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护理中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98例SU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干预2周后,对比2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随访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每日漏尿次数[(1.52±0.11)次vs. (3.06±0.18)次]、ICIQFLUTS评分[(35.12±1.62)分vs. (40.65±2.5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5±5.49)分vs. (70.16±3.84)分],且2组社交限制评分[(20.62±3.62)分vs. (14.28±1.64)分]、日常生活限制评分[(35.62±4.85)分vs. (30.16±2.22)分]、心理影响评分[(40.52±4.55)分vs. (33.25±2.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知信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SUI患者尿失禁症状,降低漏尿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微信群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采取面对面和发送纸质材料进行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微信群护理干预,采取定期推送文字、图片和小视频等形式的小知识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与患者产生互动,解答患者的疑问。检查前1 d晚上和检查当天,微信群多次推送服用泻药时间,提高胃肠道清洁质量。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状况(SAS评分)、胃肠道准备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肠道清洁度(BBP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饮食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BBP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是(8.62±0.31)分、(97.16±2.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3±0.26)分和(92.08±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微信群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肠道清洁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收治的脑卒中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接受基础性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护理依从度、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度97.87%高于对照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知识掌握评分(75.16±1.52)分、信念态度评分(76.95±1.74)分、行动评分(79.25±1.68)分评分高于对照组[(71.54±1.47)分、(69.56±2.42)分、(73.16±2.74)分, 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知识掌握度(23.68±2.45)分、护理技能(25.19±1.47)分、营养状况(24.10±0.98)分、意识状态(22.42±1.41)分高于对照组[(18.16±1.84)分、(14.58±2.34)分、(16.82±1.76)分、(18.62±2.05)分,均P<0.05];2组护理前呼吸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为脑卒中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目标管理理论下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依从度,也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2组乳腺癌患者的健康行为、生存质量、负性情绪及性心理负担改善的情况。  结果  经护理干预,对照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积分高于干预前,症状总积分和SA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功能性项目各指标积分高于干预前,症状总积分和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健康行为各个维度、生存质量功能性项目(除社会功能)的积极(或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症候总积分[(41.62±17.27)分]低于对照组[(48.46±19.04)分],干预组SAS、SDS评分及第二性征消失、女性魅力减退、性生活不适应和性生活交流障碍等性心理负担指标的担心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及性心理负担,增加健康行为,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 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心理状态,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估表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依从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 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3.62)分,高于对照组的(80.46±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行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依从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徐欢  霍蕊  许婉红  李慧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624-1627
  目的  探讨动态交替式气垫床联合营养支持对外伤性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PI)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外伤性危重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行营养支持联合动态交替式气垫床护理,对照组患者行营养支持联合喷气式气垫床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PI前期表现发生率、PI发生率、昏迷与健康状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压力性损伤,对照组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1期3例,2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0)。2组患者Braden评分在时间、组别、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5、7 d时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13.87±1.18)分vs. (13.11±1.38)分; (14.79±1.80)分vs.(13.73±1.86)分,均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8.11±1.74)分vs.(6.83±1.43)分]及APACHEⅡ评分[(16.68±3.01)分vs.(19.16±3.26)分,均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营养支持联合动态交替式气垫床对外伤性危重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结论  营养支持联合动态交替式气垫床对外伤性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感染患者150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骨科创伤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失败率、创口愈合时间、负性情绪症状、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VSD失败率为8.00%,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SDS、SA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VAS评分为(2.11±0.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2±1.02)分,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  结论  实施预防骨科创伤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行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机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8年5月—2021年5月龙游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和2~4周进行康复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康复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61±1.87)分vs.(8.95±2.09)分,P<0.05];2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3.06±6.34)分vs.(64.15±4.78)分,P<0.05];2组患者BI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8.35±6.83)分vs.(57.11±7.29)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71.11%,P<0.05)。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干预措施在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4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保守治疗的86例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0例,予以强化心理干预;对照组共46例,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发病8周后的抑郁、焦虑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8周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48.28±4.