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时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6例PNS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血浆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Ⅺ活性(FV: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并与4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PNS活动期FⅤ:C、FⅦ:C、FⅧ:C、FⅩ:C水平较缓解期和对照组升高(P〈0.05),FⅨ:C、FⅪ:C水平较缓解期和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FⅤ:C、FⅦ:C、FⅧ:C、FⅩ:C水平在PNS活动期明显升高,为PNS高凝状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蚓激酶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蚓激酶能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具有类凝血酶及类纤溶酶样作用,但对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Ⅺ、Ⅻ无明显作用。蚓激酶有望成为新的溶栓、抗栓药。  相似文献   

3.
<正>人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是血液中重要的抗凝血因子,可抑制血液中75%的凝血酶活力,使激活的FⅨ、FⅩ、FⅪ和FⅫ失去活性。AT-Ⅲ水平降低时,血浆抗凝血活性降低,易形成血栓。自1974年AT-Ⅲ试用于临床以来,其疗效及适应证也日益增多[1-3]。冻干AT-Ⅲ为人血液制品,其病毒灭活工艺采用S/D法,此工艺中加入的磷酸三丁醋(tri(n-butyl)phosphate,TBP)对包膜病毒有显著的灭活效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具有较高中枢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作者合成了4-甲氧基-1-甲基-3-(3-甲基-2-丁烯基)-2-喹啉酮类化合物Ⅶ、Ⅷ、Ⅸ和有关化合物Ⅹ、Ⅵ等。化合物Ⅶ、Ⅷ分别由相应的Ⅴ、Ⅵ经重氮甲烷或硫酸二甲酯甲基化获得。用二硼烷与Ⅴ加成,后以过氧化氢氧化制备Ⅸ.Ⅴ在酸性条件下经环化合成Ⅹ和Ⅺ。初步动物试验表明,上述化合物的中枢抑制活性与Ⅴ、Ⅵ相当或稍好,深入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知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知母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其中1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九烷醇(Ⅰ)、二十八烷酸混合物(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甙(Ⅳ)、菝葜皂甙元(Ⅴ)、马尔可皂甙元(Ⅵ)、知母皂甙AⅢ(Ⅶ)、知母皂甙BⅠ(Ⅷ)、知母皂甙BⅢ(Ⅸ)、2,6,4'-三羟基-4-甲氧基苯酰酮(Ⅹ)、宝藿甙Ⅰ(Ⅺ)、淫羊藿甙-Ⅰ(Ⅻ)、芒果甙(ⅩⅢ)、7-O-萄葡糖基芒果甙(ⅩⅣ)、知母双糖(ⅩⅤ).其中化合物Ⅷ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Ⅺ,Ⅻ,ⅩⅣ为首次从知母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凝血生理学的迅速发展,不但对凝血因子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循环抗凝物质的性质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Cooke 等提到由于循环抗凝物质而引起的出血性病例,其中包括抗Ⅰ、Ⅴ、Ⅶ、Ⅷ、Ⅸ、Ⅺ和Ⅻ等因子。文献中所报道的此类病例多数是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腊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学方法,对药材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蜡果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Ⅰ)、tortoside F(Ⅱ)、酪醇1-O-β-木糖基-(1→6)-O-β-葡萄糖苷(Ⅲ)、香草酸(Ⅳ)、丁香酸(Ⅴ)、saccharumoside B(Ⅵ)、甘草查儿酮A(Ⅶ)、芦丁(Ⅷ)、异槲皮苷(Ⅸ)、木犀草素-7-O-葡糖糖苷(Ⅹ)、荭草苷(Ⅺ)、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牡荆素(Ⅻ)、槲皮素(Ⅻ).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Ⅸ、Ⅺ~)ⅩⅢ均为首次从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胎盘抗凝蛋白(placental anticoagulation protein,PAP)是从新鲜胎盘中分离提纯出来的一种34.9ku蛋白,等电点为pH4.9。在体外实验中,该蛋白能明显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几乎没有影响(另文发表)。为了进一步揭示PAP对凝血过程的抑制机制,本文研究了其对凝血因子Ⅱ、Ⅴ、Ⅷ、Ⅸ、Х、Ⅺ和Ⅻ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大鼠脑梗死模型,考察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的比值(t-PA/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八因子(FⅧ)、凝血七因子(FⅦ)与颅内出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阿替普酶组、对照组、假手术组,阿替普酶组为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后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对照组为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假手术组为仅进行颈动脉暴露不进行血栓栓塞操作,手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阿替普酶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2 h、给药后4 h采血,其他两组采血时间与阿替普酶组对应。比较三组间血浆内MMP-9、t-PA/PAI-1、VWF、FⅧ、FⅦ的含量。采血后对大鼠进行灌注取脑,脑组织切片进行TTC染色,在白色脑梗死区域内有红色出血点及血肿认定为出血。阿替普酶组大鼠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并进一步比较两组间MMP-9、t-PA/PAI-1、VWF、FⅧ、FⅦ的变化差异及其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结果:阿替普酶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各28只,其中阿替普酶组出血8只;对照组出血2只;假手术组出血0只。血浆中的MMP-9、t-PA/PAI-1、VWF、FⅧ、FⅦ在3组内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阿替普酶组出血动物与未出血动物血浆中的MMP-9、t-PA/PAI-1、VWF、FⅧ、F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后,通过检测血浆中的MMP-9、t-PA/PAI-1、VWF、FⅦ、FⅧ,难以预测溶栓后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云南中甸产的小叶香茶菜地上部分的二萜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半制备、制备HPLC分离纯化二萜化学成分,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云南中甸的小叶香茶菜地上部分共分离得到了14个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beirubescensin L(Ⅰ),adenolin E(Ⅱ),trichokaurin(Ⅲ),effusanin B(Ⅳ),rabdoternin C(Ⅴ),baiyecrystal A(Ⅵ),rabdoternin A(Ⅶ),rabescensin C(Ⅷ),sodoponin(Ⅸ),longikaurin E(Ⅹ),rabdolasional(Ⅺ),isodonal(Ⅻ),trichorabdal A(ⅩⅢ),trichorabdal H(ⅩⅣ).结论 化合物Ⅶ、Ⅷ、Ⅻ和ⅩⅣ为首次从小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系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植物,我国东北各地广有分布。据文献记载:“小青杨苦寒无毒,主治顽癣疮毒”。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昭盟赤峰县老府公社兽医站首先试用小青杨树皮注射剂(由水醇法所制粗制剂)治疗家畜泌尿道感染和菌痢等收到良好效果。后来,民间用其粗制剂口服治疗人体泌尿道感染和菌痢等也收到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赤峰县二医院对小青杨粗  相似文献   

