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从南阳市区4所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及县区4所幼儿园中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向其家长发放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对561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共回收540份有效问卷。对儿童行为(SDQ总分)与性别、年级、母亲父亲学历、睡眠环境、养育观念、睡眠模式及CSHQ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SHQ总分平均为(48.60±7.81),SDQ总分平均为(14.96±3.12)。单因素分析显示SDQ总分大于17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χ2=62.998, P<0.001)、睡眠环境(χ2=23.996, P<0.001)、父母养育观念是否一致(χ2=45.171, P<0.001)、养育风格(χ2=7.991, P=0.018)、平均睡眠时长(χ2=100.510, P<0.001)、夜间睡眠时长(χ2=71.370, P<0.001)、午休时长(χ2=139.795, P<0.01)、夜间就寝时间 (χ2=29.404, P<0.001)、CSHQ总分(χ2=28.484, P<0.001)有关。平均睡眠时长与活动过度呈负相关(r=-0.106, P=0.014)。平均睡眠时间短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6,95%CI:1.713~5.775)。CSHQ总分(r=0.473, P≤0.001)、睡眠持续时间(r=0.128, P=0.003)、睡眠阻抗(r=0.126, P=0.003)、睡眠焦虑(r=0.156, P≤0.001)、睡眠呼吸障碍(r=0.124, P=0.004)、睡眠觉醒(r=0.370, P≤0.001)与SDQ得分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持续时间(OR=3.232,95%CI:3.107~3.361、睡眠焦虑(OR=1.257, 95%CI:1.116~1.417)、睡眠呼吸障碍(OR=1.861,95%CI:1.459~2.373、睡眠觉醒(OR=3.146,95%CI:2.937~3.369)是影响SDQ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平均睡眠时长、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阻抗、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及CHSQ总分与SDQ得分相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时SDQ分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的类型,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与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5月对芜湖市9所幼儿园1 912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自编食物频率表(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评估儿童的饮食模式,运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运用二分类非条件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总检出率为51%。儿童饮食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累计贡献率为48.23%。“加工零食型”高分组儿童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分组儿童(χ2=10.247,P<0.001)。“健康营养型”高分组与中分组儿童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均低于低分组儿童(P<0.012 5)。适量摄入粗粮、豆制品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低于摄入少的儿童(χ2=9.364,P=0.001)。“蛋奶型”饮食不同组别的儿童情绪与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营养型”饮食(OR=0.635,95%CI:0.481~0.839)、适量摄入粗粮、豆制品(OR=0.734,95%CI:0.592~0.910)是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加工零食型”饮食(OR=1.522,95%CI:1.126~2.056)可增加儿童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结论 饮食模式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密切相关,“健康营养型”和适量粗粮、豆制品的食物摄入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的影响,为改善儿童睡眠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6月随机抽取芜湖市7所幼儿园,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利用Green 综合评分评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使用父母行为问卷(PBI)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睡眠情况。结果 共调查了2 201名学龄前儿童,男童睡眠行为总分为49.79±4.65,女童为49.80±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共有14.54%儿童(n=320)存在睡眠问题,存在睡眠问题的儿童其父、母亲敌意/强制教养方式的得分高于无睡眠问题组的得分(t=6.31,5.58,P<0.001),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得分低于无睡眠问题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得分越高,越增加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OR=1.04,95%CI:1.01~1.06、OR=1.04,95%CI:1.02~1.07),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方式减少儿童睡眠不良发生的风险(OR=0.98,95%CI:0.96~1.00)。家庭因素中本次研究仅发现家庭距主干道距离过近(≤50 m)可增加儿童睡眠不良的发生(OR=1.68,95%CI:1.07~2.63)。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家长在于学龄前儿童相处时应采用更积极的教养方式,其次,家庭距主干道距离也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应做好居民住宅的相关规定,为保障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某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将该县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个幼儿园。对抽中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包括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基本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10名儿童中有396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55.8%(轻度30.3%,重度25.5%)。男童和女童相比感觉统合失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688,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男童感觉统合失调风险较女童更大(OR=1.636,95%CI:1.177~2.273,P=0.003),膳食情况中吃零食(OR=1.672,95%CI:1.158~2.412,P=0.006)、挑食(OR=1.535,95%CI:1.097~2.147,P=0.012)是SID的危险因素;爱运动是SID的保护因素(OR=0.460,95%CI:0.253~0.836,P=0.011)。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越小(OR=0.769,95%CI:0.632~0.934,P=0.008)。结论 本研究显示山区县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性别、年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相关,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前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与情绪行为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 2019年4—6月,在京津冀地区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区域3 623名学前儿童进行睡眠状况及情绪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京津冀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困难检出率为10.93%,情绪行为困难异常男生比例(12.84%)显著高于女生(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P<0.001)。存在1种及以上睡眠障碍的比例为45.27%。