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计算患者的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3%、13.4%,MST为10.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化疗、介入治疗、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HR=0.470,95%CI:0.256~0.861,P=0.015)、肝转移灶数目(HR=0.413,95%CI:0.233~0.732,P=0.002)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HR=2.193,95%CI:1.354~3.551,P=0.001)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病理恶性程度较高及肝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6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Cox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病灶数目、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HBsAg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病灶数目、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HBsAg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C)根治术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85例CC患者,均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分析骨转移临床病理特征,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骨转移发生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CC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20例,骨转移发生率7.02%;其中结肠癌7例,直肠癌13例;Ⅰ+Ⅱ期3例,Ⅲ+Ⅳ期17例;低分化4例,中分化11例,高分化5例;单发6例,多发14例;颅骨转移、四肢转移各1例,躯干转移2例,脊柱转移3例,骨盆转移13例;成骨性1例,溶骨性14例,混合性5例;合并肝转移6例,合并肺转移12例,合并胰腺、脑转移各1例;骨转移组直肠癌、Ⅲ+Ⅳ期、淋巴结受累、合并肺转移、术后未进行化疗占比高于未发生骨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肠癌、Ⅲ+Ⅳ期、淋巴结受累、合并肺转移、术后未进行化疗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且OR≥1)。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多见于中晚期CC患者,且多发生于中轴骨,骨性改变以溶骨性病变最为常见,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延期肝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寻求更佳的预防和检测方法。对64名大肠癌患在术后发生肝转移的资料复习,分析了可能影响肝转移的因素,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血管浸润,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前CEA水平,与术后肝转移显相关。结论:在肠癌术后2年内加强治疗和鉴别,尤其是高危病人,检测CEA再结合Bus和CT检查,不仅能延长肝转移的发生时间,还能使肝转移病人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恶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24例胃癌恶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71.0%),女36例(29.0%);<65岁75例(60.5%),≥65岁49例(39.5%)。通过Log 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预后因素构建预测胃癌恶性腹水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基于患者个体化列线图的总得分,构建胃癌恶性腹水患者的风险分层,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4例胃癌恶性腹水患者的中位OS为5.4个月,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6%、42.7%和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胃癌手术史、是否以腹水起病、腹水颜色、肿瘤分化程度、其他器官转移数目、治疗方式以及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患者的中位OS有...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Lauren分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最佳辅助化疗方案,以及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2根治术且达R0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23.0、MedCalc15.8及GraphPad Prism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绘图。比较肠型胃癌与弥漫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Lauren分型及TNM分期进行分层,分别筛选引起不同Lauren分型及不同TNM分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 肠型胃癌多位于贲门、组织学高分化,与EGFR、HER-2、P53、TOPOⅡ、Ki67高表达相关,其肿瘤直径偏小,淋巴结阳性率偏低,男性占比较多。弥漫型胃癌多位于非贲门部位、组织低分化,与EGFR、HER-2、p53、TOPOⅡ、Ki67低表达相关,其肿瘤直径偏大,淋巴结阳性率偏高;女性所占比例较肠型胃癌患者多,但仍以男性为主。弥漫型胃癌首诊时CA724升高率明显较肠型胃癌高,且更易发生神经受侵及脉管瘤栓。(2)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阳性率是胃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术后应用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是SOX方案的2.323倍。随着肿瘤最大直径的增大和淋巴结阳性率的增高,胃癌复发风险增加。分层分析中,弥漫型胃癌根治术后应用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是SOX方案的2.209倍,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不是肠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Ⅲ期胃癌根治术后应用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是SOX方案的2.161倍,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不是Ⅱ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淋巴结阳性率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Lauren分型胃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结论] (1)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对辅助化疗方案的反应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面均各不相同,以Lauren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 SOX方案可作为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尤其在Ⅲ期及弥漫型胃癌患者中可能获益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与肿瘤临床分期、特征因素、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外周血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价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两种评估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评定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共12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SMI与PG-SG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25例患者中发生肌肉减少症者占54例(43.2%),且肌肉减少症患者年龄较非肌肉减少症者更大,化疗后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P<0.001)。此外,肌肉减少症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更低,而PG-SGA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G-SGA评分、化疗后Ⅲ/Ⅳ级不良反应、NLR为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MI与PG-SGA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38,P <0.001)。结论 高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严重情况及患者全身炎症状态与晚期胃癌肌肉减少症发生密切相关,且ASMI与PG-SGA这两种评估方式对患...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手术治疗且随访信息完整的134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34例患者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其中出现Ⅱ级及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共38例(并发症组),出现Ⅰ级及以下并发症的患者为96例(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共患基础疾病种类数、病灶个数、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合并脏器切除、围手术期输血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基础病种类数(OR=2.58,95%CI:1.39~4.67,P=0.006)、胸腹联合手术(OR=1.57,95%CI:1.22~5.62,P=0.015)、合并脏器切除(OR=1.86,95%CI:1.34~6.98,P=0.022)、围手术期输血(OR=1.33,95%CI:1.18~5.63,P=0.034)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合并基础病种类数、胸腹联合手术、合并脏器切除、围手术期输血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615例中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患者年龄将615例胃癌患者分为中年组(n=403,年龄55~64岁)和老年组(n=212,年龄65~79岁).收集两组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部位等临床特征,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影响胃癌患者OS的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中年组患者的3年OS率为72.70%(293/403),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的61.32%(13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低分化、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2~N3期、TNM分期Ⅲ期、PNI﹤40是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年患者不同,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中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Y Yonemura S Ohyama T Kamata T Fujimura H Kimura N Matsuki H Sakuma T Sawa K Katayama H Hasegawa 《Gan to kagaku ryoho. Cancer & chemotherapy》1990,17(10):2063-2069
