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伤性凝血病是在严重创伤或大手术的打击下,机体出现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它不仅是损伤的一个结果,也可能进一步引起继发性损伤。每年颅脑损伤死亡患者高达56000例,在创伤性死亡中居第1位。国外报道创伤严重度评分(ISS)〉45分的患者中有2/3存在严重凝血功能紊乱,伴有颅脑损伤者更容易发生凝血和纤溶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活性检测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70例甲减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甲减组与重度甲减组,另选择同一时期60例来我院体检健康合格者最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三组D二聚体(DD)、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维蛋白原(Fbg)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纤溶活性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其在诊断和预测甲减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轻度甲减患者D-D低于对照组,PAI-1、TAFI、Fbg及t-PA高于常规对照组,重度患者D-D为高于对照组,PAI-1、TAFI、Fbg及t-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C、TG及LDL-C等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具有显著影响,检测凝血纤溶指标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的凝血功能障碍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凝血障碍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结果 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1)。进一步分析表明血小板(platelet,PLT)异常在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8),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血小板异常更容易出现在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组内,以上特点有助于明确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机制并指导中老年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获得性肺炎(AP)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水平。方法以60例CAP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并分析其与CAP患者病情的联系。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TT、PLT、A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TT、PLT、AT水平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中危组TT、PLT、AT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D-D、FDPs、t-PA、PAI-1、N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D-D、FDPs、t-PA、PAI-1、NE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D-D、FDPs、t-PA、PAI-1、NE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C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均存在异常,并且随CAP病情的加重,异常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单纯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变化、环池形态和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等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单纯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是15.4%(32/208),而入院时诊断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为35例(占16.9%)。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散大和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单纯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常见的合并症,可显著增加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组和GCS≤8分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伤后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24h内,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除TT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8分组与GCS≤8分组比较,上述6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脓毒症凝血纤溶失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与全身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变化, 以进一步探讨在此类患者中是局部还是全身触发凝血系统障碍机制。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入住笔者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组, 同期ICU住院的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予以颈内静脉置管收集脑静脉血液, 同时采集股动脉血标本, 分别于入院时、第1天、第2天、第3天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 (F1+2)、D2聚体﹑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结果 实验组中TAT、F1+2、D2聚体、PAI-1在研究各阶段均较参考值显著升高(P<0.01)。在入院时实验组中TAT、F1+2、 PAI-1有明显的经颅梯度变化(P<0.05)。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可能通过受损的脑组织血液部位激活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伤后6 h内入院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结果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伤后PT、APTT、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程度越重,PT、APTT、D-D、FPD水平越高,PLT、Fg水平越低(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伤后PT、D-D及FDP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Fg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参考指标。早期血浆PT、Fg、D-D及FD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脑心综合征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接诊的1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组(53例)、中型组(83例)和重型组(50例)。观察各组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血浆BNP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BNP对脑心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第1、3、7天的BNP水平分别为(74.75±21.54)ng/L、(123.89±51.47)ng/L、(93.00±31.28)ng/L;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损伤后第1天,血浆BNP水平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越严重,损伤后第3天的GCS评分越低,血浆BNP、NSE、MBP和GFAP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颅脑损伤后第3天血浆BNP、NSE、MBP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35例ACS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值.结果 ACS患者的tPA、PLG及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但CEC、vWF及PAI、D-D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CEC与vWF、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vWF=0.68, rD-D=0.68,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是ACS患者凝血-纤溶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CEC、vWF及D-D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志华  余国峰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00-1302,1329
目的 观察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用于诊断颅脑损伤后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8年12月-2021年2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常规凝血项目检测和TEG检测,统计常规凝血项目检测和'TEG检测在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对于创伤性凝血病的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和纤溶变化以及与病情危重度GCS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8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57例作为对照。检测伤后早期(6 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结合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早期出现凝血-纤溶指标异常的百分比为80.49%(425/528),其中不同凝血-纤溶指标根据异常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D-D>PT>Fg>APTT>PLT>TT。(2)急性颅脑创伤患者PT、D-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颅脑创伤伤情加重PT、D-D含量明显升高;Fg含量在重型和中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型与轻型患者组比较、轻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PTT、TT含量只有重型患者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型、轻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LT在各颅脑创伤组及对...  相似文献   

15.
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在脑组织破坏以及其它脏器反应上的差别。方法对非火器性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CSF中髓鞘碱蛋白(MBP)检测,肝、肾功能检查,血糖、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并行临床GCS评分和伤后6个月GOS评定。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组CSFMBP、血糖明显高于局灶性组,而GOS评分、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局灶性组。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CSFMBP水平显著不同,预后越差,CSFMBP水平越高。CSFMBP与血糖、血氧分压均有相关性。结论综合分析CSFMBP、血糖、血氧分压及GCS评分能正确评价弥漫性颅脑损伤的伤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急性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比例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颅脑创伤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性粒细胞比例,根据病情或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颅脑创伤病情重者较病情轻者PWBC数与PWM比例显著提高(P<0.05,P<0.001);恢复不良组及死亡组与恢复良好组相比,PWBC数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临床监测PWBC数及PMN比例可作为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效应T细胞(Th)、调节T细胞(Treg)失衡与支气管哮喘患儿严重性的相关性及对疾病控制情况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4例,根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6例)和重度组(6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Th、Treg水平,分析Th、Treg及其比值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访2个月,根据患儿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5例)和未复发组(79例),检测Th、Treg水平并绘制预测患儿复发情况的ROC曲线。 结果 重度组Th和Th/Treg显著高于轻度组,Treg显著低于轻度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Th、Treg及其比值有较高的相关性(r=0.651、-0.681、0.786);复发组Th、Treg及其比值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Th、Treg及其比值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近期复发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其AUC分别为0.511、0.617和0.773,其中Th/Treg的AUC值与Th和Tr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Treg预测的灵敏度为82.22%,高于Th和Treg单独预测(均P<0.05)。 结论 效应T细胞、调节T细胞失衡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严重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h和Treg的比值对于预测患儿近期复发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外力导致的大脑的损伤,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创伤首位的疾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是其严重合并症之一,也是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凝血功能紊乱是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颅脑创伤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年龄是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老年颅脑创伤患者更易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一旦发生,其病情往往较非老年患者更严重,预后更差。因此,研究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性及各凝血指标对PHI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参考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综述老年患者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 统计本院5年来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总数、发病率及病因,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2005~2010年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576例.手术和保守治疗死亡率分别为19.5%和10.7%.结论 CT的临床使用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