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异态睡眠(OR=1.92,95%CI:1.07~3.21)对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关系,睡眠情况的自己睡觉(OR=0.61,95%CI:0.35~0.96)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联; 女生异态睡眠(OR=2.52,95%CI:1.24~4.36)和睡眠不安(OR=4.96,95%CI:1.26~19.03)对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关系,睡眠充足(OR=0.51,95%CI:0.26~0.79)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联。结论 京津冀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和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且睡眠与情绪行为问题存在密切关联并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学龄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村地区对442名柯尔克孜族3~6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及检测。结果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总检出率为18.10%(80/442),其中轻度为12.22%、中度为4.30%、重度为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补铁(OR=2.026,95%CI:1.038~3.944)、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OR=2.352,95%CI:1.111~5.011)、挑食(OR=3.997,95%CI:1.318~12.108)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19年石家庄各区县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数据,采用我国2005年九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标准作为参考值,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结果 1)共收集49 644例学龄前儿童的有效体检数据,其中男童25 885例(52.1%),女童23 759例(47.9%)。2)其中体重过轻(<P3)的儿童有1 212人(2.4%),体重过重(<P97)的5 353人(10.8%);身高过矮(<P3)的儿童有1 497人(3.0%),身高过高(>P97)的儿童有6 876人(13.9%)。3)母儿ABO血型不符(OR=0.671,95%CI:0.481~0.935,P=0.019)、出生体重偏低(OR=0.546,95%CI:0.443~0.674,P<0.001)、出生时身高偏低(OR=0.335,95%CI:0.272~0.414,P<0.001)是学龄前儿童身高过矮的独立相关因素;出生时身高过矮(OR=0.330,95%CI:0.269~0.404,P<0.001)、体重过轻(OR=0.330,95%CI:0.269~0.404,P<0.001)是学龄前儿童体重过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与2005年九市的标准相比较,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高于全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不良受到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三级预防及孕产期高危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10.
了解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5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扬州市7所托幼机构2 531名在园儿童家庭基本信息及儿童最近一周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结果 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发生率为7.8%,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中挑食的发生率最高,为25.2%(637/2 531),男童高于女童(27.5% vs. 22.5%,P<0.05),其次为进餐速度快,为18.8%(477/2 531),男童高于女童(20.9% vs.1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食偏咸(OR=2.05,95%CI:1.26~3.34)、偏油腻(OR=1.96,95%CI:1.22~3.16)食物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进餐速度慢是保护性因素(OR=0.31,95%CI:0.23~0.42,P<0.001),不同的饮食模式对学龄前儿童体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扬州市学龄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肥胖相关,应采取措施如改变家庭不良的饮食行为等,从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特点的相关性,为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1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 CFSS-D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畏惧水平,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pfostran for Children, EMBU-C)评估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 CPTS)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2例学龄前儿童CFSS-DS总分(45.62±6.57)分,其中165例有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52.88%(165/312)。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饮食行为问题,并对该群体中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4月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PEBQ)对150例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饮食行为问题展开评估,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两者关系。结果 学龄前ASD儿童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86.0%)、社会行为问题(72.7%)、多动问题(51.3%)。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主动进食能力不足(83.3%)、挑食(57.3%)、情绪性进食(42.0%)。品行问题是学龄前ASD儿童食物响应问题(OR=3.48, 95%CI:1.04~11.63)和情绪性进食(OR=6.11, 95%CI:1.56~23.86)的危险因素。社会行为问题是学龄前ASD儿童挑食(OR=3.07,95%CI:1.40~6.74)和主动进食不足(OR=5.32,95%CI:1.25~22.70)的危险因素,多动问题是学龄前ASD儿童挑食(OR=3.40,95%CI:1.65~7.00)和不良饮食习惯(OR=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少年就寝时间、晨起时间及睡眠节律模式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睡眠的健康效应及预防和干预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9年使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6个行政区4 93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采用《青少年睡眠卫生评估量表修订版》(M-ASHS)进行睡眠评估,采用青少年行为与健康问卷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青少年中睡眠习惯和心理行为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调查了4 966名11~20岁的青少年。青少年睡眠卫生评估量表修订版(M-ASHS)用来测量其睡眠状况及行为习惯。儿童长处和不足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用来评估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46.4%工作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 h,7.6%周末平均睡眠时间少于8 h,47.5%工作日入睡时间晚于22:00点,39.8%周末入睡时间晚于22:30,45.2%周末觉醒时间晚于8:00,22.55%睡眠规律性差;8.7%的青少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在控制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工作日平均睡眠时间少于8 h/d (OR=1.77,CI:1.13~2.76,P=0.012),周末的平均睡眠时间少于8 h/d(OR=1.65,CI:1.12~2.43,P=0.011),工作日入睡时间晚于22:00点(OR=1.73,CI:1.30~2.31,P<0.001),周末入睡时间晚于22:30点(OR=1.37,CI:1.07~1.77,P=0.014),周末的觉醒时间晚于8点(OR=1.30,CI:1.02~1.66,P=0.032),睡眠不规律(OR=3.11,CI:2.41~4.01,P<0.001)等5个睡眠习惯变量与青少年心理问题显著相关。结论 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睡眠卫生教育,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特别是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