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  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 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2、cAMP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 并结合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检测发热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 探索牦牛角解热机制。  结果  牦牛角给药后1、2、3 h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 < 0.05), 低剂量组TNF-α及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 高剂量组cAMP水平显著降低(P < 0.01), 牦牛角给药组均能抑制IL-1β与PGE2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差异代谢物, 牦牛角高剂量给药后可显著回调其中11个代谢物, 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腺嘌呤、琥珀酸、L-苏氨酸、4-羟脯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性磷脂酰乙醇胺等, 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结论  牦牛角解热活性确切,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与中枢体温正性调节介质释放、调节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SH active fractions, SHF),评价其解热效应。方法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二硫苏糖醇(SDS-DTT)联合提取法制备水牛角SHF,并采用Ellman法测定游离巯基(-SH)浓度;基于nano LC-MS/MS分析表征水牛角SHF物质组成。采用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评价水牛角SHF解热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测定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PGE2、TNF-α的水平;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水牛角SHF对发热大鼠血浆代谢物干预情况。结果 SDS-DTT联合提取法可有效制备水牛角SHF,其中主要成分为含丰富半胱氨酸残基(Cysteine, Cys)的Ⅰ型、Ⅱ型角蛋白、角蛋白相关蛋白等,SHF的-SH占蛋白质比例较水牛角水提液提高了约20倍。发热大鼠给予水牛角SHF 0.5 h后大鼠体温显著下降(P<0.01),且解热效应持续4...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 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 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及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月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组去势治疗后测定血清E2及下丘脑内5HT含量。结果;针刺能升高大鼠E2及5HT的水平,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雌激素组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滋阴补肾、调理冲任,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或肾上腺轴的功能,提高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E2及下丘脑内5HT水平,从而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膝痹宁的药物活性成分, 通过干预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代谢因素探讨膝痹宁软骨保护效应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制备膝痹宁水提物, UPLC-Q-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膝痹宁的活性成分。将大鼠分为空白组、KOA组、膝痹宁组, 提取大鼠软骨组织, 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形态; 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取各组大鼠血清完成代谢组学分析。  结果  经鉴定, 膝痹宁含活性成分56种; 组织学切片提示膝痹宁具有软骨保护作用, 并能上调KOA大鼠软骨组织PPARγ、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P < 0.01), 降低MMP3、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P < 0.01);此外, 代谢组学研究发现, 膝痹宁对13种KOA差异代谢物存在干预作用, 涉及10条代谢通路。  结论  膝痹宁具有多种药物活性成分, 其KOA软骨保护效应与药物活性成分对KOA的代谢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UPLC-Q-TOF-MS/MS研究前胡的化学物质组, 探究其被吸收入血和肺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物。  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RSLC 120 C18柱(3.0 mm×100 mm, 2.2 μm), 柱温: 35 ℃, 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为0.3 mL · min-1, 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 正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  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精确m/z、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 结合标准品的质谱信息和比对文献检索信息, 最终在前胡提取液中共推测出54个化学成分, 包括5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萜烯类化合物和1个酚类化合物; 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21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物, 肺组织中共鉴定出17个原型成分和9个代谢物。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全面, 其分析结果为前胡的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头顶一颗珠(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方法  运用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试验方法,对头顶一颗珠分离后的不同馏分进行活性筛选,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  结果  筛选出头顶一颗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活性部位,并鉴定了其3个主要成分,均为偏诺皂苷。  结论  头顶一颗珠具有显著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该作用的活性成分为偏诺皂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孕早期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2)水平检测在稽留流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15例早孕妇女的临床资料,依据孕12周时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n=83)与稽留流产组(n=32)。比较两组孕早期血清β-hCG、孕酮、E2水平和日变化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β-h CG、孕酮、E2水平检测在稽留流产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稽留流产组β-hCG、孕酮、E2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稽留流产组β-h CG、E2水平日变化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酮水平日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h CG、孕酮、E2水平检测预测稽留流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646、0.875,E2水平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在急诊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的应用价值,以期为CA的临床救治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cardiac arrest an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CA-ROSC)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ROSC后立刻静脉滴注纳洛酮,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疗程为1周。比较2组脑氧代谢率(cerebral metabolic rate for oxygen,CMRO2)、氧化应激损伤、血清S100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及预后。