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原发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7例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就诊。行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实验室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抗核抗体、抗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其中4例有干燥综合征病史。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PET-CT检查并密切随访,截至2019年7月患者生存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原发胸腺MALT淋巴瘤临床罕见,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相关,此类患者预后好,若无治疗指征,可密切随访,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3.
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C)又称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涎腺,发生于乳腺的十分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少数报道。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乳腺肌上皮癌患者的诊疗情况,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及治疗。一、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主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1月于2011年4月16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双乳对称,未见皮肤红肿、皮下静脉怒张,无橘皮样改变。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3 cm×2.5 cm×2 cm大小实性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轻触痛,活动度差。同侧腋下可触及0.5 cm×1 cm×1 cm肿大淋巴结,质韧,无黏连及融合,活动度可。左乳未触及肿物,左腋下及双侧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示:右乳腺多发实性团块伴右侧腋下淋巴结增大(图1)。术前肿物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临床拟诊断:右乳腺癌。于2011年4月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5.
6.
患者男,69岁。因渐进性吞咽困难3个月,加重3周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似口中含物,含糊不清。无咽喉疼痛及痰中带血。近3周来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吞咽呛咳,活动后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胃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胃的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及大体病理无特征性;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特征,异型性明显,表达CD31、CD34、Vim。结合文献,消化道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0.4岁。结论消化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预后差,转移率高,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主要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迄今国外文献仅报道16例子宫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3个月入院,入院后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中度贫血,后经多次输注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升至85.9 g/L后,在全麻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前壁下段PNET,转入妇科肿瘤病房,行子宫全切、右侧附件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诊断子宫前壁下段pPNETⅠb期,予化疗。随访2.5年无复发。本文通过对本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pPNET相关特点及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PNET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为加强对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LB)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了解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病因及预后,加深对其病理、影像学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方法:报道分析了一例以左小腿局部胀痛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通过综合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局部组织活检加病理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改善疾病的预后.结论:PLB是少见的结外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通常为溶骨性破坏,PLB病情发展迅速,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造成早期准确诊断非常困难,容易发生误诊,目前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应采取综合的临床诊断手段,加以鉴别诊断,尽早明确诊断,积极系统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与肾实质细胞癌碰撞,探讨肾碰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撞癌患者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进一步了解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术中见右肾体积增大,肾上极可见灰白色质硬区,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较固定。大体切面皮质增厚,肾盂内充满灰白色肿物,浸润肾实质。病理诊断为肾碰撞癌,肾孟移行细胞癌与肾实质细胞癌碰撞。结论:肾碰撞场极为罕见,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因病程进展而异,需借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等明确诊断,应与肾脏其它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18.
副乳腺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副乳腺腺癌,结合献对该病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呈条索状及腺样排列,表皮内可见灶状分布paget细胞,肿瘤周边见乳腺小叶样结构。免疫组化:ER、PR、C—erbB—2均阴性。结论:副乳腺癌早期诊断较困难,在诊断时必须证实与正常乳房无关,发病前副乳腺病史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副乳腺癌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的肾集合管癌,分析其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肾集合管癌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囊实性肿块,呈灰白或灰黄色,侵袭性强;镜下肿瘤呈弥漫性或腺管状,乳头状排列,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多量浆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AE3) 、EMA .vimentin(+),CD10、CEA、CK7和CK20(-) .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肾髓质集合管的罕见性肾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确诊本病时应与肾乳头状癌和肾髓质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单纯性延髓出血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单纯性延髓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单纯性延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合1964年以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均系突然起病,以头昏(包括眩晕)头痛为主,继之出现长束征及后组颅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小脑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较常见。磁共振显示延髓内T1、T2加权均呈高信号的异常信号灶。结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以及高血压为三种常见病因。全脑血管造影多正常。确诊主要依靠头颅磁共振检查。预后不如传统认为的那样凶险,死亡仅占少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