12.
刘紀云  潘百川 《药学学报》1963,10(3):135-139
自γ-(对氯甲基-苯基)-丁酸(Ⅵ)开始,经过四步反应合成了γ-{对-[双-(2-氯乙基)-氨甲基]-苯基}-丁酸盐酸盐(Ⅳ),此外还合成了化合物(Ⅳ)的甲酯(Ⅺ)和乙酯(Ⅻ)。后者以氢化锂铝还原,生成4-对(-[双-(2-氯乙基)-氨甲基]-苯基)-丁醇盐酸盐(Ⅴ)。上述化合物对肉瘤180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穆坪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穆坪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根、茎中分得十三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Ⅻ经鉴定分別为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Ⅰ),尿囊素(allantoin)(Ⅱ),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Ⅲ),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马兜铃酸Ⅳ(aristolochic acid Ⅳ)(Ⅴ),β-谷甾醇(Ⅵ),木兰碱(magnoflorine)(Ⅶ),马兜铃酸Ⅳ甲醚aristolochic acid Ⅳmethyl ether(Ⅵ),棕榈酸(Ⅸ),马兜铃酸Ⅱ(aristolochic acid Ⅱ)(Ⅹ),N(Phydroxyphenethy1)P-coumaramide(Ⅺ),马兜铃酸Ⅳ甲醚甲酯(aristolochic acid Ⅳmethyl ether methyl ester)(Ⅻ),化合物ⅩⅢ为新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合成等方法证明其结构为N(P-hydroxyphenethyl)-ferulamide,命名为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初步药理试验表明穆坪马兜铃酰胺体外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刺山柑茎和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地研究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再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刺山柑茎和叶经体积分数85%的乙醇提取,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素(psoralen,Ⅰ)、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Ⅱ)、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 hydroxybenzo-ate,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Ⅳ)、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Ⅴ)、苯甲酸(benzoic acid,Ⅵ)、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Ⅶ)、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Ⅷ)、山柰酚芸香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Ⅸ)、芦丁(rutin,Ⅹ)、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Ⅺ)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Ⅻ)。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取代硫代吗啉的氨乙基Ⅺ、氨丙基Ⅻ和相应的巯基衍生物Ⅸ及磺原酸类Ⅹ的合成。初步进行小白鼠急性放射病的防护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牛大力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1α-二羟基-6(7),12(13)-二烯-乌苏烷(Ⅰ)、3β,11α-二羟基-12(13)-烯-乌苏烷(Ⅱ)、异甘草素(Ⅲ)、美迪紫檀素(Ⅳ)、2',4,4',α-四羟基二氢查耳酮(Ⅴ)、2',4-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Ⅵ)、高丽槐素(Ⅶ)、3',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Ⅷ)、4-羟基-2',4-二甲氧基查耳酮(Ⅸ)、2',4',α-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Ⅹ)、毛蕊异黄酮(Ⅺ)、8-hydroxypinoresinol(Ⅻ)、甘草异黄醇(Ⅻ)、3',4',7-三羟基异黄酮(ⅩⅣ).结论 除化合物Ⅲ、Ⅳ、Ⅶ外,其余11个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黄花万病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万病草(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as)是杜鹃属植物,朝鲜民间常用草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和类风湿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日本、蒙古和苏联等地。一些文献报道曾从叶中分离到白色杜鹃素,杜鹃醇,金丝桃甙,槲皮素,蒲公英赛醇和梫木毒素。  相似文献   

18.
东阳元胡块茎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东阳元胡(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 et C.C.Hsü)的块茎中分离了15个生物碱。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及衍生物制备等方法鉴定了结构,其中9个生物碱文献已报道。(+)-紫堇碱(Ⅰ),(±)-四氢巴马亭(Ⅱ),(—)-四氢黄连碱(Ⅲ),(—)-四氢非洲防己胺(Ⅳ),(+)-紫堇球碱(Ⅴ),去氢紫茧碱(Ⅵ),(+)-海罂粟碱(Ⅶ)普鲁托品(Ⅷ),α-别隐品碱(Ⅸ),5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四氢小檗碱(Ⅹ)巴马亭(Ⅺ),非洲防己胺(Ⅻ),(+)-N-甲基樟苍碱(ⅩⅢ)去氢海罂粟碱(ⅩⅣ),1个为新生物碱,暂命名为元胡宁(XV yuanhunine).  相似文献   

19.
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旋覆花中分得11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金圣草素(Ⅰ),万寿菊素(Ⅱ),槲皮素(Ⅲ),木犀草素(Ⅳ),山奈酚(Ⅴ),旋覆花内酯C(Ⅵ),旋覆花内酯(Ⅶ),胡萝卜苷(Ⅷ),β-谷甾醇(Ⅸ),大花旋覆花内酯(Ⅹ),ivangustin(Ⅺ)。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欧亚旋覆花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