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对椎体切除脊柱矫形手术出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患者的病例资料,共55例,按氨甲环酸给药方式不同又分为负荷量A组33例:切皮前30 min内给TXA负荷量100 mg/kg后持续10 mg/(kg·h)静脉泵注至术毕;无负荷量B组22例:术前不给负荷量,切皮同时予TXA10 mg/(kg·h)静脉泵注至术毕。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真实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氨甲环酸用量、术中氨甲环酸用量与体重比、术后第1天引流量、输血比例及TXA继续使用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小板、肌酐、D-二聚体、氧合指数(Pa O2/Fi O2)、SOFA评分等指标,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血比率、真实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分别为(1 413.9±995.3) mL、(48.7±32.6)%、(1 820.8±1...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于合并致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形成高危并存疾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设定致TKA术后VTE形成风险增加的8个术前并存疾病,据此回顾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初次单侧TKA患者资料,并根据氨甲环酸使用方法分为对照组、静脉TXA组、局部TXA组。安全性指标为VTE发生率,有效性指标为输血率。  结果  共回顾7 836例TKA,其中合并致VTE形成高危并存疾病的共781例。对照组341例,静脉TXA组163例,局部TXA组277例。对照组29例(8.50%)、静脉组16例(9.82%)、局部组22例(7.94%)发生术后VT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TXA组(18.40%)及局部TXA组(22.38%)输血率明显较对照组(3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  静脉及局部TXA均不增加合并致VTE高危并存疾病TKA患者围术期VTE发生风险,且能有效降低输血率,TXA于此类TKA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于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5日至2022年10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内镜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30例和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照组28例。氨甲环酸组于手术切皮时给予氨甲环酸总量为20 mg/kg负荷量泵注,泵注时长为15 min,随后按5 mg·kg-1·h-1连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或药物用尽,且药物总量不超过2 g。生理盐水组则以等量同速的生理盐水泵注。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手术时长、患者术后24h凝血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停留、住院时长。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4.2(3.1,10.0)mL/kg vs 6.4(4.3, 13.2)mL/kg,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氨甲环酸组输血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预防方案对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80例初次行单侧TK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氯化钠组和氨甲环酸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单侧TKA治疗,置换前氯化钠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0.9%NaC l注射液250 mL,氨甲环酸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与0.9%NaC l注射液的混合溶液250 mL。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 d、3 d血红蛋白的水平和血细胞比容;计算患者的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 d血清FIB、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FIB、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氯化钠组:(90.8±12.6)g/L、(90.7±12.4)g/L比(126.1±8.2)g/L;氨甲环酸组:(106.8±12.7)g/L、(103.5±12.5)g/L比(126.3±8.0)g/L]以及血细胞比容[氯化钠组:(0.38±0.05)、(0.29±0.03)比(0.38±0.04);氨甲环酸组:(0.32±0.06)、(0.32±0.07)比(0.37±0.02)]均逐渐降低,其中氨甲环酸组降低速度更慢,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细胞比容与氯化钠组患者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手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氯化钠组[(370±106)mL比(471±99)mL、(441±122)mL比(631±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单侧TKA患者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以在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的失血量。  相似文献   

5.