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 d、7 d时的CMR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96.45±9.47)U/m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2.58±11.49)U/L]显著高于对照组[(84.25±8.87)U/mL、(73.60±10.75)U/L],丙二醛[(9.52±1.88)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3±3.06)nmol/mL, 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100β、MMP-9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复苏成功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计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安宫牛黄丸用于CA患者CPR后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脑损伤,对于预后有益,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及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复方水煎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后,处死大鼠。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来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同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减少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表明其可有效减轻MCAO诱导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进一步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代谢紊乱,共筛选和鉴定出23种与缺血性中风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是脑缺血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MCAO主要通过靶向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来诱导脑缺血性损伤。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大部分代谢标记物发生了逆转, 主要包括吲哚氧基硫酸、柠檬酸、3-羟基十二酸、3-甲基-2-丁烯酸、苹果酸、丁醛和尿酸等。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改善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毛冬青三萜皂苷(IPTS)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粪便和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诱导大鼠A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PTS组.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四项水平,应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粪样和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IPTS干预后,大鼠血清TG含量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胆南星拮抗热性惊厥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炎症的药效作用。  方法  采用干酵母混悬液及戊四氮溶液构建热性惊厥小鼠模型, 考察不同剂量胆南星水提物对模型小鼠肛温、惊厥潜伏期及惊厥持续时间的影响, 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cAMP、PGE2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COX-2、iNOS、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表达, 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胆南星高剂量组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肛温(P < 0.05), 延长惊厥潜伏期(P < 0.05), 缩短惊厥持续时间(P < 0.01), 上调GABAAR蛋白表达(P < 0.05);同时降低血清cAMP、PGE2水平(P < 0.01), 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 下调脑组织COX-2、iNOS、GFAP蛋白表达(P < 0.05), 降低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P < 0.05)。  结论  胆南星具有良好的抗热性惊厥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解热、拮抗脑组织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桔梗多糖对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Akk菌与桔梗多糖进行体外共孵育,测定Akk菌的生长曲线;采用LC-MS/MS法测定Akk菌液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对Akk菌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适量的桔梗多糖可以促进Akk菌的生长,增加Akk菌液中SCFAs的含量,尤其是丁酸;此外,桔梗多糖还可以调节Akk菌液中9类脂质和18种其它代谢物。结论 桔梗多糖可以促进Akk菌的富集并调节其代谢。为桔梗多糖作为Akk菌的益生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针刺抗抑郁的潜在代谢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南京脑科医院的抑郁症患者25例,随机分为针刺药物组13例和药物组12例(脱落4例),药物组予SSRIs口服治疗,针刺药物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耳内皮刺治疗。收集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样品,运用UPLC-Q-TOF/MS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代谢产物,比较2组治疗前后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针刺药物组筛选出16个潜在生物标记物,推测针刺药物组通过调节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酮体的合成与降解、赖氨酸降解4条代谢途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异常状态。药物组筛选出9个潜在生物标记物,推测药物组通过调节亚油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条代谢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代谢物的调控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析牙周炎患者唾液代谢轮廓,探讨牙周疾病相关代谢模式。  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分别对牙龈炎患者、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各10例唾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分析代谢轮廓迁移和牙周疾病进程相关性。  结果  牙龈炎患者、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唾液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花生四烯酸、酪胺、L-精氨酸、胸腺嘧啶、N-乙酰氨基半乳糖硫酸盐、前列腺素E2、L-苯丙氨酸和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等8个代谢产物在各组间差异显著。与健康人相比,AICAR在牙龈炎患者和牙周炎患者体内浓度较低,代谢趋势下调,其余代谢物的趋势均上调。  结论  唾液代谢谱随牙周病进程而变化,牙周病相关病原微生物和牙周组织代谢异常是牙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意向性运动干预治疗对大脑局部缺血大鼠行为学及梗死灶周围组织中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鱼线栓堵法将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共144只,随机分成模型(MCAO)组、生活环境变化(environment 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对急性期癫痫大鼠的研究价值。  方法  Li-Pilocarpine诱导急性期大鼠癫痫模型13只,作为模型组,选取9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DKI技术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扫描,测量双侧海马、双侧梨状皮层/内嗅皮层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平行峰度(axial kurtosis,K∥)、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K⊥)。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双侧梨状皮层/内嗅皮层的MD降低,MK、K∥、K⊥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FA、MD、MK、K∥、K⊥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KI技术可以反映急性癫痫大鼠的微观病理改变,为急性期癫痫大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