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脂肪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研究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 AdipoQ)、瘦素(leptin, L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及各脂肪因子的受体(AdipoR1、AdipoR2、LEPR、IL-6R、IL-10RA、IL-10RB)。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H-Score评估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GEO)GSE134292数据集中下载UTUC患者“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非肌层浸润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组间脂肪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队列中患者预后指标的独立预测因素,双侧P<0.0...  相似文献   

2.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是一种起源于上尿路上皮的多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复杂,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生物分子标记物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以及患者风险分层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价值.本文就...  相似文献   

3.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同属尿路上皮癌,是发生于肾盂和输尿管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因素较多,发病率在亚洲人群中比例更高。UTUC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大多数病人在初诊时已表现为浸润性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手段更局限于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因其罕见性,UTUC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甚少,而随着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影响UTUC发病及其预后的基因组学探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UTUC基因组的预后差异基因,拟从表达差异、临床意义及某些特殊类型UTUC基因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远低于膀胱癌,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1-2]。UTUC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我国和东南亚国家UTU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食用了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是重要诱因[3]。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UTUC曾一度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20%~25%[4]。虽然同为尿路上皮起源的肿瘤,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及基因突变特征存在显著差异,UTUC往往更具有侵袭性,60%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属于进展期肿瘤[1]。因此,如何改善UTU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是起源于肾盂和输尿管尿路上皮的一种多源性恶性肿瘤,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在国外, UTUC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主要与吸烟及接触含芳香胺类毒物有关,预后较差,而国内不少UTUC患者的病因与服用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诊治的30例原发性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据患者肾功能分组,按 eGFR≥60 mL/ min,15 mL/ min≤eGFR〈60 mL/ min, eGFR〈15 mL/ min 分为 A、B、C 3组,A、B 组患者主要采用一侧保留肾功能和另一侧根治性切除的主要治疗方式,C 组患者主要采用双侧根治性切除的方式治疗,分析各种手术方式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其中 A 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3.33%,1例患者术后肾衰竭行透析治疗,1例患者术后7年因肿瘤原因死亡。 B 组患者,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率为31.25%,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肾衰竭行透析治疗,3例患者死亡。 C 组患者术后均行透析治疗,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率为37.5%,随访期间死亡3例。3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和肿瘤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保留肾功能的治疗方法对于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Slit引导配体3(Slit guidance ligand 3,Slit3)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中的表达及其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3在UTUC中的表达,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Slit3表达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分期和大片坏死等)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UTUC患者中,Slit3表达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的增高而减低(P=0.014和P=0.006),Slit3还与肿瘤膀胱复发具有相关性(P=0.011)。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Slit3低表达与UTUC患者的较短无病生存期和癌特异性生存期均相关(P=0.006,P=0.015),但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332)。结论 Slit3的低表达与肿瘤高分级、高分期以及膀胱复发相关,但不影响UTUC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其中5%~10%发生在上尿路(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发病呈多中心性,因而就改善肿瘤预后而言,完整的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是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  相似文献   

