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就诊初期正确削断RA治疗难易与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文对经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的RA患者44例,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难治性RA16例及非难治性RA28例两组,对初诊时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结果存临床表现方面,难治性RA晨僵稍高于对照组,病变累及的关节平均数大于非难治性RA组。难治组RA的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及肌痛着明显高于非难治性RA组,而肩关节,颞颌关节受累却少于非难治性RA组。在实验率指标方面,ESR、RF、CRP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难治性RA出现Hb下降、WBC上升者,均高于非难治性RA组。PLT升高者,却低于非难冶性RA组。结论在就诊时遇到关节累及较多,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结合Hb下降,PLT增高不明显的活动性RA,应该按照难治性RA治疗,加大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剂量,联合应用慢作用药,选用治疗难治性RA有效的慢作用控制病情药物,如爱若华、环磷酰胺等,或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以尽快缓解病情,减轻病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临床前期”类风湿关节炎(preclinical rheumatoid arthritis, pre-RA)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认识、及时治疗并阻止病情进展成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RA的发展是一个多重打击导致机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受到的打击越多,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风险越大。RA的发病分为几个阶段,包括RA相关遗传风险因素阶段、RA相关环境因素阶段、RA相关的免疫紊乱阶段以及临床关节炎症状阶段,其中免疫紊乱是RA病理生理学改变的“高峰”时期,因此认为,从疾病开始到出现临床关节炎之前的病程为RA的“早期病程”或“临床前期”(pre-RA),干预“临床前期”会比干预诊断明确的RA对于阻止病变进展可能更为有效,因此,如何定义pre-RA、怎样在pre-RA中识别具有RA高风险的人群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眼症的认识,重视继发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诉有眼干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眼干三项试验)。结果109例中有自觉症状者49.5%,Schirmer试验阳性者占66.6%,泪膜破裂时间阳性者占5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者占38.5%,其中二项以上检查阳性者占45.8%。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易继发干眼症(干燥性结角膜炎),且自觉症状与检测结果不完全相符。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进行眼干三项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干眼症,以利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筛查,以便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近十年的患病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0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RA患者5426人,选取同时期就诊的1483名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为对照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①RA患者不同性别之间CHD患病率并无显著差异, 2009-2019年十年间,CHD患病率及其相关病症: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也均有所上升,糖尿病患病率在2014年后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A患者和OA患者相比较,倾向评分匹配后,RA患者炎症水平较高,同时白细胞介素-6,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较高。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血糖水平较低(P<0.01)。③RA患者合并CHD与未合并CHD两组之间在炎症水平,脂质代谢,免疫球蛋白(IgG ,IgM),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IgG,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以及25羟基维生素D,纤维蛋白原 ,血糖,血清尿酸实验室指标方面存在差异,(P<0.05)。④RA患者中,CHD的患病率与总胆固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球蛋白G,25羟基维生素D呈负相关,与类风湿因子IgG,血清尿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RA患者临床治疗中, CHD相关影响因素更应该得到重视,尽早为患者提供更为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治疗方式,降低CHD患病风险,提高RA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多系统、多器官受损为其临床特征。其中肺部损害的发生率达47% [1] ,但关于肺动脉高压 (PAH)的研究较少。本文对RA患者的PAH发生情况 ,PAH与RA的临床表现 ,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93例患者为我院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10月在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全部病例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修订的RA分类标准[2 ] 。其中男 10例 ,女 83例 ,年龄 14~ 6 9岁 ,平均 (35 .1± 12 .7)岁 ,病程 4个月~ 30年 ,平均 (4 6 …  相似文献   

6.
刘小玲  王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321-132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分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ELISA法。结果:血沉升高的患者中血清各型类风湿因子浓度显著高于血沉正常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且血沉正常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各型类风湿因子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沉升高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沉转为正常期血清中各型类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各型类风湿因子都有明显降低,尤以IgG-类风湿因子降低更为突出(P<0.01)。结论:尽管血沉是一种判定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活动度和病情缓解的可靠指标,但特异性不强,且阳性率不高,而测定血清各型类风湿因子更能反映患者病情状况;并能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7.
问题:对于未分类关节炎患者,是否有方法可预测哪些将进展至类风湿关节炎(RA)?  相似文献   

8.
帅世全  孙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8):1551-1552,155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抑郁情况和心理治疗模式。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RA患者200例,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对于有抑郁障碍的不同患者采取re-attribution model"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结果 46%RA病人具有抑郁障碍,其中郁闷、情绪低沉、易疲劳、易激怒、性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兴趣丧失、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SDS标准分〉53分组和≤53分组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有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采取"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后78%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结论 RA病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障碍,提示我们在RA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定上要关注病人心理和情绪。对有抑郁障碍的RA患者采取"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可改善RA病人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关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原因不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随病程的进展相当部分患者可因关节强直、畸形而丧失劳动、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残废。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院自1979年以来,采用以雷公藤为主要成分泡制的类风湿药酒治疗区内外类关炎患者近20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990年收治的218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18例患者中,男62例,女156例,男:女为1:2.5,其中儿童类关炎13例,占6%。患者年龄最小6.5岁,最大66岁,平均39.1岁,40~60岁的  相似文献   

10.
刘冀 《吉林医学》2012,33(24):5250-5251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特点。方法:选取6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27例为老年RA(EORA),35例为非老年RA(YORA),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EORA组、YORA组综合对比,EORA组发病速度快,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相对较高;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率较高(P<0.O1)。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与患者的病情状况联系较大。血D-二聚体升高,血尿酸升高,而关节外常存在肺间质病变、心脑血管疾病,心理因素异常等。结论:对EORA患者及时鉴别诊断处理,能避免病情发生恶化。  相似文献   

