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晓娜  温晶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528-4531
目的:观察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76岁,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TO组,n=30)和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O组,n=30)。TO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TO组和O组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配方为羟考酮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背景输注速率为0 mL/h, 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态、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羟考酮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O组比较,TO组术后12 h静态VAS评分、术后6、12、24 h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O组比较,TO组羟考酮用量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术后头晕、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分析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0.25%罗哌卡因阻滞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每一肋间给药3 mL,拔出气管插管后行PCIA镇痛。记录拔管后12 h(T1)、24 h(T2)、48 h(T3)、72 h(T4)时试验组及对照组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及Prince-Henry(P-H)评分;以及术后吗啡追加剂量和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  试验组术后T1~T4各时间点VAS和P-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试验组咳嗽费力、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肺癌术后患者疼痛并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后不同途径给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 手术结束时使用0.25%罗哌卡因阻滞肋间神经, 采用改良式胸腔外经胸壁阻滞(试验组)和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对照组)。观察手术后12 h (T1)、24 h (T2)、48 h (T3)及72 h (T4)时两组患者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及疼痛评分(Prince Henry Pain Scale, PHPS); 同时观察手术后追加吗啡剂量和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 试验组术后T1~T4各时间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吗啡用量及带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组在穿刺后胸膜下血肿发生例数较少。  结论  胸腔镜下改良式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与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均能起到术后较好镇痛效果, 改良式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妇科肿瘤全麻剖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和B组(n=30)。术毕前30 min给予预防性镇痛,A组羟考酮 0.10 mg/kg,B组羟考酮 0.15 mg/kg。分别记录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Ramsay评分、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的静态NRS评分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与A组相比,RSS躁动评分和T1、T2的静态NR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和24 h内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0.15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能够有效减轻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苗杨  张金良  孙燕 《癌症进展》2019,17(1):90-92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组(Ⅰ组)、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Ⅱ组),每组40例。记录术后1、6、12、24、48 h两组患者静息时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体镇痛满意度。结果术后1、6、12、24、48 h,Ⅱ组患者静息时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P﹤0.01)。术后48 h内,Ⅱ组患者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Ⅰ组(P﹤0.01);Ⅱ组患者的盐酸羟考酮使用剂量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仅能安全有效地增强术后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术后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吗啡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n=25):0.1%吗啡组(Ⅰ组)、0.15%吗啡组(Ⅱ组)和0.1%吗啡加0.2%罗哌卡因组(Ⅲ组),持续注入4ml/h,术后镇痛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估计镇痛效果。结果:Ⅲ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0.2%罗哌卡因与0.1%吗啡配伍用于结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罗哌卡因的不同浓度将102例胃癌患者分为A组(n=50)和B组(n=52),A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B组患者给予0.2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舒适度量表(BCS)]、术后镇痛效果(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内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8、16、24 h,A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16、24 h,A组患者的BC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与B组患者的2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优于0....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以缓释阿片类药物为背景的滴定方法的剂量调整时机和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评估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2 h滴定方案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24家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阿片类药物未耐受癌痛患者114例[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 分]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合并1次以上爆发痛且存在中重度以上疼痛(NRS≥4 分)患者87例,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调整的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12 h滴定组,n=45)和对照组(24 h滴定组,n=42)。试验组起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12 h后根据即释吗啡量调整剂量,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12 h内即释吗啡剂量。对照组起始剂量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h,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24 h后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24 h内即释吗啡剂量/2。比较两组24 、48、72 h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释吗啡补救镇痛情况及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镇痛满意度。  结果  给药后24 、48 、72 h,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显示出较高的疼痛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48 及72 h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背景的滴定方案中,12 h调整剂量能有效减少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维持较高的镇痛缓解率和镇痛满意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等效价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用于官颈癌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宫颈癌的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0例.术后分别采用0.12%左旋布比卡因(L组)、0.16%罗哌卡因(R组)、0.12%布比卡因(B组)复合2.5 μg/ml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排气时间、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在术后4 h,8 h,16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最早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组和R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 0.12%左旋布比卡因,0.16%罗哌卡因与0.12%布比卡因用于宫颈癌术后硬膜外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0.12%左旋布比卡因与0.16%罗哌卡因较0.12%布比卡因更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关胸前用罗哌卡因行切口附近胸椎处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未行此处理。两组病人术后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PCA),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视觉疼痛评分(VAS)、记录首次应用PCA的时间、术后48hPC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使用量,并记录每组病人术后因肺不张而行支气管镜吸痰的人次。