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究乙酰紫草素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1 μg/mL、2 μg/mL、4 μg/mL和8 μg/mL的乙酰紫草素干预HL-60细胞24 h和48 h,CCK-8实验检测乙酰紫草素对HL-60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转录调节因子p53、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膜蛋白转铁蛋白受体1(TFR1/CD71)、铁蛋白重链1(FTH1)]的表达水平;采用GSH/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乙酰紫草素干预HL-60细胞24 h后细胞内GSH、GSSG的含量变化;采用4 μg/mL的乙酰紫草素和0.1 μmol/L细胞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共同干预HL-6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p53、XCT、GPX4、CD71、FTH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DMSO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乙酰紫草素对HL-60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乙酰紫草素显著升高p53和CD7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XCT、GPX4和FTH1的表达水平,其中4 μg/mL乙酰紫草素干预HL-60细胞24 h,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最明显;乙酰紫草素显著减少GSH的含量(P<0.000 1),显著提高GSSG/GSH的比值(P<0.000 1);Fer-1将显著升高的p53和CD71以及显著降低的XCT、GPX4和FTH1的表达水平逆转。结论:乙酰紫草素一方面可能通过上调p53的表达,抑制XCT的表达,减少GSH含量,进而抑制GPX4的表达,促进HL-60细胞发生铁死亡;另一方面通过上调CD71(TFR1)的表达,下调FTH1的表达,从而影响HL-60细胞内铁稳态促进铁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别以吡格列酮(0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和吉西他滨(50 μmol/L)作用0 h、12 h、24 h、48 h、72 h后,采用CCK-8检测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72 h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48 h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48 h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 μmol/L吡格列酮相比,吉西他滨及各剂量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24 h、48 h、72 h的OD值均降低(P<0.05);48 h 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p-ER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细胞逐渐收缩,细胞核逐渐碎裂。与50 μmol/L吉西他滨组相比,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24 h、48 h、72 h的OD值均升高(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降低(P<0.05);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48 h 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p-ER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升高(P<0.05);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48 h 的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降低(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上调MAPK/ERK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Apatinib)是否通过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WWOX)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4 μmol/L、8 μmol/L、16 μmol/L、32 μmol/L Apatinib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 24 h、48 h、72 h后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WWOX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在HEC-1中转染pcDNA3.1-WWOX,或转染si-WWOX并用16 μmol/L Apatinib进行处理,采用上述方法评估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情况。结果:Apatinib明显降低HEC-1细胞活性(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Apatinib显著增加HEC-1细胞凋亡率及p21、Bax蛋白表达量(P<0.05),呈剂量依赖性;Apatinib明显降低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量(P<0.05),呈剂量依赖性;16 μmol/L Apatinib显著减少HEC-1细胞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表达量(P<0.05),明显提高E-cadherin、WWOX蛋白表达量(P<0.05)。过表达WWOX明显降低HEC-1细胞中Cyclin D1、Bcl-2、MMP-2蛋白表达量、细胞活性、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P<0.05),提高p21、Bax、E-cadherin、WWOX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P<0.05)。抑制WWOX表达逆转了Apatinib对HEC-1细胞中Cyclin D1、Bcl-2、MMP-2蛋白表达量、细胞活性、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以及逆转了其对p21、Bax、E-cadherin、WWOX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阿帕替尼通过调控WWOX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有不同浓度(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姜黄素的培养基培养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12 h、24 h、36 h、48 h、72 h、96 h,应用MTT实验观察姜黄素对B-CPAP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含有不同浓度姜黄素的培养基培养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36 h、48 h、72 h、96 h,应用Annexin V/PI染色评价姜黄素诱导B-CPAP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姜黄素对ERK通路、Bax、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的姜黄素培养甲状腺癌B-CPAP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浓度下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逐渐增高(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相同时间点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亦逐渐增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培养72 h后,B-CPAP细胞的H-Ras、p-Raf-B、p-ERK1/2、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Ras蛋白、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及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VA)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基因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3.25 μmol/L、6.25 μmol/L、12.5 μmol/L、25 μmol/L、50 μmol/L)SVA处理细胞,以0 μmol/L SVA为空白组(Con组)。