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根治性放疗联合双药同步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宫颈癌的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及妇科收治的初治FIGO 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计91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①同步放化疗组49例:根治性放疗联合双药同步化疗,3周方案连续4至6周期;②新-术-放疗组42例:先予以2至3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新-术-放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74.6%,总生存分别为85.6%、81.8%,两组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3和P=0.62).同步放化疗组随访期间6例患者(12.24%)出现死亡,新-术-放疗组7例(16.67%)患者死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同步放化疗组2例(4.08%)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新-术-放疗组4例(9.52%)出现复发和(或)转移,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Ⅲ-Ⅳ级近期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出现3例(6.12%),新-术-放疗组出现2例(4.7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远期毒副反应中,无Ⅲ级及以上的慢性放射性反应发生,同步放化疗组4例(8.16%)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新-术-放疗组同样4例(9.52%)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另外2例(4.76%)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肿瘤直径大于4 cm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均<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期宫颈癌的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及远期毒性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探讨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预后改善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妇产科(101例)和武汉市第三医院(30例)2014-01-01-2018-03-20收治的131例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一般人口学、病理及术后辅助治疗等资料,并对其生存预后进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可能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Cox回归分析,明确子宫内膜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50岁(97.4%)、未绝经(96.8%)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年龄≥50岁(81.5%)及已绝经(87.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87、6.793,均P<0.05。术后联合放化疗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96.6%)高于未联合放疗患者(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2,P<0.05。腺鳞癌(37.5%)、高拷贝型(35.6%)、伴脉管浸润(65.7%)、N3级淋巴结转移(38.3...  相似文献   

3.
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序贯放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序贯放化疗对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术后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其中60例应用紫杉醇+卡铂化疗2个周期后行体外照射+后装治疗,放疗结束后再次给予TC方案化疗2~3个周期(序贯放化疗组),其余64例接受常规辅助放疗(单纯放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复发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截至2012-04-30,序贯放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4~44个月),放疗组为32个月(5~46个月).序贯放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9个月(4~45个月),明显高于放疗组的21个月(5~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序贯放化疗组总体复发率(6.9%)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14.2%),P=0.022.序贯放化疗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3.1%,与常规放疗组(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但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及1、3年总体生存率及复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放化疗组血液系统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但无Ⅳ级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结论:序贯放化疗治疗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可延缓复发、提高近期无进展生存率,且毒性反应可耐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淋巴结状态对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其淋巴结各相关参数与术后辅助治疗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64.12%和54.06%,中位生存期为86.49个月。N0、N1、N2、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3%、55.50%、19.80%和3.45%,不同N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61,P<0.001)。通过ROC曲线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与清扫总淋巴结数目的比值(LNR)为分组界值8.51%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生存分析,LNR≤8.51%组及LNR>8.51%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和23.4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04,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T分期、N分期、LNR、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均相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N分期、LNR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2组及LNR>8.51%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χ^2=13.171,P<0.001)。联合N分期及LNR进行分析,在LNR>8.51%组的N2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组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结论:LNR可以协同N分期更好地提示预后并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对N2期同时伴有高LNR的患者应该积极选择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方法 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 184例 ,12 6例接受术后放疗 ,5 8例行单纯手术 ,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及 5年生存率。结果 在早期 (Ⅰ、Ⅱ期 )子宫内膜癌 ,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7.5 %、2 1.9% (P <0 .0 1)。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1%、6 8.2 % ,两组差异呈显著性 (P <0 .0 1) ,在晚期 (Ⅲ、Ⅳ期 )子宫内膜癌 ,两组的 5年生存率为 35 .6 %、2 9.4 % (P >0 .0 1)。结论 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可以提高具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 5年生存率 ,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于Ⅲ、Ⅳ期子宫内癌 ,术后放疗不能改善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X  Cai SM  Li ZT  Tang MQ  Xue MQ  Zang RY 《癌症》2003,22(11):1219-1223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转移0~3枚的患者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3枚。根据有无术后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87)和未放疗组(n=41),两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达1~3枚(ypN1)患者分别为43、11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枚(ypN0)患者分别为44、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的5年LR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91.4%、82.8%和93.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4.3%和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5,P=0.080);5年DFS率分别为89.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05);5年OS率分别为94.3%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0,P=0.368)。亚组分析中,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术后达ypN1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3.0%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5年DFS率分别为88.4%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5年OS率分别为90.7%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术后ypN0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5.5%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19);5年OS率分别为97.