出血热疫情处理的重要手段,防鼠灭鼠、高危人群疫苗应急接种和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志琴  王光亮 《现代预防医学》1997,24(4):429-429,438
本文报告了一起较为少见的梅毒家庭聚集感染的调查,22岁男性青年因有冶游史而感染梅毒(潜伏)后传给配偶,继而母亲通过胎盘传播给其子女,致使一家四人全部感染,患儿最初曾被误诊为“牛皮癣”“传染性肝炎”等而被延误治疗,因此,对难以诊断的新生儿皮损,肝脾肿大,应尽早做梅毒的血清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