采用MTT法检测SVA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筛选SVA最适浓度(SVA组)用于后续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2、4、6、8 Gy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将Chk1阴性对照质粒、Chk1 siRNA分别转染至Hela细胞,分别命名为si-NC、si-Chk1组;重组pcDNA 3.1/Chk1基因过表达质粒及空载体对照质粒分转染至SVA组细胞中,分别命名为SVA+pcDNA-Chk1组、SVA+pcDNA组。采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h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结果:随着SVA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SVA浓度为12.5 μmol/L时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约为50%,以此用作后续实验研究。SVA组Hela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on组,且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Hela细胞存活分数明显降低(P<0.05);SVA处理Hela细胞后可显著降低Ch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si-Chk1组Hela细胞中Chk1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分数均显著低于si-NC组(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SVA+pcDNA-Chk1组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SVA+pcDNA组(P<0.05),细胞存活分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SVA可通过下调Chk1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促使细胞凋亡,同时能够增强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转移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情况及米非司酮对HO-8910PM细胞水解基质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0-8910PM卵巢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情况;采用水解空斑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HO-8910PM细胞的体外水解人血浆基质蛋白空斑的变化.结果HO-8910PM细胞MMP-10及MMP-9表达较高,MMP-2表达较低;10 μmol/L、20μmol/L米非司酮培养48小时可显著降低具有蛋白水解作用的HO-8910PM细胞的百分比(P<0.01),而5 μmol/L米非司酮组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5 μmol/L、10 μmol/L、20μmol/L)明显缩小HO-8910PM细胞的平均水解空斑面积.结论HO-8910PM细胞可表达MMP-10、MMP-9、MMP-2;米非司酮可抑制HO-8910PM细胞体外水解基质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NA干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建立RNA干扰下调Nrf2 表达的Eca-109食管癌细胞(Si-Nrf2),并构建阴性对照组细胞(Si-control)。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下调Nrf2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细胞放射敏感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48h 后,Si-Nrf2细胞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09±0.013,Si-control细胞中则为0.852±0.07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control细胞比较,下调Nrf2 表达水平后的Si-Nrf2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多、侵袭转移能力降低,放疗敏感性增高,血红素加氧酶(HO-1)、抗凋亡蛋白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 Nrf2可能通过调控HO-1、Bcl-2及MMP-9蛋白表达参与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放疗敏感性这一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在槲皮素抑制异烟肼(INH)诱导的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INH组(10 mmol/L INH)、单独槲皮素组(50 μmol/L槲皮素)、槲皮素保护组(10 mmol/L INH+50 μmol/L槲皮素),各组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状态。Western blot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评价细胞内Nrf2/ARE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NH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降低(P < 0.01);与INH组相比较,槲皮素保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减少(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INH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槲皮素保护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NH组(P < 0.01)。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INH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这可能与槲皮素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活性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隐丹参酮(ICTS)对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采用0、5、10、20 μmol/L ICTS处理24、48、72 h后, 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ICTS抑制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ICTS处理后胃癌细胞中Cyclin D1、Bcl-2、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0、5、10、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789±0.048)%、(16.74±1.55)%、(33.58±2.26)%、(54.62±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10、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184±0.023)%、(12.76±1.73)%、(32.95±2.47)%、(53.80±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BGC-823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62±2.61)%、(55.08±2.35)%、(59.7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80±2.65)%、(55.76±2.47)%、(61.83±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78.34±7.13)%和(79.57±7.3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S处理组BGC-823、SGC-7901凋亡率分别为(24.78±3.42)%和(28.76±4.2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TS通过增加p53、p21表达,降低Cyclin D1和Bcl-2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G0/G1阻滞和凋亡,发挥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甲状腺癌细胞株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表达、吸碘能力的影响,为ATRA用于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10^-4mol/L)的ATRA处理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48h后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NISmRNA表达,γ-计数仪检测细胞吸碘能力。