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细胞活化V结构域免疫球蛋白抑制因子(VISTA)是一种新型免疫检查点蛋白,具有与B7家族相似但独特的结构。VISTA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髓系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肿瘤中,VISTA可能通过调节髓系细胞和T细胞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VISTA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已有多种VISTA拮抗剂正在研发中。然而对VISTA分子机制和在免疫治疗中的确切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VISTA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可能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肿瘤的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免疫检查点是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的免疫分子,主要分布在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新的免疫检查点如B7-CD28、TIM-3、LAG-3、VISTA和CD40抑制剂正在研究.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预测因子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摘要] 免疫检查点通过双信号机制调控肿瘤微环境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活性而发挥作用。这些分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 Ig)超家族,另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配体/受体对。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免疫检查点靶点不断涌现,其中,CD40、CD27、4-1BB、OX40 及VISTA等在实体瘤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负向免疫检查点(negative checkpoint regulators, NCRs)也逐渐受到重视,更多新兴免疫检查点分子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低反应率及耐药性是新靶点研究的瓶颈。本文就免疫检查点靶点的特点、部分研究中的免疫检查点新靶点、新兴免疫检查点靶点研究前景与挑战等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1、CTLA-4 等免疫检查点已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效不佳,其机制可能为存在其他抑制性旁路。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lobulin and mucin-containing protein-3,TIM-3)是一种可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已有研究报道多种肿瘤外周血和肿瘤浸润性T细胞中存在TIM-3 高表达,并与预后不良相关。抗肿瘤免疫中,高表达TIM-3 的T细胞、DC及单核巨噬细胞,可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临床前研究显示,抗TIM-3 单抗联合抗PD-1 单抗可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TIM-3 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TIM-3 在调控免疫细胞中的部分功能尚待阐明,进一步理解TIM-3 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助于推动基于阻断TIM-3 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目前研究最为充分的免疫疗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即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抑制信号的传递,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诱导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作为免疫检查点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对 T 细胞功能有着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抑制性分子,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因此,LAG-3可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以及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对LAG-3在肿瘤中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LAG-3在肿瘤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摘 要:胸腺上皮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纵隔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复发及难治性胸腺上皮肿瘤多推荐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但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放疗的治疗疗效依然有限。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的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其中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鄄4、PD?鄄1和PD?鄄L1等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许多实体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疗法相比,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毒性。但可能由于胸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治疗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增加了这些患者免疫治疗获益的不确定性。该文总结了胸腺上皮肿瘤的免疫生物学,讨论了有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现有数据和这一治疗策略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8.
免疫检查点是指对于免疫系统进行负性调节的一组因子,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头颈肿瘤是当今世界第八大常见恶性肿瘤,约90%为鳞状细胞癌,致死率逐年递增,头颈鳞癌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并开始被深入研究。近期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头颈鳞癌,同时其他免疫检查点的针对性研究也日益增多,如B7蛋白家族其他成员、CTLA-4、LAG-3等。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的临床试验以及药物开发也在同时进行。这预示着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解决头颈部肿瘤的新趋势,然而当前缺乏对于头颈部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概括与总结,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最新的文献与报道对于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检查点及其相关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 以PD-1/PD-L1 等免疫检查点为靶点,应用单克隆抗体加以阻断,从而达到激活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的目的,是当今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部分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可完全治愈或者有效抑制肿瘤,显著延长生存期;但是在部分肿瘤患者,ICIs 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暴发性进展(HPD)的现象,即免疫检查点治疗后肿瘤发生反常的加速生长,首次评效时肿瘤生长速率(TGR)比治疗前增加大于50%(△TGR>50%)。本文重点讨论ICIs 治疗中HPD的相关问题,如HPD的发现过程、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0.
11.
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作为一种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得到研发,但是单一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并不能很好的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逃逸现象时有发生,而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作为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属于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的抑制性受体 T 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 是近年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热点,其与PD-1/PD-L1的联合治疗可减少肿瘤逃逸,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就TIGIT和PD-1/PD-L1双重阻断途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固有免疫细胞(先天性免疫细胞)是机体对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是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免疫治疗(CIT)是指通过向肿瘤患者输注经体外培养扩增或激活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些细胞的种类有: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CD3e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及利用生物工程改造过的细胞毒性T细胞等。这些免疫细胞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且通常和细胞因子联合使用,细胞因子结合回输的免疫细胞驱使机体的免疫细胞从数量和效率上得到加强,从而更加特异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本文总结了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γδT细胞)、杀伤细胞(NK)、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树突状细胞(DC)及固有淋巴样细胞(IL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B7-H3(CD276)是B7和CD28家族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并且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预后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还通过T细胞参与恶性肿瘤的免疫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B7-H3在恶性肿瘤中不但是一种共刺激分子,而且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具有共抑制作用。虽然目前尚未确定它的受体部分,但其分子靶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免疫治疗研究方向。本文就B7-H3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是一种非酪氨酸激酶跨膜蛋白,可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与不同配体结合后参与轴突形成、血管发育、免疫调节和肿瘤发生等过程。最近,NRP-1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着强大的双重作用,不仅可协调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可限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RP-1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独特的免疫调节分子,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深入探讨NRP-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以NRP-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就国内外关于NRP-1在肿瘤免疫调节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细胞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引起广泛关注。免疫球蛋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由B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分子,近年,有研究人员提出了肿瘤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这一概念扩充了人们关于免疫球蛋白来源的传统认知,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肿瘤免疫微环境、B细胞来源免疫球蛋白及肿瘤免疫球蛋白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免疫球蛋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是一种来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由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所致。其恶性程度高,且易于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导致其治疗难度较大。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目前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这种治疗模式复发率较高而且并发症较多。近几年鼻咽癌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且其可以在不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发挥抗肿瘤作用,所以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炙手可热的抗肿瘤疗法。现综述近几年鼻咽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鼻咽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24(6):575-580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免疫卡控点抑制剂CTLA4和PD-1/PD-L1单抗也相继获批用于临床.然而,大多数实体肿瘤患者并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从个体化新抗原表位的筛选、免疫细胞活力的维持、免疫细胞趋化与浸润、临床治疗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总结了实体肿瘤免疫治疗难以见效的关键问题,并且从临床应用角度阐述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