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唾液腺是口腔颌面部的重要器官,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唾液腺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的发生,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对象和研究模型较为缺乏。类器官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和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它是连接二维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的重要桥梁,也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非常有潜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对组织硬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常用于全身多器官病变的无创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结果更加客观。目前,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区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其对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以及在唾液腺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对唾液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的唾液腺肿瘤病变患者197例。所有患者均需在我院同时行术前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比较这些检查诊断与最终常规病理检查诊断的符合度情况。根据以上比较结果评价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有差异(P<0.05)。CT诊断符合率64.0%(126/197);术中快速冰冻检查诊断符合率82.7%(163/197)。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94.4%(186/197),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各具优势,且二者联合应用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具有各高的价值,为我们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4.
neu基因是从鼠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中纯化的,相当于人的C-erbB-2基因。neu基因的扩增与表达和乳腺及消化道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本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52例8种唾液腺肿瘤中neu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发现,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乳头状囊腺癌、腺癌中表达较高,而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则表达较低。从阳性部位看,细胞膜阳性病例中,恶性肿瘤占67%;细胞浆阳性病例中,恶性肿瘤占32%。因此,唾液腺肿瘤中,neu基因的表达在恶性肿瘤中以细胞膜阳性为主,在良性肿瘤中以细胞浆阳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唾液腺ECT在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30例,颌下腺结石15例,舍格伦综合征7例。所有患者常规检查及唾液腺ECT检查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以明确唾液腺ECT在该类涎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唾液腺ECT回报患侧腺体排泌功能不同程度降低,提示导管不同程度阻塞;涎石症患者唾液腺ECT回报患侧腺体排泌功能显著降低,提示导管重度阻塞,其中5例腺体摄取功能亦显著降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ECT回报4个腺体(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摄取及排泌功能均有异常。结论 唾液腺ECT在非肿瘤性涎腺疾病中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能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模态混合现实技术在颅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参考,提升手术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接受手术的颅颌面头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患区磁共振成像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之后基于传统二维影像资料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Mimics 2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及腮腺超声造影检查的腮腺肿瘤患者43例(良性31例,恶性12例)。造影检查时,收集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包括增强时间(快进、慢进或等进),消退时间(慢退、快退及等退),增强强度(高增强、等增强及低增强),增强均匀程度(均匀、不均匀),并勾画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图。通过仪器分析,得出定量参数,包括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PI)、上升斜率(AS)、峰值降半时间、半降支斜率(DS)、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参数差值,使用参数前△符号表示,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腮腺肿瘤超声造影表现、定量参数的差异、再以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的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均匀程度及消退时间与恶性肿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腮腺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WT)瘤的△AUC之间差异显著(P<0.05);腮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肿瘤组织中,DS、AUC、△PI、△AS及△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A与WT的△AUC最佳截断值为-103.94,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46.20%(ROC-AUC=0.766,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中,AUC的最佳截断值为1422.165,灵敏度为83.30%,特异度为60%(ROC-AUC=0.728,P<0.05);△PI的最佳截断值为0.535,灵敏度为83.30%,特异度为60%(ROC-AUC=0.794,P<0.05);△AUC的最佳截断值为271.37,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60%(ROC-AUC=0.797,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唾液腺疾患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大唾液腺疾患住院手术病人,术前采用日产东芝GCA-901A型γ照相机,放射性核素99mTcO4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唾液腺的功能曲线有N形、M形、F形、S形4种,术前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相符。结论唾液腺核素显像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性、放射剂量小,对病人无害等优点,能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唾液腺的形态和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43例唾液腺良、恶性肿瘤和30例良性肿瘤瘤旁组织中bFGF和FGFR1的表达.结果:bFGF和FGFR1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和FGFR1在唾液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ERK/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苯乙酸钠(NaPA)作用于PLAG1转基因小鼠唾液腺肿瘤,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30只肿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NaPA最大非致死剂量、一半最大剂量及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收集肿瘤组织.观察其病理学特征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MAPK相关基因ERKJ1/2、ph—ERK1/2、cvclinD1的表达量,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3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aPA处理过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细胞无异常核分裂像,性质趋于良性。MAPK相关基因磷酸化ERK1/2、cyclinD1蛋白水平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非磷酸化ERK1/2的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aPA可以通过抑制ERK/MAPK通路阻碍唾液腺肿瘤的生长,使细胞增殖减少,有望用于唾液腺肿瘤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3例涎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hTERT mRNA的表达,包括正常涎腺对照组10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43例,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涎腺组织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良性肿瘤hTER mRNAT的阳性表达率为3.3%(1/30),恶性肿瘤hTERT mRNA阳性的表达率为83.7%(36/43)。hTER mRNA在涎腺肿瘤良性、恶性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hTERT mRNA表达的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端粒酶重复扩增酶标法对2 9例涎腺肿瘤及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还对其中 5例涎腺肿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6例恶性涎腺肿瘤中 13例为端粒酶阳性 ,占本组恶性涎腺肿瘤的81% ,2例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和 1例腺样囊性癌示端粒酶阴性。在 13例良性涎腺肿瘤中仅 1例端粒酶弱阳性。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 5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 :3例恶性涎腺肿瘤中 2例端粒酶阳性 ,1例端粒酶阴性 ;2例良性涎腺肿瘤端粒酶阴性。结论 :把端粒酶作为新的肿瘤基因诊断的标志物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Salivary gland tumors are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lesions with diverse histological features. Hence they are considered a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for the pathologist. Myoepithelial cells are considered as a key in the morphogenetic process, with diverse differentiation in various salivary gland tumors. Calponin is an actin filament- associated protein that represents a sensitive marker of myoepithelial cells. Telomerase is a ribonucleoprotein that adds telomere repeats at the end of chromosomes in order to prevent replicative senescence. It has a key role in cellular immortality and tumorgenesis of various tumor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calponin and telomerase in various salivary gland tumor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ed 30 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 block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evaluation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attern,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for calponin and immune scoring for telomerase were done.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data were conducted by Chi-square and ANOVA-test, a P-value of <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Calponin showed expression at the periphery of acini and intercalated ducts in the normal salivary gland. It revealed cytoplasmic expression in 83.3% of benign tumors. The pleomorphic adenoma showed a diffuse pattern of staining (85.7%), strong intensity (64.3%), and mixed distributions (57.1%). The diffuse pattern of calponin was seen in all cases of mucoepidermoid, 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and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100%). Telomerase revealed negative expression in the normal salivary gland. Pleomorphic adenoma illustrated high telomerase expression in score 2 and score 3 (93.3%). Telomerase immune scoring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benign tumors as P value was 0.03. Both polymorphous low grade and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were detected only in score 3. Finally, the mean level of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slightly higher in malignant tumors than benign ones with non-significant relation as P value was 0.6.