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1.709,P=0.001)和有无脉管瘤栓(χ^2=7.608,P=0.006)是5年LRFS的影响因素,有无术后放疗(χ^2=9.312,P=0.002)是5年DFS的影响因素,年龄(χ^2=6.093,P=0.014)和激素受体状态(χ^2=3.974,P=0.046)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1的患者,行术后放疗有局部控制获益,并能改善患者DFS;而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0的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局部区域复发为食管癌患者术后主要失败模式,患者一旦出现复发则预示预后不良,目前对于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可选择的治疗不多,其中放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接受调强放(化)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01-01—2011-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单中心符合入组条件的231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区域数、复发后治疗疗效和影响其治疗疗效的因素等。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得出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向前Wald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性影响因素。结果231例患者复发治疗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23.9%和19.6%,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患者出现复发的时间为1.0~91.0个月,中位15.0个月,68.4%(158/231)的患者复发时间≤2年,31.6%(73/231)的复发时间>2年。单个局部区域复发175例(75.8%),≥2个局部区域复发56例(2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χ^2=6.536,P=0.011)、吸烟史(χ^2=5.021,P=0.025)、pT分期(χ^2=4.841,P=0.049)、pN分期(χ^2=8.781,P=0.003)、pTNM分期(χ^2=12.228,P<0.001)、术后复发区域数(χ^2=9.387,P=0.002)、术后复发部位(χ^2=19.206,P<0.001)、放疗剂量(χ^2=14.205,P<0.001)、合并远处转移(χ^2=5.958,P=0.015)和复发时间(χ~2=7.800,P=0.005)等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HR=0.619,95%CI为0.437~0.875)、pTNM分期(HR=1.346,95%CI为1.103~1.642)、放疗处方剂量(HR=0.656,95%CI为0.465~0.926)、复发区域数(HR=1.201,95%CI为1.100~1.312)和复发时间(HR=0.316,95%CI为0.218~0.458)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挽救性调强放(化)疗在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改善预后。男性患者、pTNM分期为Ⅲ/Ⅳ期、放疗处方剂量<60Gy、复发区域数>1个和复发时间<2年术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该予以重视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经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50例ⅠB2~ⅡA2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前均接受1次静脉化疗,宫颈肿瘤直径大于等于6 cm,给予阴道腔内放疗1次。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0例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死亡15例,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0.12%和72.2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8个月;2年和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95.38%和73.56%,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缩短小于3 cm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而年龄、术后放化疗、淋巴管间隙受累分期、FIGO分期、是否保留卵巢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放化疗后肿瘤直径缩小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提高了ⅠB2~ⅡA2期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手术切除率,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后宫颈肿瘤最大径消退程度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预后的影响,选择1998-05-2009-03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为化疗组,60例相同期别未化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与分析.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放化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ⅠE~ⅡE期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74例,其中,单纯放疗28例,单纯化疗36例,同步放化疗10例.36例单纯化疗患者中,25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4例采用DICE方案(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7例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依托泊苷方案.Ann Arbor分期:Ⅰ期60例,Ⅱ期14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7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全组失访10例,死亡24例.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72.5%,其中,单纯放疗组为92.7%,单纯化疗组为62.3%,同步放化疗组为79.1%,单纯放疗组与单纯化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6,P<0.05),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9,P>0.05).接受单纯放疗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病情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89.3%(25/28)、7.1%(2/28)、3.6%(1/28)、0,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分别为55.6%(20/36)、25.0%(9/36)、8.0%(3/36)、11.1%(4/36),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分别为80.0%(8/10)、10.0%(1/10)、0、10.0%(1/10);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4,P<0.05),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B症状、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ECOG评分及Ann Arbor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 放疗作为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取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年龄、ECOG评分、B症状、Ann Arbor分期、IPI及治疗方法与生存预后有关,年龄、ECOG评分及Ann Arbor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卵巢颗粒细胞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慧  李艳芳 《肿瘤学杂志》2011,17(5):375-378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63例,分析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全组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和62%。Ⅰ、Ⅱ、Ⅲ、Ⅳ期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71%、50%和38%,差异有显著性(P=0.033)。Ⅰ期患者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化疗和/或放疗),10年生存率无差异;但Ⅱ~Ⅳ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10年生存率(78%)高于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0)(P〈0.001)。全组患者中复发21例,复发率37.5%,中位复发时间42.5个月。Ⅰ期及Ⅱ~Ⅳ期患者复发率分别24.3%和35.0%(P=0.392)。Ⅰ期患者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复发率无差异;而Ⅱ~Ⅳ期患者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的复发率(27.8%)低于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者(100%)(P=0.042)。[结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临床Ⅱ~Ⅳ期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和/或放疗的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初治的8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总的5年生存及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冲洗液或腹水细胞学、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术后残存肿瘤大小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生存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54.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χ2=37.419,P=0.000)、肿瘤细胞分级(χ2=13.536,P=0.001)、肌层浸润深度(χ2=11.641,P=0.009)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法(χ2=19.102,P=0.000)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生存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分期(χ2=9.32,P=0.002)是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差,肿瘤分期是影响其生存的重要因素,是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ypT1~4N0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ypT1~4N0期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104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73例,术后未化疗31例;ypT1~2期39例,ypT3 ~4期65例.