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李伟  田良  刘昊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285-3288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行不同尿流改道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及尿道改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改道术将患者分成A组(原位新膀胱术组)(71例,其中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6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5例)与B组(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71例,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0例,回肠通道术61例),治疗结束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延长(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5个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A组患者得分较高,而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尿流改道术对治疗膀胱癌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采用原位新膀胱尿流改道的方式更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尿流改道方案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治疗的8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流改道(UD)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1例)、B组(回肠通道术,28例)和C组(回肠原位新膀胱,3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早期(术后3个月内)与晚期(术后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膀胱癌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BL)评价患者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其他两组,术中失血量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手术时间、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C组,术中失血量则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FACT-BL量表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其他两组,B组的情感状况和总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通道术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三个UD方案各有优劣点,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虽然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但其保留了正常的排尿功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对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行膀胱癌全切术并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IMB护理组各32例,随访观察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MB组患者在自护能力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而在生活质量的各维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B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晓夏  郑振东  杜成 《肿瘤学杂志》2018,24(12):1201-1205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前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61),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20±3.01 vs 22.63±3.98,t=6.822,P<0.001),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的抑郁和生活质量,专业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诊断的病例中近三分之一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是行膀胱根治性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原位新膀胱术(orthotop-ic neobladder,ONB)是RC术后尿流改道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尿路、肠道以及切口相关并发症较多,本文将就ONB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Zhou FJ  Qin ZK  Xiong YH  Han H  Liu ZW  Mei H 《癌症》2003,22(1):55-57
背景与目的:膀胱全切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可控性或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后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生活质量差;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可自主排尿,生活质量改善,但有排空不良和控尿不全等问题。本文报告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全切后下尿路功能性重建中的经验。方法:对15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利用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3例,乙状结肠新膀胱12例)做下尿路功能性重建。术后随访3-30个月(其中9例随访超过16个月),对这些患者术后新膀胱功能、控尿和排尿功能、性功能、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血电解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自主排尿,无需导尿。13例患者昼夜完全控尿;1例患者白天控尿良好,夜间有少量漏尿;另1例女性患者有中度张力性尿失禁。膀胱容量240-640ml,残余尿量0-250ml。全部患者总肾功能正常,14例血电解质正常;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和输尿管扩张各1例。9例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13例患者恢复工作。全部患者对新膀胱功能满意。结论: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下尿路的控尿和排尿功能良好,是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后理想的下尿路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辅助动脉化疗对膀胱癌患者术后控尿、性能力及肿瘤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拟行TURBT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TURBT术+术后灌注化疗,观察组行术前动脉化疗+TURBT术+术后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术后不同时间控尿率、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分、复发率、总体生存率(OS)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IIEF-5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其他时间点IIEF-5评分和各时间点控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12、24个月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12、24个月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术联合辅助动脉化疗可有效控制膀胱癌,提高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等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应对方式问卷、生活质量问卷对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BDI评分与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 (1) 213例被调查患者中,95.3%存在明显抑郁症状,BDI评分为(26.29±10.03)分。(2) BDI评分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因子(r=-0.378, P=0.000)、求助因子(r=-0.259, P=0.000)均呈负相关,与自责因子呈正相关(r=0.374, P=0.000)。(3) BDI评分与生活质量问卷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恶心呕吐、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呈正相关,而与总健康因子呈负相关(r=-0.296,P=0.000)。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普遍的抑郁状态,且与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某些因子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与B组43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B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变化。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A组(86.05%),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低于低于同期A组(P<0.05);两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降低(A组:t=35.450 0、7.789 3,B组:t=67.800 6、15.495 2,P<0.05);B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低于A组(t=34.095 1、7.711 9,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良好,降低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度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社会支持度。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4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和社会支持度总分分别为(19.35±2.21)分、(9.54±1.23)分、(9.49±11.36)分和(37.22±4.36)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2±3.57)分、(7.25±1.56)分、(6.47±2.11)分和(31.86±5.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总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4.36±3.28)分、(26.45±3.75)分、(23.22±3.16)分、(23.25±3.47)分和(96.25±12.8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44±6.29)分、(21.36±4.03)分、(19.47±3.09)分、(19.84±3.55)分和(81.25±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社会支持度的护理不仅能增强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而且可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吴杰  曾范慧  高亢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288-329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的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TURP治疗的124例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6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并在出院前做出院指导并鼓励患者做出院后咨询,比较两种干预模式的差异。