11.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治疗药物不同将6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艾拉莫德口服,两组患者观察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评定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检查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检查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行进性评估。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尼美舒利和双氯氛酸,给药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将骨关节炎病人60例分为2组,也分别给予上述两种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将尼美舒利和双氯氛酸的安全行进性评估。结果:尼美舒利和双氯氛酸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疗效,统计学上两者无明显差异;安全性方面尼美舒利优于双氯氛酸,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尼美舒利抗炎镇痛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少,是一种安全性较佳的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EO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 116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VD(缺血性心脏病、脑及外周血管病)患病情况。根据发病年龄≥60岁和<60岁,分为EORA组(212例)和青壮年发病RA组(younger-onset RA, YORA, 90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非参数U检验、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EORA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EORA和YORA两组的疾病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RA组男性患者比例、肺间质病变比例、畸形关节数显著高于YORA组[(32.1% vs. 18.5%, χ2=19.11, P<0.001; 23.6% vs. 13.6%, χ2=16.50, P<0.001; 6 (2, 12) vs. 3 (2, 7), Z=-3.60, P<0.001)],而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比例低于YORA组(13.5% vs. 5.2%, χ2=11.29,P=0.001)。EORA组未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的比例高于YORA组(35.4% vs. 26.7%, χ2=6.43,P=0.011),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及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的使用率显著低于YORA组。EORA组CVD发生率显著高于YORA组(27.8% vs. 11.6%, χ2=40.46, P<0.001),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吸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也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10,95%CI:1.00~1.20)、畸形关节数(OR=3.17,95%CI:1.04~9.68)、类风湿结节(OR=3.56,95%CI:1.03~12.23)、高血压(OR=2.37,95%CI:1.09~5.13)、高脂血症(OR=8.85,95%CI:2.50~31.27)是CVD的危险因素,使用HCQ(OR=0.22,95%CI:0.07~0.70)和MTX(OR=0.32,95%CI:0.14~0.73)是CVD的保护因素。结论:与YORA相比,EORA中男性及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更多,易出现关节畸形,可能与治疗欠规范有关。EORA易合并CVD,高龄、畸形关节数、类风湿结节、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而HCQ和MTX的使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实验组则再给予英夫利西单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观察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长春新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锋  王剑英  李秀江 《吉林医学》2000,21(5):292-293
目的 :评价长春新碱 (VCR)诱导滑膜细胞凋亡作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及 DNA凝胶电泳等方法对不同浓度的 VCR诱导 9例体外培养的 RA病人及对照组 5例骨关节炎 (OA)与 4例正常人(NC)关节滑膜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加药前 RA、OA及 NC组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3.8%± 0 .6 %、0 .8%± 0 .3%及0。加药后均显著升高 ,RA组可高达 6 7.5 %± 15 .1% (P<0 .0 1) ,OA组为 38.4%± 6 .8% (P<0 .0 1) ,NC组为 15 .7%± 1.5 % (P<0 .0 1)。 RA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 OA组 (P<0 .0 1)和 NC组 (P<0 .0 1)。结论 :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 VCR治疗 RA的机制之一 ,同时可为临床选择合理药物及药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散射速率法和酶联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组95例和非RA类风湿疾病患者组140例外周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anti。ccp。结果RA患者组中,anti—ccp阳性率为78.9%(75/95),RF阳性率67.4%(64/95);18例早期RA患者(2—6月)16例anti—ccp阳性(88.9%),而RF阳性率仅为61.1%,64例RF阳性RA患者中59例anti.ccp阳性,而31例RF阴性患者中16例anti—ccp阳性。RA患者组anti-ccp和RF灵敏度分别为78.9%、67.4%,特异性分别为84.3%、95.7%,AUC分别为0.775、0.852。结论anti—ccp对诊断R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较RF能早期诊断RA。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l(sICAM-1)变化规律的观察,探讨sICAM—1在RA发病中的作用,研究sICAM—1与病情活动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77例RA,2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sICAM—1及9例RA关节液中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所测静脉血清sICAM—1浓度,RA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RA活动期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稳定期组,RA稳定期组与健康人组无显著差异,RA组与AS组无显著差异;RA患者静脉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活动指标有相关性;RA患者静脉血清sICAM—1浓度与关节液sICAM—1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sICAM—1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监测RA活动,观察RA疗效.但sICAM—1对RA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OR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所有2011年5月-2011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门诊诊治的KA患者209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的RA诊断标准。根据起病年龄将其分为两组,起病年龄≥60岁的RA患者为EORA,34例;起病年龄<60岁的RA患者为非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Non-Elderly onse trheumatoid arthritis,NEORA),175例。对34例EORA患者及175例NEORA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NEORA比较,EORA组年龄高f71.1±6.4岁),男性比例较高,41.2%(14例),病程短(4.3±5.0年);NEORA组年龄(47.8±13.3岁),男性21.7%(38例),病程(9.0±10.0年)。两组患者关节症状体征相似,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ESR无显著差异。EORA组继发干燥综合症、骨质疏松症、心脏受累发病率高,分别为38%、17.6%、14.7%,NEORA组分别为9.1%、1.1%、5.1%;两组肺问质纤维化、多发性单神经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EORA组分别为17.6%、2.9%,NEORA组分别为15.4%、1.7%。EORA组血清学抗体阳性率较高,AKA、APF、ANA、Anti-ccp阳性率分别为61.8%、70.6%、64.7%、70.6%,NEOIRA组分别为42.9%、41.7%、43.4%、45.7%;两组RF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EORA组76.5%,NEORA组68.8%。结论EORA患者男性患者比例高,病程短,关节症状体征相似,关节外表现如继发干燥综合症、骨质疏松、心脏受累疾患比例高,AKA、APF、ANA、Anti-CCP阳性率高。研究EORA患者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