李汶  李海波  许圣茜  王娜  徐琳  苟永胜 《重庆医学》2021,50(13):2237-2241
目的 评估术前联合静脉滴注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 A)内固定围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氨甲环酸组术前30 min,以15 mg/kg氨甲环酸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术中于股骨近端开槽后将1 g氨甲环酸溶于50 m L生理盐水注入髓腔内;于植入PFN A前再将1 g氨甲环酸溶于50 m L生理盐水注入髓腔内.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与受伤间隔时间、年龄、手术耗时、性别、体重指数等).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1、3、5、10、14 d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入院及术后1、3、14 d D-二聚体,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1、14 d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Hb及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1、3、5、10、14 d Hb及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 d 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对照组围术期失血量分别为(483.13±178.28)、(655.18±163.31)m 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64.25±45.37)、(531.78±47.28)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18.36±32.36)、(123.87±35.51)m 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对照组输血率为分别为32.50%、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0.00%、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氨甲环酸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止血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氨甲环酸组术前2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术后继续静脉滴注1.6g/d,连用3d.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引流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并观察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变化情况和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术后3d每天引流量和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且能自行缓解.结论 氨甲环酸能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术后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止血效果显著.同时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ⅠA2~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行改良腹腔镜与完全腹腔镜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情况。  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ⅠA2~ⅠB1期并接受腹腔镜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共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改良腹腔镜(免举宫杯及阴道封闭切取样本)与完全腹腔镜(有举宫杯)子宫广泛性切除术各1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宫旁长度、切除阴道壁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  结果  2组患者年龄[(50.13±7.35)岁vs. (44.80±7.46)岁]、BMI(24.26±3.57 vs. 23.48±3.01)、FIGO分期(ⅠA2/ⅠB1:4/11 vs. 1/14)以及病理类型(鳞癌/腺癌:13/2 vs. 1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3(204, 248)min vs. 100(80, 300)min]、术中出血量[216(179, 251)mL vs. 100(76, 300)mL]、切除阴道壁长度[(3.32±0.20)cm vs. (3.49±0.29)cm]以及宫旁长度[(3.25±0.27)cm vs. (3.41±0.32)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尿潴留(有/无:4/11 vs. 2/13)、深静脉血栓(有/无:3/12 vs. 1/14)、淋巴囊肿(有/无:6/9 vs. 8/7)、是否术后补充治疗(是/否:8/7 vs. 8/7)、术后排气时间[(2.80±0.41)d vs. (2.79±0.43)d]和术后住院时间[(5.13±1.64)d vs. (5.60±0.99)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改良腹腔镜子宫广泛性切除术与完全腹腔镜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相比有着相同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生理盐水组(氨甲环酸10 mg/kg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随后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至术后12 h,n=30)和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氨甲环酸10 mg/kg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随后1 mg/(kg.h)持续输注氨甲环酸至术后12 h,n=30]。在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次日晨8:00和术后24 h 4个时间点取血测定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记录术中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CPB期间最低鼻温和肛温、CPB期间最低红细胞压积,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异体血输血量及输液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异体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晶体及胶体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中单次剂量氨甲环酸比较,单次剂量氨甲环酸治疗后围手术期持续输注氨甲环酸并不能进一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量,也不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异体血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74-7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InterTan内固定术后失血及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DVT)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1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B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术后7 h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于手术切皮前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D组于手术切皮前给予1 g氨甲环酸,7 h后再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E组为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检测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第1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血液学指标,通过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比较5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差异,以及患者输血率、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分别为(831.9±246.7)mL、(95.8±3.8)g/L、(86.6±6.7)g/L、(32.1±5.2)%、(29.3±4.1)%,均少于A组、B组、C组及E组(P0.05)。E组5项数值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的输血率(28.5%、19.0%、14.2%、9.5%)显著低于E组患者(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术后24 h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术后均无腘静脉及其近端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结论手术切皮前给予1 g氨甲环酸,7 h后再给予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在围手术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氨甲环酸在减少患者术后出血和输血率的同时,并不会增加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心脏手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停止使用抑肽酶的时间,将56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抑肽酶组(n=303)和氨甲环酸组(n=257),对两组术后失血量、二次开胸止血率、输血量、急性肾功能不全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 h出血量氨甲环酸组为(578.5±386.0) ml,抑肽酶组为(629.3±366.7) 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二次开胸止血率氨甲环酸组为3.9%,抑肽酶组为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术后红细胞需求量氨甲环酸组为(2.39±6.20) U,抑肽酶组为(2.08±4.92) U;血浆需求量氨甲环酸组为(1.58±4.85)100 ml,抑肽酶组为(1.67±4.88)100 ml;血小板需求量氨甲环酸组为(1.19±5.12)10 U,抑肽酶组为(1.51±5.29)10 U,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49、0.355、0.797).