结果:在入院后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前12 h、出院前24 h两个时间点,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在入院后24 h,大部分患者均出现了轻中度的焦虑和抑郁,两组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12 h,两组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人数显著增多,对照组中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出院前24 h,两组患者心理障碍均得到明显缓解,但对照组的中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比例仍然高于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并发症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得分、生活质量的疾病纬度得分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生活质量的其他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而干预组的IPSS评分、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纬度得分、社会纬度得分、心理纬度得分、生活满意度均显著改善。这表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TURP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细化策略结合ERAS理念对膀胱癌围手术期手术质量、疼痛、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的膀胱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置,观察组患者给予在精细化策略结合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手术质量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内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再入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细化策略结合ERAS理念指导下的膀胱癌围手术期处置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减少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尿潴留发生率及尿动力学指标;并于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评估两组PFIQ-7、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膀胱复原时间、拔除尿管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膀胱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闭合压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6月、12月观察组PFIQ-7、PFDI-20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训练等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指标,加快术后排尿,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配偶心理弹性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3例中青年乳腺癌女性患者(25~45岁)的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 RIS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开展问卷调查。 结果患者配偶总心理弹性得分(5774±1544),其中坚韧维度得分(3018±786)、自强维度得分(1834±550)、乐观维度得分(922±249)。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焦虑、抑郁比例均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4800%比7200%,P<005)、(3200%比6800%,P<005)。在应对方式计分上,心理弹性高分组较心理弹性低分组的积极应对计分更高[(186±025)比(107±022),P<001],消极应对计分更低[(116±035)比(202±023),P<001]。心理弹性得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785,0800,0747,069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667,-0696,-0622,-0566),P<001。结论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弹性水平整体偏低,心理弹性低分者较高分者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弹性高分者能更积极地应对不良生活事件;而心理弹性低分者更倾向于消极对待。应关心患者配偶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鼓励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协助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影响因素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14,sCD14)水平变化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21年01月我院15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SSI分为两组,感染组(n=35)与非感染组(n=11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分析胃癌根治术后SSI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血清MCP1、CA72-4、sCD14水平对SSI的诊断价值。分析术后血清CP1、CA72-4、sCD14水平与感染程度(IP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 5月至 2018年4月实施的肺癌根治术患者11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气管插管脱机后常规文丘里面罩吸氧,观察组:行HFNC。结果:两组氧合指数、PaO2、PaCO2在吸氧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24 h后观察组氧合指数和PaO2为348.15±46.43和(88.91±15.27)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54±40.22和(78.13±13.05)mmHg(P<0.05),观察组PaCO2为(32.16±4.24)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13±6.51)mmHg(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耐受性评分、气道湿化情况评分分别为(1.54±0.26)分、(1.23±0.21)分和(1.88±0.1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0.43)分、(2.87±0.36)分和(2.92±0.54)分(P<0.01)。观察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CAM-ICU阳性率分别为8.9%(5/56)和5.4%(3/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和14.3%(8/56)(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42±2.1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23±2.75)d(P<0.05)。结论: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开腹手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1年、3年、5年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清AFP、Hcy水平及术前、术后1年生存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92.1±37.5) ml,低于对照组的(368.2±48.7) ml,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6.8±2.1) d、(2.7±1.3) d、(1.5±0.5) d,短于对照组的(11.5±2.7) d、(4.8±1.2) d、(3.0±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AF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与对照组(1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SF-36分值为(65.3±7.0)分,高于对照组的(5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存率(86.5%)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AFP、Hcy水平,减轻手术创伤,促进其术后恢复,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妇科中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33)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施康定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n=46)在此基础上加用塞来昔布进行镇痛。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5-HT、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具有确切的效果,可降低单纯应用奥施康定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变化,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方法对62例(女37例,男2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检测项目有贝克尔焦虑、抑郁量表( BAI、BDI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AI、T-AI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 ),膝关节评分( KSS ),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结果手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的焦虑、抑郁和KSS评分各项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F-36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的提高率各有不同,EPQ 的神经质性与手术前后的生理健康( PCS )( P=0.001和P<0.001)和心理健康( P<0.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KSS评分与术后KSS评分及术前心理相关评分相关拟合程度不佳( r2=0.12和r2=0.25),术后6个月KSS功能评分与特质焦虑( TAI )和艾森克神经质性( N )负相关( P<0.05,B=-0.32和P<0.001,B=-0.54),而与艾森克外-内倾向性( E )成正相关(P<0.05,B=0.32)。结论患者在接受单侧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1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心理和精神因素对TKA术后功能恢复有影响,焦虑和抑郁程度低的患者功能恢复好;同时,术前应对焦虑和抑郁程度高的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