结果:ARTA浓度在(0~10%-5)mol/L范围内,细胞NIS基因表达及吸碘能力随ARTA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当ARTA浓度达10%-4mol/L时,增加与前一浓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可上调甲状腺癌FTC-133细胞NIS基因表达,增强其吸碘能力,而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顺铂通过引起宫颈癌细胞铁死亡进而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耐药性的机制。方法:使用5μmol/L顺铂处理顺铂耐药宫颈癌细胞Hela/R一定时间后,采用qRT-PCR法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使用ELISA试剂盒和荧光染色法测定铁死亡后的Hela/R细胞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情况。将顺铂处理过的Hela/R细胞和M2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激活情况。将共培养后的巨噬细胞和Hela/R细胞共孵育,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情况。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顺铂可引起Hela/R细胞的铁死亡,抑制其铁死亡抑制基因Slc40a1、Slc7a11、Slc3a2、Gpx4、Fth1、Blvrb的mRNA表达(P<0.05),上调铁死亡诱发基因Slc5a1、Tfrc的mRNA表达(P<0.01)。铁死亡Hela/R细胞释放损伤相关模式分子HMGB1,诱导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CD80、CD86和CD40平均荧光强度提升,增强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Hela/R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顺铂通过引起宫颈癌细胞的铁死亡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进而达到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质酮(corticosterone)对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诱导黑色素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10μmol/L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Erastin、皮质酮处理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分别用铁离子比色法、谷胱甘肽(glutathione reduced, 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铁离子、GSH和MDA的含量,通过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tin组、皮质酮组和Erastin+皮质酮组的细胞活性在处理48、72 h后显著下降(P<0.05)。电镜结果发现Erastin组、皮质酮组、Erastin+皮质酮组发生线粒体缩小,结构紧密,嵴减少或消失,Erastin+皮质酮组甚至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变。Erastin组、皮质酮组和Erastin+皮质酮组细胞内铁、MDA、RO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gambogic acid,GNA)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迁移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5 μmol/L浓度组、50 μmol/L浓度组和100 μmol/L浓度组,进行细胞培养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24 h、48 h和72 h时间段的增殖抑制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E-cadherin和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25 μmol/L浓度组、50 μmol/L浓度组和100 μmol/L浓度组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增殖率在不同时间段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增殖抑制率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25 μmol/L浓度组、50 μmol/L浓度组和100 μmol/L浓度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段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凋亡率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25 μmol/L浓度组、50 μmol/L浓度组和100 μmol/L浓度组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迁移数量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减少,细胞迁移数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GNA浓度越高,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越高,处于G2/M和S期的细胞比例越低;25 μmol/L浓度组、50 μmol/L浓度组和100 μmol/L浓度组Bcl-2、NF-κB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5 μmol/L浓度组、50 μmol/L浓度组和100 μmol/L浓度组Bax、E-cadherin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GNA能够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改变癌细胞的周期分布降低癌细胞的增长,其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屈小微  张毅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08-2412
目的:探讨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蛇床子素对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蛇床子素对其周期阻滞情况;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蛇床子素对LNCaP细胞衰老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SKP2、p27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对LNCaP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P<0.05);EdU结果发现药物处理组细胞在荧光电镜下观察增殖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逐渐减少,当蛇床子素浓度为150 μmol/L时,增殖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30%(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当蛇床子素浓度为100、150 μmol/L时,阻滞于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多,并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P<0.05);药物处理组细胞于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蛇床子素浓度为150 