对全组患者和亚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全组104例ypT1~4N0期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4%和85.3%,其中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8.6%;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7.2%.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总生存曲线和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6和0.108).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1%(3/73)和5.5%(4/73);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2%(1/31)和16.1%(5/31).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在ypT1 ~2N0期患者中,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曲线和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96和0.939),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6和0.414).在ypT3~4N0期患者中,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曲线和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和0.025).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ypT3~ 4N0期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从而改善其预后,但并不能使ypT1~ 2N0期患者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单纯腹腔液细胞学阳性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单纯腹腔液细胞学阳性而无宫外转移的ⅢA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情况.结果:37例单纯腹腔液细胞学阳性患者分为3组:1)高危组包括14例深肌层浸润及4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 2)低危组术后辅助治疗患者9例 3)低危组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患者10例.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单纯放疗、单纯化疗、放疗联合化疗.本组共有5例复发,总复发率13.5%(5/37).术后辅助治疗者4例复发,复发率14.8%(4/27),其中2例为浆乳癌患者 术后无辅助治疗者1例复发,复发率10.0%(1/10).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概率,37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71.5%.术后无辅助治疗者73.0%,术后给予辅助治疗者68.1%,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3.4%,低危组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74.3%.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与不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相比,无论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其5年生存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单纯放疗者5年生存率66.7%,术后单纯化疗者63.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放疗联合化疗者75.0%,与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单纯腹腔液细胞学阳性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术后辅助治疗其预后也较差,不具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后75例观察(A组),61例行辅助放疗(B组).结果 A组、B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7%和98.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33.7%(P=0.039).A组、B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5.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9%和73.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5.8%(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吸烟、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比例、N2淋巴结累及区域、辅助化疗疗程、行术后辅助放疗为预后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行术后辅助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术前临床诊断为N2期、T分期越晚、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个数越多,预后越差;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模式,并分析术后病理分期与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5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74例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化疗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放疗剂量为40.0~50.4 Gy,常规分割。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3.9个月,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44.8%,其中59例(33.9%)患者复发。术后病理分期为0/Ⅰ、Ⅱ、Ⅲ期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2.2%、38.7%、68.2%(P=0.000),疗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7%、61.4%、20.9%(P=0.000)。20.5%的0/Ⅰ期或Ⅱ期患者的复发时间在术后3年以上,而Ⅲ期患者的复发时间均在2年以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放化疗相关病理反应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的因素(P=0.027、0.047、0.010、0.005)。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分期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及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104例,接受手术及辅助放疗同时辅助化疗(A组),与1996年6月~1999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仅接受手术和辅助放疗的51例宫颈癌患者(B组)比较,分析其预后不良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例数相差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19和0.041。A组生存率高于B组,χ2=12.543,P=0.000。结论:根据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辅助化疗与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88例。并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A组(≤35岁)35例,B组(36~45岁)53例,对2组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患者的预后因素中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等7个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均<0.05)。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三者3年生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接受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为57.14%,低于接受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尤其是≤35岁者,高危因素少,预后较好。对于早期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核心,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同期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调强放疗同期TMZ化疗组和单纯调强放疗组,观察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及毒副作用。对有病灶残留者观察近期疗效。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χ2检验。结果:随访截止2012-02-20,2例失访,随访率96.5%(55/57)。放化疗同期组和单纯放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1%(23/28)和69.0%(2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060;2年生存率分别为67.9%(19/28)和58.6%(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39;3年生存率分别为46.4%(13/28)和34.5%(10/29),χ2=4.28,P=0.033。放化疗同期组中位生存期32.6个月,单纯放疗组2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2。放化疗同期组和单纯放疗组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和65.5%(1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8;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7.1%(16/28)和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2;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2.1%(9/28)和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41。有病灶残留者近期有效率放化疗同期组为70.0%(14/20),单纯放疗组为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28。毒副作用较低,均为Ⅰ/Ⅱ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同期联合TMZ化疗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2、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