结论: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血制品需求量,其效果与抑肽酶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肝/扩大半肝 + 全尾叶切除36例(联合半肝切除组),肝门部/围肝门区 + 全尾叶切除16例((围肝门切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CA19-9值,以及术后1、3 a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联合半肝切除组与围肝门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705.5±54.3)mL vs (809.9±61.4)mL]、手术时间[(240.4±22.5)min vs (358.1±31.1)min]、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3% vs 18.8%)、术后3个月CA19-9值阴性率(88.2% vs 73.3%)以及术后1 a生存率(58.8% vs 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均是HCCA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前者具有更高的 R0 切除率及短期生存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makinetic enucleation surgery,PKEP术后患者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且采用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PKEP术后留置尿管,观察组行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重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8.40±23.10) min vs (67.40±29.80) min]、切除腺体重量[(54.90±16.60) g vs (61.20±21.50) g]、术中出血量[(31.70±13.60) mL vs (35.50±19.20) m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10.80±3.90) d vs (13.70±4.60) d]、住院费用[(1.06±0.49) d vs (1.3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2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早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0例)。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2组术前、术后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长[(140.32±12.31)min vs.(109.82±14.52)min],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5.12±1.07)d vs.(5.89±0.95)d,(7.89±1.24)d vs.(9.18±1.32)d],术中出血量少[(65.09±15.45)mL vs.(86.46±17.87)mL,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漏气发生率较高,术后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点间肺功能指标差异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融入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应用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应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t=5.300,P<0.001)及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t=6.030,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68±1.01)d vs.(3.21±1.13)d]、术后排便时间[(3.56±1.02)d vs.(4.55±1.21)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3.39±1.05)d vs.(4.14±0.99)d]、住院时间[(7.53±1.74)d vs.(9.28±2.1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的影响,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浅静脉血流速度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酸胀疼痛、下肢肿胀、色素沉着、下肢溃疡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心率[(75.26±10.85)次/min]、浅静脉血流速度[(2.23±0.69)cm/s]、VCSS评分[(7.46±3.64)分]、AVVQ评分[(6.82±3.41)分]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6.28%(7/36)]均低于对照组[(80.92±10.34)次/min、(2.74±0.95)cm/s、(9.72±3.57)分、(10.05±4.62)分、37.21%(16/36),均P<0.05],MAP[(95.48±8.65)mm Hg, 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91.47±8.97)mm Hg, P<0.05]。  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可减少血流动力学影响,改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骶管组(D组),每组45例,D组在全麻插管后进行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 C组不行骶管阻滞。同时对2组患儿进行麻醉深度监测Narcotrend指数维持在C2~D1(69~47),记录2组患儿麻醉前、骶管阻滞后5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拔管时、术后4、8、12、16及24 h婴幼儿疼痛评分(FLACC),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患儿术后在拔管时[(3.75±0.71)分vs.(5.84±0.97)分]、术后4 h[(3.02±0.50)分vs.(4.88±0.71)分]、8 h[(2.91±0.36)分vs.(4.53±0.75)分]时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0.05);苏醒时躁动评分[(2.44±0.54)分]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麦粒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麦粒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3.51±1.62)分vs.(1.76±0.54)分]、肿瘤坏死因子-α[(29.25±3.17)ng/L vs.(23.75±2.86)ng/L]、白细胞介素6[(25.36±2.14)ng/L vs.(17.56±1.57)ng/L]、基质金属蛋白酶-1[(0.75±0.24)ng/L vs.(0.59±0.18)ng/L]、组织蛋白酶D[(153.25±28.34)pg/mL vs.(128.32±21.04)pg/mL]、基质金属蛋白酶-9[(15.24±2.54)mg/L vs.(11.05±2.17)mg/L]、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1.82±0.28)pg/mL vs.(1.54±0.16)pg/mL]水平低。观察组Lyshol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纳布啡或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对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及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拟行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D组)和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D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的基础上,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5 min泵注完毕)后,ND组经静脉给予纳布啡0.1 mg/kg, SD组经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随后2组均使用丙泊酚维持麻醉。监测用药前、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穿刺活检时、检查结束时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检查期间丙泊酚用量、操作时间、苏醒时间、检查过程中麻醉效果分级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4、6 h VAS评分。结果 ND组支气管镜检查期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变化低于SD组(均P<0.05);2组患者丙泊酚用量[(210.4±30.3)mg vs.(232.2±58.5)mg]、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