μmol/L时,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随着蛇床子素浓度的增加,衰老相关蛋白SKP2的表达减少、p27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以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并进一步诱导其衰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甘蓝提取物(purple cabbage extract,PCE)对X线照射后舌癌细胞的双向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及人正常口腔黏膜HOK细胞分为Tca8113细胞对照组(Tca CON)、Tca8113细胞10 μmol/L PCE组(Tca PCE-10 μmol/L)、Tca8113细胞50 μmol/L PCE组(Tca PCE-50 μmol/L)、Tca8113细胞照射组(Tca IR)、Tca8113细胞照射加10 μmol/L PCE组(Tca IR+PCE-10 μmol/L)、Tca8113细胞照射加50 μmol/L PCE组(Tca IR+PCE-50 μmol/L)及HOK细胞对照组(HOK CON)、HOK细胞10 μmol/L PCE组(HOK PCE-10 μmol/L)、HOK细胞50 μmol/L PCE组(HOK PCE-50 μmol/L)、HOK细胞照射组(HOK IR)、HOK细胞照射加10 μmol/L PCE组(HOK IR+PCE-10 μmol/L)、HOK细胞照射加50 μmol/L PCE组(HOK IR+PCE-50 μmol/L)。MTT实验检测加入不同浓度PCE对舌癌细胞Tca8113及正常口腔黏膜HOK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6 MeV X 线直线加速器照射后(6 Gy)PCE对Tca8113及HOK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实验检测在加入不同浓度PCE作用下对照射后Caspase 3及Caspase 9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PCE可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其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CE对正常口腔黏膜HOK细胞增殖无明显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对于Tca8113细胞,PCE显著提高了照射后Tca8113细胞凋亡率(P<0.05);但对于HOK细胞,PCE显著降低了照射后HOK细胞凋亡率(P<0.05)。qRT-PCR结果显示,对于Tca8113细胞,照射给药组(加10 μmol/L PCE组、加50 μmol/L PCE组)Caspase 3及Caspase 9的表达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上调(P<0.05);对于HOK细胞,照射给药组(加10 μmol/L PCE组、加50 μmol/L PCE组)Caspase 3及Caspase 9的表达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PCE通过调节凋亡通路对舌癌Tca8113细胞起到放射增敏的作用,对正常口腔黏膜细胞起到放射防护作用,即PCE对X线照射后舌癌细胞起到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19-2822
目的: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和Bcl-2、Bcl-x1、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AZD8330对Raji细胞进行处理,通过CCK-8对其细胞存活率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凋亡的情况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法对Bcl-2、Bcl-x1、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测定,且通过RT-PCR法对Bcl-2、Bcl-x1、caspase-3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经0.50、1.00、5.00、50.00、100.00 μmol/L的AZD8330处理1、2、3 d后,随着AZD8330作用时间的增加与浓度的提高,Raji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并且各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别经0.50、1.00、5.00、50.00、100.00 μmol/L的AZD8330处理1、2、3 d后,Raji细胞出现凋亡,并且随着AZD8330作用时间的增加与浓度的提高,其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与浓度的提高,Bcl-2、Bcl-x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均<0.05);并且,Bcl-2、Bcl-x1 mRNA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AZD8330可能利用阻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对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进行诱导,并对其细胞增殖进行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clerodendrum bungei,TFCB)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臭牡丹总黄酮溶液干预人胃癌SGC7901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修复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Keap1、Nrf2及ma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剂量组TFCB均显著抑制了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随着药物干预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干预组TFCB处理后Nrf2及ma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Kea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但Keap1、Nrf2及maf mRNA表达量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高中剂量干预组TFCB处理后Nrf2及ma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亦显著下降,Kea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且在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间Keap1、Nrf2及ma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CB可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FCB阻滞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抑制通路蛋白及mR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满聪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684-3688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Survivin表达对131I抑制甲状腺癌FTC-133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Survivin-siRNA及其阴性对照NC-siRNA转染至干扰组和NC组细胞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131I孵育后,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urvivin对FTC-133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DK2、Cyclin E、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Survivin-siRNA成功沉默FTC-133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FTC-13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细胞凋亡,并下调细胞中CDK2、Cyclin E和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131I孵育后,干扰组细胞中的上述变化较NC组明显增强。结论:沉默Survivin表达可提高131I对FTC-13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DK2、Cyclin E、Bcl-2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