In 93 cases of stomach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 the influence of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on the patients' prognosis was examined. Chemotherapy comprised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mitomycin C (MMC) (39 cases), intra-hepato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MMC (19 cases) and intra-hepatoarterial infusion of cisplatin (CDDP) + MMC (PM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24 cases) in the first 1-2 postoperative weeks. MMC and CDDP were given by 1-4 courses every 1-3 weeks. Examination of the prognosis factors by generalized Wilcoxon test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N0-2 vs N3,4), possible resection of primary lesion, and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 (PM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other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The response rate was 4.3% (1/23), 29.4% (5/17) and 73.8% (17/23) for MMC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MMC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PM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ly high response rate for the latter. Also for the 50% survival period, the latter showed 11.8 months compared with 2.7 months for other chemotherapeutic treatments, indicating its good prognosis regardless of possible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lesion.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revealed the latter alone to be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factor.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M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tomach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探讨其手术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于我院胃肠外科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的40例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对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R0切除30例,R1切除10例,无R2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 (6/40),无术后大出血及死亡病例。1年、2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 (15/40)、10.0% (4/40)、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胃周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分布、转移灶直径、肝转移类型、肝切除方式和手术根治程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直径和手术根治程度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原发胃癌未侵犯浆膜、无血管癌栓、无神经侵犯、肝转移灶直径<5 cm和R0切除者可能是胃癌肝转移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受益人群,亦可能是较佳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3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300例结直肠癌首发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转移后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原发病灶位于结肠者152例,位于直肠者148例.原发肿瘤为管状腺癌272例,黏液腺癌18例,类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鳞癌1例.原发肿瘤为高分化19例,中分化217例,低分化27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104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62例.原发肿瘤分期为Ⅰ、Ⅱ期62例,Ⅲ、Ⅳ期为237例.同时性肝转移206例,异时性肝转移94例.肝转移灶为单发48例,多发252例.肝转移灶最大直经≤5 cm249例,>5 cm 51例.300例患者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肝转移后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29.0%和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KPS评分、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T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分期、有无脉管瘤栓、肝转移灶部位、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肝转移灶数目、同时合并其他转移均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脉管瘤栓、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KPS评分、脉管瘤栓、肝转移灶数目和最大直径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KPS评分越高、无脉管瘤栓、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的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可能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以电话或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分析术后并发症与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结果:123例患者无一例围术期死亡。术后共78例(63.4%)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以腹水最为常见,共36例,其次分别为肺部感染22例、出血11例、切口感染10例、术后肝肾功能障碍9例、膈下感染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直径、上消化道出血史、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期、肝硬化病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关(P>0.05)。Log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仅有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截至随访日期,并发症组78例患者,死亡42例,5年生存率为46.1%(36/78);无并发症45例患者,死亡15例,5年生存率为66.7%(30/4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对于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是远期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术前积极调整Child分级,补充血清白蛋白,术中遵循减伤原则,控制出血,或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5)
目的 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08-01-01-2012-12-31收治的97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病例的2.7%(97/3 612),其中30例(30.9%)为同时性骨转移,67例(69.1%)为异时性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者20例(20.6%),多发骨转移77例(79.4%).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脊柱(77.3%)、骨盆(41.2%)和肋骨(35.1%).97例患者中,16例(16.5%)患者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转移灶,81例(83.5%)合并其他部位转移.76例(78.3%)患者接受了化疗,姑息放疗者17例(17.5%),81例(83.5%)患者进行了双膦酸盐的治疗.发生骨转移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95%CI:4.94~7.66),1年生存率为23.7%;化疗组与未接受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和4.5个月,x2=11.50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同时性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以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其他部位转移、ECOG评分和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结论 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和评分较差患者,化疗可能给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提高高危患者随访的效率和早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 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并且行手术治疗的140 例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淋巴结阴性结肠癌同期肝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0 例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同期肝转移13例(9.2%),61.5%(8/ 13例)的患者伴有不全性结肠梗阻,6 例患者接受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脉管浸润(P = 0.010)和术前CEA 水平异常(P = 0.004)是淋巴结阴性结肠癌患者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阴性结肠癌存在较高的同时性肝转移风险,脉管浸润和术前CEA 水平异常是这类患者发生同期肝脏转移的高危因素,对具有该特征的患者在就诊时或根治术后应该针对性地检查肝脏情况,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癌骨转移单发者占 19.1% ,多发者 80 .9%。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 5 8.5 % ,鳞癌 2 0 .2 % ,小细胞未分化癌 14 .9% ,大细胞癌 2 % ,腺鳞癌 2 % ,类癌1%。骨转移部位为肋骨 5 5 .3 % ,胸椎 46 .8% ,骨盆 40 .4% ,腰椎 31.9% ,其余为肩岬骨、胸骨、四肢骨等。腺癌以肋骨、胸椎、骨盆转移为主 ,鳞癌以肋骨、胸椎转移为主 ,小细胞肺癌以肋骨、骨盆、胸椎转移为主。在行X线、CT、MRI检查的病人中 ,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的占 86 % ,成骨性破坏 6 .9% ,混合性骨损害 6 .9%。 94例病人中 ,仅发现 1例有高血钙 ,34例有血清AKP增高。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高钙血症与是否有骨转移无关。血清AKP值对肺癌骨转移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1995年5月-1999年12月间本院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部分患者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占大肠癌患者10.2%.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原发灶切除、辅助治疗方式为影响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与预后无关.肝转移灶>5cm、术前CEA>100μg/ml、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的生存时间(3.52月)显著低于其他患者(21.60月).结论治疗方式对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应积极切除原发灶、治疗转移灶.肝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化疗.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