9.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均由尿路上皮衬覆,各部位发生的癌大多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如膀胱恶性肿瘤90%~95%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而其余5%~10%是间叶性肿瘤和其他罕见型上皮性肿瘤,后者虽罕见但同样起源于尿路上皮,说明尿路上皮细胞具有多能性(pluripotent nature)或异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发病率相对较低,仅占尿路恶性肿瘤的5%~10%,但与膀胱癌相比其预后更差,复发转移率更高 [1].根据UTUC患者的风险分层及有无转移,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除了手术治疗外,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及免疫治疗同样具有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尿路逆行造影顺利的病人,通过CT、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对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的病灶处都能准确定位。CT、静脉肾盂造影(简称IVP)、B超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率分别是88.9%,16.7%,61.1%。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相互结合,定性诊断率为72.2%。结论临床上IVP结合B超检查可以作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对IVP检查不显影的患者,上尿路逆行造影可以进行辅助检查,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选择CT。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套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 (252.5±79.8) min, P=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P=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P=0.049)、≥pT3(P=0.039)、pN+(P=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P=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P=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长期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1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各组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419例平均随访30.7个月(1~130个月)。171例发生疾病复发或进展导致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4.9个月(1~100个月);196例发生死亡,中位间歇期为19.9个月(1~9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图评分肾功能受损(P<0.018)、NLR>2.589(P<0.001)、肿瘤多灶性(P<0.003)、肿瘤最大直径>3 cm(P<0.001)、LVI阳性(P<0.001)、肿瘤高级别(P<0.001)、病理分期中T2~T4(P<0.001)和DFS、O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589(HR=2.083, 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214,P=0.001、LVI阳性(HR=1.719,P=0.012)、高级别(HR=5.042,P=0.002)、病理分期中T2~T4(HR=9.868,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NLR>2.589(HR=2.271,P=0.001)、肿瘤最大直径>3 cm(HR=2.303,P=0.001、LVI阳性(HR=1.807,P=0.003)、高级别(HR=4.712,P=0.001)、病理分期中T2~T4(HR=11.619,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无病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3.2%、87.0%、85.1%;高危组分别为64.3%、42.5%、4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总生存期低危组1、3、5年DFS分别为94.6%、90.2%、84.0%;高危组分别为69.2%、41.0%、3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NLR>2.589、肿瘤最大直径>3 cm、LVI阳性、高级别、病理分期中T2~T4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危险分层模型对高危患者的判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Meta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手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eteroscopy,URS)对UTUC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URS对UTUC预后影响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2月29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纳入,对纳入的研究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肿瘤预后资料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回顾性研究,包括4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URS未增加疾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 =0.93,95% CI(0.73,1.13)],多因素合并结果[HR =1.13,95% CI(0.90,1.36)];行URS未增加膀胱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1.13,95% CI(0.82,1.43)],多因素合并结果[HR=1.54,95%CI(0.97,2.12)];对于肿瘤特异生存期,单因素合并结果显示行URS组优于未行URS组[HR =0.68,95% CI(0.48,0.88)],而多因素合并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3,95% CI(0.54,1.12)];行URS未增加总体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0.87,95% CI(0.46,1.27)].结论 术前行URS并未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期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1):3821-3826
Background  Bladder recurrent disease is still a challenge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 This controlled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early clipping of the distal ureter prior to nephroureterectomy (NU) to prevent bladder recurrence after UTUC.
Methods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UTUC were subjected to open trans-peritoneal NU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received modified NU: clipping the distal ureter prior to NU; while the other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standard NU. Subsequent bladder recurrence was the primary endpoint.
Results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9, 85 eligible cas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Modified NU and standard NU were performed on 42 and 43 patients, respectively. Operation time ((215.73±21.26) minutes vs. (220.19±15.35) minutes), blood loss ((105.15±11.32) ml vs. (110.12±9.07) ml), transfusion event (11.20% vs. 9.78%), and the in-patient time (10.0 days vs 9.5 days)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28 months (5–60), six (14.3%) cases who received modified NU had bladder recurrence,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15 (34.9%) patients from the group that underwent standard NU (P=0.026). In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tumor grade (HR 4.33, 95%CI 2.66–6.30, P=0.01) and operation type (HR 2.35, 95%CI 1.53–3.48, P=0.041)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ubsequent bladder recurrence after UTUC.
Conclusions  Clipping the distal ureter at the beginning of NU significantly reduces bladder recurrence after UTUC. It is reasonable to conclude that clipping the distal portion of ureter trans-peritoneal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UTUC.
  相似文献   

18.
同时性上消化道多原发癌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时性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0年至2003年间加例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病变以中下段多见,胃部病变多见于贲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确诊4例(25%),胃镜检查确诊12例(70.6%),8例患者术前漏诊。结论:对食管贲门癌病人,应常规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对早期病变行胃镜下碘染色检查。同时术中进行仔细的手术探查,可提高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