Conclusions

Calponin showed high diffuse staining with altered distribution in salivary gland tumors, which might give an additional role for this marker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uminal immuno-modified neoplastic cells. Telomerase is considered as a useful marker in identifying proliferation capacity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and is remarkably more detected in 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tumo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16 岁以下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4:1;发病平均年龄为10.3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比随之增高,但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愈大,且恶性程度愈高;发病部位以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多见,大小涎腺间良恶性肿瘤患病比无明显差别;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常见,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良性肿瘤术后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复发率约占被随访者的50% 。结论:对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尤其是患儿年龄愈小时,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应引起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手术应彻底,不可因患儿年龄小过分强调保留面神经而增加复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涎腺肿瘤C-erbB-2癌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erbB2-mRNA表达水平同涎腺肿瘤组织类型、发生和生物学性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dot blot杂交,以^32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以正常涎腺为对照,对涎腺肿瘤C-erbB-2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涎腺和涎腺肿瘤中惺峭同程度C-erbB-2mRNA的表达,以正常涎腺组织的表达水平为基准,在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呈现低表达、无表达或正常涎腺组织表达水平相似,多形性腺瘤、粘液  相似文献   

16.
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属硫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涎腺肿瘤进行了研究。在腺上皮和肌上皮混合构成的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腺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瘤(癌)等,金属硫因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均有较强染色。肌上皮癌和肌上皮瘤中有相当多的细胞表达金属硫因蛋白。抗金属硫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肌上皮细胞的染色在部分病例较S-100蛋白和平滑肌动蛋白效果好。本结果表明,金属硫因蛋白可能成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较好的标志,有助于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问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45例(38.79%),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肿瘤发生在软腭者38例,硬腭者33例,软硬腭交界处者45例。11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95例获3年以上随访,良性肿瘤复发率为7.4%,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2.0%。结论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33例涎腺肿块进行了检测,其中189便良性肿块,44例恶性肿块。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结构、大小、部位、毗邻关系,并且通过肿块的血流情况进一步提示其病理类别。该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总符合率89.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涎腺肿块简便、无创,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涎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6 例涎腺肿瘤(腮腺26 例,下颌下腺8 例,舌下腺1 例,腭部1 例)患者,术前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CT灌注扫描,并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所有涎腺肿瘤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 36 例患者中,最终病理确诊为涎腺恶性肿瘤者13 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检测的敏感性为84.6 %(11/13),特异性为95.7% (22/23),符合率为91.7%(33/36).CT灌注成像恶性肿瘤组BF、BV、PS值均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2 组之间的MTT参数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86.9%(20/23),符合率为88.9%(32/3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的涎腺恶性肿瘤可通过CT灌注成像检查得到正确诊断.结论:CT灌注成像能提供涎腺肿瘤微循环灌注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联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涎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常有复发。本组111例中,有20例(18%)术后复发。复发的时间差异很大,可在术后1个月至13年之间。有12例(60%)手术不彻底者,术后一半内复发。复发的原因除与肿瘤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有关外,还与首次不适当的手术方法更有密切关系。防止复发的关键是首次手术局部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