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类能力,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方法病例组为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62例健康个体,收集他们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然后用随机森林对数据进行分类,用OOB误差率估计、五折交叉验证评价分类效果,借助随机森林中变量重要性评分(VIM)获得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果随机森林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代谢组学数据分类效果较好。病例组错分率为4.0%,对照组错分率为1.6%。OOB误差率估计为2.68%,五折交叉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9,并根据VIM筛选出15个重要的差异代谢物。结论将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与随机森林相结合,能够筛选出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代谢物,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类胃肠道中寄居着庞大复杂的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能在更高层次上揭示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关系,代谢组学相关技术能测量人体肠道生态系统某个时间点或整个时程的代谢动力学或代谢流.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相关技术在肠道菌群引起的人类疾病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菌群结构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6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A组)32例, 缓解期(B组)30例,健康对照(C组)34人。运用16SrRNA技术分析菌群差异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1) 另枝菌属A组丰度高于C组(F=2.575,P=0.017),硫杆菌属A组丰度低于C组(F=3.940,P=0.023);巨球型菌属A组、B组丰度高于C组(F=11.720,P < 0.001),毛螺菌属、粪球菌属A组、B组丰度低于C组(F=4.279、3.670,均P < 0.05);拟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酪酸梭菌属A组丰度高于B组(F=2.977、4.840、2.655,均P < 0.05),琥珀酸弧菌属A组丰度低于B组(F=6.190,P=0.003)。(2)小杆菌属与抑郁因子呈负相关(r=-0.269,P=0.034);巨单胞菌属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291,P=0.022);拟杆菌属与阳性因子成正相关(r=0.282,P=0.029)。  结论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菌群结构改变,且部分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低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1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病理组)和同期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A)的方法比较两组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代谢谱分离趋势明显,利用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课题组建立的标准品谱库鉴定了2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并对29个差异代谢物进行了ROC曲线绘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得出甘油曲线下的面积为0.937,丝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0.853,天冬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0.933,苏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0.823,色氨酸曲线下的面积为1。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低分子代谢产物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甘油、丝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以及色氨酸可能成为心房颤动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1H NMR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观察给予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后小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变化,并对其毒性机制进行解释。方法给药组灌服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采集血清进行1H NMR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小鼠血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川楝子毒性模型并收集数据后,运用PCA载荷图对磁共振氢谱和相关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和分类。结果 PCA三维得分图中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明显重叠部分,载荷图中显示最大变异代谢物,生物标志物变化明显,发现小鼠血清中参与能量代谢的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增加,甘氨酸等氨基酸水平明显上升,胆碱水平下降。结论结合小鼠体质量和血清生化指标,显示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遴选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41)和氨磺必利组(n=41),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8.
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广泛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等生理活动并能使整个人体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机体处于稳定、健康状态,它们在保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被发现与几十种疾病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代谢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他器官相关的身体功能,他们之间形成了“轴”,如肠脑轴、肠肾轴、肠皮轴、肠心轴等。大量研究证实肠脑轴主要与神经与精神疾病有关,其中肠道菌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的有效靶点,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潜在方法,故而本文主要就肠道微生物对精神分裂症的肠脑轴作用机制及对治疗的影响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9.
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危害大,有研究认为该类行为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有关[1]。为此本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为2003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首次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分裂症的诊断,年龄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符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1、3、6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疗效并相应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与各基线期PANSS和CGI-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齐拉西酮组,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人数分别为6例(9.68%)和7例(11.29%),改变不显著;利培酮组分别为5例(8.33%)和8例(13.33%),其中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同时存在患者代谢异常的改变,但齐拉西酮组患者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ey的含量以及比较各组的Hcy异常增高率。结果疾病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疾病组治疗后Hey水平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疾病组Hcy异常增高率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P〈0.05)。男性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对男女患者的Hcy异常增高率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监测及药物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例(患者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对照组500例,均来自2011年度健康体检职工。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两组之间血尿酸浓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7.8,P<0.01),患者组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文中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差异miRNA表达谱,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lashTag TM Biotin RNA芯片技术和SAM软件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3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hsa-miR-1281上调,表达倍数变化为1.50881;hsa-miR-2861、hsa-miR-638下调,表达倍数变化分别为0.64193和0.51624。实时定量PCR结果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受试者hsa-miR-2861与hsa-miR-638表达下调,分别为[(0.037±0.037) vs (3.159±2.761),χ2=4.089, P<0.05]及[(0.006±0.006) vs (0.689±0.314),χ2=4.083, P<0.05],hsa-miR-128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呈高表达[(1.221±0.041) vs (0.145±0.036),χ2=5.33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谱,miR-1281、miR-2861和miR-638可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的性激素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首发及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使用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雌二醇(E2)、孕酮(Prog)、睾酮(T)、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检测和BPRS评定。结果:与首发男性患者相比,复发男性患者的基线Prog水平较高,T水平较低,治疗后T水平仍低于首发患者;与首发女性患者相比,复发女性患者的基线E2、T水平较低,PRL水平较高,治疗后E2、Prog、LH水平低于首发患者,PRL水平仍高于首发患者。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的性激素水平均有差异,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和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67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健康人进行了产科并发症调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以病例组产科并发症阳性数目的平均数为界,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2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的持续错误数高于阴性组[(47.14±23.69)分,(35.87±21.95)分,P<0.05];阳性组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低于对照组[(3.00±2.02)分,(4.69±1.64)分,(0.42±0.24)分,(0.59±0.20)分,P<0.05],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高于对照组[(54.6±23.70)分,(34.35±21.09)分,(47.14±23.69)分,(26.49±19.05)分,(36.90±41.01)分,(22.43±20.48)分,P<0.05];阴性组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低于对照组[(3.72±2.01)分,(4.69±1.64)分,(0.51±0.23)分,(0.59±0.20)分,P<0.05],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高于对照组[(44.38±22.77)分,(34.35±21.09)分,(35.87±21.95)分,(26.49±4-19.05)分,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害和产科并发症有关,产科并发症加重了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损害,但并不是执行功能损害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及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显效率70.8%,有效率87.5%,利培酮组显效率62.5%,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NSS阴性量表及CDSS减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高于利培酮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氨磺必利组37.5%,利培酮组4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泌乳素及体重方面的影响,氨磺必利组影响更小。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氮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重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哌罗匹隆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哌罗匹隆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4、8、12周疗效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用药前,两组BP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4、8、12周,观察组BPR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甲功五项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4、8、12周后,两组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SH、T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T3和FT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哌罗匹隆,可有效调节甲功五项激素水平,促使甲状腺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泌乳素(PRL)含量和认知功能与正常人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各8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运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PRL含量。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RBAN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PRL含量与RBANS总分及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因子分呈负相关(r=-0.423、-0.271、-0.352,P<0.05),PRL含量与即刻记忆、注意及延时记忆无相关性(P>0.05)。PRL含量均进入以RBANS总分、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RL含量可以分别解释RBANS总分变异的25.70%、视觉广度因子分变异的14.70%、言语功能因子分变异的19.6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RL含量的升高和认知功的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的异常与其认知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李培轩  蔡旭明  陈仁德  周燕  刘峰  蔡敏 《吉林医学》2009,30(17):1904-190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症状,为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首次发作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发病前持续6个月的相关早期症状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已经存在一些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早期症状,尤以睡眠障碍、敏感多疑、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情绪不稳、责任心下降、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注意力障碍等较为明显,发生率>50%。结论:精神分裂症其病程常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性,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治临床上就显得极为重要。早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和识别,是进行早期诊治干预的基础,对延缓疾病发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