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各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疫苗接种可能面临延迟。中华预防医学会及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发布了总的方向性指引和原则性建议,但具体疫苗延迟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亟待释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组织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时发布了各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建议。在此基础上,应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儿童监护人的迫切需求,编写此版常用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为之后疫苗补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率及感染相关病死率高,早产儿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更大。由于早产儿免疫力低下,肺炎链球菌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确定,疫苗接种常延迟,且早产儿接种疫苗后发生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疫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大。文章综述早产儿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的免疫效果、时机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术了联合国大会的世界儿童高层会议上批准的“儿童始用疫苗”(CVI)的建议。发展CVI需解决:疫苗的热稳定性、口服途径接种、新生儿期免疫系统发育状况、联合疫苗接种缓慢释放等难题。  相似文献   

4.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对于控制疫情大流行并减少新冠肺炎重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有过敏性疾病史儿童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安全性是现实问题。 目的:为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提供建议。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21年8月12日至2021年12月3日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疫苗咨询门诊咨询新冠疫苗接种的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儿童的既往史、目前健康状态以及家长的问题进行个体化评估,给予暂缓接种或推荐接种建议,电话随访接种后72 h内、28 d内和3个月时有无征集的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AEFI)以及家长主动报告的任何非征集的不良事件;行AEFI与疫苗的因果关联评估。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疫苗AEFI。 结果:接受新冠疫苗接种咨询的儿童116例,男67例(57.8%),女49例,年龄(10.1±3.1)岁,经疫苗咨询门诊个体化评估后推荐接种(组)77例(66.4%),暂缓接种(组)39例。有过敏性疾病史70例(60.3%),其中 25例因处于过敏性疾病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既往其他疫苗或药物过敏史11例(9.5%)中5例因严重过敏反应期建议暂缓接种,非药物过敏史13例(11.2%)中5例因处于疾病急性期、特应性体质21例(18.1%)中3例因患急性疾病(呼吸道感染),1例(0.9%因既往接种新冠疫苗1剂过敏)建议暂缓接种。暂缓接种组儿童于疫苗咨询门诊咨询后后3个月行电话随访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推荐接种组77例儿童均完成了3次随访,实际接种亚组54例(47例接种了2剂次疫苗,7例接种了1剂次疫苗);实际未接种亚组23例,两亚组性别、过敏性疾病史、其他疫苗或药物过敏史、非药物过敏史和特应性体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3.0)岁vs(9.0±3.1)岁,P=0.04]。接种后4 d和28 d的电话随访未报告征集的严重过敏反应。接种后72 h内18例(17.8%)报告征集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中皮疹和咳嗽各5例(5.0%),流涕4例(4.0%),纳差和发热各3例(3.0%),咽痛2例 (2.0%),乏力、肌痛、恶心、呕吐各1例(1.0%),经判断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因果关联。接种后28 d和3个月电话随访未再报告征集的不良反应。接种后28 d内家长主动报告5例非征集不良事件,其中特发性皮炎或湿疹发作3例(3.0%)、 过敏性鼻炎发作2例(2.0%),初步判断与新冠疫苗接种无因果关联。接种后28 d内新冠疫苗AEFI发生率 33.3% (18/54)。 结论:过敏性疾病缓解期、有其他疫苗或药物非严重过敏史、非药物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安全的,新冠疫苗AEFI均发生在接种后72 h内,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8年乙型肝炎血源疫苗问世以来,大量的实践已显示其免疫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们于1986至1987年开始对本厂新生儿和7岁以下儿童开展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普种,经5年观察取得令人满意的免疫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按照“接触后预防”及“接触前预防”策略,对本厂新生儿及7岁以下经检验HBsAg阴性的集体儿童全部进行乙肝血源疫苗接种。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12/23),55.7%(68/122)和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131/192),麻风腮疫苗69.8%(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38/192)比18.8%(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5/192)和3.7%(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43/192)和31.8%(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联合国大会的世界儿童高层会议上批准的"儿童始用疫苗"(CVI)的建议。发展CVI需解决:疫苗的热稳定性、口服途径接种、新生儿期免疫系统发育状况、联合疫苗接种缓慢释放等难题。  相似文献   

9.
儿童鸡蛋过敏的临床诊断和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蛋过敏是婴幼儿和儿童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现象。鸡蛋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及呼吸道症状,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血清IgE检测。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儿童流感的发病率。目前使用最多的标准型流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大多是基于鸡胚培养技术获得,含有不同剂量的鸡蛋蛋白成分。对鸡蛋过敏儿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应在流感疫苗选择、接种后变态反应发生风险、接种程序、接种方法等环节进行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预防接种的广泛开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疫苗接种规范化监管以及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是群体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强化Ⅰ类计划免疫覆盖面,限期根除脊髓灰质炎和区域性消灭麻疹(风疹),推进Ⅱ类疫苗(自费)接种覆盖面,开展疫苗基础研究和研制新疫苗以及加强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疫苗和疫苗接种的监管是持续推进儿童预防接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