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0±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8周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0.73±4.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8±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75±11.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5±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强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中青年基底节出血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还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全面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照常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分析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为(22.11±1.21)分、(19.47±4.01)分,对照组为(37.12±4.01)分、(35.25±3.35)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肌少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胫前屈肌、肱二头肌厚度与健侧、患侧握力,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肌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8%,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骨骼肌超声(M-US)显示对照组胫前屈肌为(1.78±0.36)cm,观察组为(2.06±0.48)cm;对照组肱二头肌为(2.36±0.58)cm,观察组为(2.64±0.63)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侧、患侧握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4.62±0.73)分、HAMD评分为(4.73±0.82)分,均低于对照组[(5.03±0.84)分、(5.19±0.87)分,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运用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可降低肌少症发生率,改善其骨骼肌厚度和握力,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脚踏车运动疗法与加巴喷丁治疗血液透析伴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患者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行血液透析合并RLS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采用脚踏车运动疗法与加巴喷丁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国际下肢不宁腿综合征等级评估量表(IRL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03±1.83)分vs.(13.64±2.11)分,(4.12±1.11)分vs.(5.99±0.94)分,(7.03±0.75)分vs.(9.13±0.8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SF-36)心理维度评分和SF-36生理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12±6.22)分vs.(70.04±5.33)分,(79.98±7.48)分vs.(69.82±6.32)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采用脚踏车运动疗法与加巴喷丁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伴RL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诊疗中心自2020年开始实施基于循证的精准护理模式,实施前将2019年4-12月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1-8月实施后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9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 年龄1~8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骶管组(D组), 每组45例, D组在全麻插管后进行骶管穿刺, 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 C组不行骶管阻滞。同时对2组患儿进行麻醉深度监测Narcotrend指数维持在C2~D1(69~47), 记录2组患儿麻醉前、骶管阻滞后5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拔管时、术后4、8、12、16及24 h婴幼儿疼痛评分(FLACC), 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 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 D组患儿术后在拔管时[(3.75±0.71)分vs.(5.84±0.97)分]、术后4 h[(3.02±0.50)分vs.(4.88±0.71)分]、8 h[(2.91±0.36)分vs.(4.53±0.75)分]时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 < 0.05);苏醒时躁动评分[(2.44±0.54)分]明显低于C组[(3.29±0.69)分], 躁动发生率(6.67%)低于C组(22.22%, 均P < 0.05);2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心率、MAP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骶管阻滞可以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儿童心理科门诊收治的7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每组36例.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合肥京东方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理念)和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前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疼痛情况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VAS评分),活动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00% vs. 18.18%, P < 0.05),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0.67±0.65)分vs. (2.67±0.48)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5.84±0.71)d vs. (11.90±1.42)d, P < 0.05],膝关节术后活动度较对照组高[(92.48±2.42)分vs. (79.27±2.85)分, 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膝关节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程增艳  张平  王詠  彭敏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38-2142
  目的  比较真实动作与规定动作体验对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2021年11—12月协和深圳医院精神科招募26名抑郁患者,按随机区组分别进入实验组与控制组,每组13例。实验组进行真实动作体验,控制组进行规定动作体验。体验前后采用压力感知量表、内感受性知觉多维评估量表、海德堡状态问卷、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测评。  结果  相较于前测,实验组后测的压力感知显著改善[(2.89±0.97)分vs.(3.84±0.94)分,P < 0.001],幸福感显著提高[(3.51±1.04)分vs.(4.10±0.89)分,P < 0.001],内感受性知觉显著增强[(3.70±0.59)分vs.(4.37±0.63)分,P < 0.001];控制组压力感知显著改善[(3.17±0.72)分vs.(3.59±0.67)分,P=0.003],幸福感显著提高[(3.50±0.82)分vs.(4.04±0.95)分,P=0.006],实验组相较于控制组,压力感知(t=2.394, P=0.023)与内感受性知觉(t=2.400, P=0.025)的改善更显著。内感受性知觉完全中介了动作方式对压力感知的影响(中介效应值为0.243,P < 0.05,占总效应的46%)。  结论  基于舞蹈治疗的动作体验能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内感受性知觉的中介作用可能是真实动作相较于规定动作更有利于抑郁患者减轻压力感知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与研究将镜像疗法(MT)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和价值,旨在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NMES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MES联合MT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FMA-LE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测量,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和FMA-LE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BS评分:(30.78±6.03)分vs. (26.65±5.22)分;FMA-LE评分:(18.53±3.42)分vs. (16.43±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BS=2.634,P=0.011;tFMA-LE=2.929,P=0.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43,P=0.005)。  结论  将镜像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下肢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