结果罗哌卡因肋间阻滞可以大大减轻开胸术后伤口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及肺不张的发生。结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使用方便,镇痛效果好,可作为常规开胸术后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仅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记录的疼痛程度分级、抑郁量表评分、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R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与之类似,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和HRS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人均日剂量为(45.62±5.17) mg/d,对照组人均日剂量为(62.18±4.37) mg/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进一步改善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并且可以降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四组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都相同,对照组(C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氢吗啡酮,分组为低剂量组(L组,0.25 mg氢吗啡酮)、中剂量组(M组,0.5 mg氢吗啡酮)、高剂量组(H组,1 mg氢吗啡酮)。全麻诱导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手术及拔管时间;术中镇痛及镇静药物的总量,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下床运动时镇痛评分(VAS),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及48 h内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M组和H组在术中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均减少(P<0.05);且四组中M组术后拔管用时最短(P<0.05);M组和H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M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减少术中镇痛镇静药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5 mg的氢吗啡酮剂量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剑突下入路、经肋间入路单孔3D胸腔镜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7月至2020年0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术的83例Ⅰ-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剑突下入路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43例(研究组),经肋间入路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40例(对照组),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69.83 mL vs 210.47 mL,4.24 d vs 4.89 d,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154.16 min vs 142.38 min,P<0.05)。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4.01分 vs 4.39分,4.43分 vs 4.97分,2.84分 vs 3.21分,P<0.05)。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48 h的前列腺素E2(PEG2)、P物质(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64.02 pg/mL vs 316.28 pg/mL,221.13 pg/mL vs 272.28 pg/mL;2.02 μg/mL vs 2.39 μg/mL,1.62 μg/mL vs 2.07 μg/mL;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9 L vs 2.43 L,1.61 L vs 1.57 L,2.33 L vs 2.29 L,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0% vs 11.6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情况出现,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65% vs 7.50%,2.33% vs 5.00%,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单孔3D胸腔镜NSCLC切除术与经肋间入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但两种入路手术近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治疗,另60例为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指标方面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拔除喉罩后5 min、0.5 h、2 h、4 h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评分方面(VAS)比较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但拔除喉罩后8 h、12 h对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镇痛药物追加率方面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对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给药后、苏醒期及恢复期两组各指标均有所变化,但两组间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高剂量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改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的同时避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和格拉司琼,观察组术后镇痛加用右美托咪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价患者不同时间点镇静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e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9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放疗后1 h内行内生场热疗,对照组行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爆发痛发生次数、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放疗后两组NRS评分、活动能力分级均较放疗前降低,KPS评分均较放疗前升高(P<0.05),且上述观察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放疗前后变化更显著(P<0.05);放疗结束时实验组NRS、KPS及活动能力改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过程中爆发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能力,降低爆发痛次数,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e plane block,ESPB)、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0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7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4 kg/m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ESPB组(E组)、SAPB组(S组)和TPVB组(T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E组行患侧ESPB,S组行患侧SAPB,T组行患侧TPVB,均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三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曲马多补救镇痛,维持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或咳嗽时VAS≤5分。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消耗量,48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及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点的VAS静息和VAS咳嗽;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消耗量无明显差异。与T组比较,E组和S组患者术后48 h PCIA芬太尼消耗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同时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12 h,E组和S组患者的VAS静息和VAS咳嗽明显低于T组(P<0.05),而E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动脉氧分压(PaO2)均呈下降趋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均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较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更持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而前两者之间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旁阻滞联合全麻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术中给予椎旁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仅给予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II(AngII)、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焦虑自我评分(SA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AngI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时SAS评分显著降低(P=0.000),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0.001);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短(P=0.002);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03),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比较两组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全麻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