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温胆汤的古代文献,梳理温胆汤的历史发展源流,正确认识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温胆汤的相关文献,共获取相关古代文献197条,涉及古代医籍84种。经分析与考证认为,温胆汤出自已佚方书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其后唐代孙思邈抄录于《千金要方》中,由生姜、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6味药物组成。其主治病证在原方基础上有所拓展,主治失眠、心悸、怔忡、呕吐等病证,历代医家对于本方方义认识亦各不相同。温胆汤中药物除半夏用“姜半夏”、枳实为“麸炒”、甘草用“炒甘草”外,其余药物均用生品,具体炮制应遵从2020版《中国药典》。温胆汤参考用量为半夏10 g, 枳实10 g, 竹茹10 g,陈皮15 g,生姜20 g,甘草5 g。具体煎服法为“以水1 600 mL,煎取400 mL,分2次早晚餐后温服”。服用本方时,应避免服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羊肉、海藻、菘菜、饴糖。   相似文献   

2.
仲景方中半夏用药剂量及配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证容量古今折算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考证药物品种、产地、炮制与药物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仲景方中以体积和个数单位计量的半夏用药比例开展研究.研究得出,仲景方中半夏当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干燥根茎的生用品经水洗而成,半夏半升(100 mL)为61.29 g,半夏一枚为0.75 g.古今用药剂量有别,现代临床使用半夏,应该了解仲景方中半夏在方中的配伍比例,结合国家药典,根据具体病情合理掌握药量.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考古发现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半夏泻心汤原方中药物用量进行研究,确定原方中衡器计量药物和非衡器计量药物的剂量;半夏泻心汤原方当选用以汉代一两折合现今13.92 g为准,干姜、黄芩、人参、炙甘草均为42 g,黄连14 g,半夏35 g,大枣28 g,且原方用药比例当符合半夏2.5∶黄芩3∶干姜3∶人参3∶炙甘草3∶黄连1∶大枣2;以古今医家对半夏炮制方法的论述和现代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方证研究需要,从药性与毒性的双重角度综合考量,认为半夏泻心汤方证研究中当以“汤洗去滑”后的半夏为准,“汤洗去滑”亦应该作为现今半夏的常规炮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胸痹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系统疾病的咳嗽、咯痰、喘息、胸痛等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与《金匮要略》所描述的“喘息咳唾,胸背痛”、“胸痹不得卧”等证候有相似之处。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论述和临床应用体会,将胸痹方瓜蒌薤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等八首方剂应用于现代呼吸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物.因生品具有毒性,所以临床上多使用半夏的炮制品,最常用的3种半夏炮制品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等疾病;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和止呕降逆,多用于寒饮呕...  相似文献   

6.
潘洋 《大家健康》2016,(10):153-153
目的:观察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成分为30g瓜蒌,25g葛根,20g白芍,15g丹参、茯苓、薤白,12g姜竹茹,10g柴胡、桂枝、延胡索、郁金、党参、法半夏,9g陈皮。1剂/d,水煎至200 ml,早晚各一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涛  齐更红 《中外医疗》2008,27(28):111-111
半夏为为中医临床上曩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半夏的炮制且目的 主要体现在消除和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副作用,以达到安全用药,临床常应用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三个品种,而不同炮制方法其功效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阳微阴弦"的病机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整理《金匮要略》中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及方剂,查阅有关方剂的文献报道,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从"本虚""标实"两个方面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查阅文献中关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汤、人参汤、粳米附子汤、乌头赤石脂丸、大黄虫丸和大柴胡汤等《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的现代药理学报道。[结果]中医虽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但却有诸多对其症状及病因病机的描述,"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提出"阳微阴弦"的理论,并创制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汤、人参汤、粳米附子汤、乌头赤石脂丸、大黄虫丸和大柴胡汤等方剂。根据文献报道《金匮要略》中的这些方剂都可以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相同。根据这一病机仲景创制的大量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均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可以将"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扩大应用到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这一治疗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古为今用,以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用来治疗胸痹症的专方,现代临床医生均把胸痹一病作为冠心病对待,所以临床中逐渐把瓜蒌薤白半夏汤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专方。笔者认为胸痹一病应包括一切具备“胸痹不得卧,胸痛彻背”或类似症状者。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胃痛、神经官能症、胆囊疾病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是中医治病常用药物之一。但半夏辛温有毒,其毒性限制了半夏的正常使用。半夏之毒性主要表现在对机体粘膜(眼、咽喉、胃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患者的人身伤害。囿于半夏的毒性之说,内服药剂所用半夏(不管是入汤剂、丸剂、散剂或者是其他剂型)均用其制品,因为炮制能解半夏之毒性,只有外用才用生品。  宋代以前的炮制方法有汤洗、姜制、水煮、微火炮等法,从宋代开始出现矾制法。现代将半夏的炮制方法归纳为三种方法,也就是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但…  相似文献   

11.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14 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6.70%;治疗组有效率为93.3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盐酸曲美他嗪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G、TC、LDL-C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安全可靠,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瓜萎薤白半夏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动物至实验时限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后,取出心脏.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照,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瓜萎薤白半夏能有效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瓜萎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而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徐智娟  蔡嵩  陈文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228-1230,123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痰浊闭阻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吸氧,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每日1次抗血小板聚集,单硝酸异山梨脂片20 mg 每日2次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辛伐他汀10 mg 每晚睡前1次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观察2组症状积分、心电图改善率、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除对照组疲乏无力积分无变化外,其余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除胸痛积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痰浊闭阻型胸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常用于治疗中焦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然由于种种原因,方中所用中药名称及道地产地尚无统一标准,一些药物的炮制类型也不清楚,如半夏是用生半夏还是用其炮制品等,对临床规范使用相关药物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临床疗效。查阅《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以及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药经典古籍,并参考部分地方本草著作,溯本求源,以中药名内涵为准,对仲景半夏泻心汤方中药名进行系统考证与规范,同时根据历史沿革,分辨并指出方中所用的道地药材,为更好地规范使用半夏泻心汤相关药物,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是内科疑难疾病,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治疗该病,优势显著。刘如秀教授根据临床30余年的临证经验,认为肾元亏虚、心失所养是本病之根,病久入络、痰瘀互结是本病之标,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属本虚标实之证,然更以心肾本虚为主。临证善于中西药配合应用,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预防心肌肥厚发展。中药治疗标本兼顾,治以补肾益气养心为主,兼以化痰祛瘀,常用保元汤、首乌延寿丹、瓜蒌薤白半夏等方加减,疗效满意。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方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及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60只正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芪瓜蒌薤白半夏汤组)、中药对照组(瓜蒌薤白半夏汤组)、西药对照组(科素亚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12只SD大鼠,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干预28 d,观察比较各组的大鼠生存率,48 h、28 d心脏超声EF,28 d心肌CD31表达,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8 d内各组大鼠生存率没有差异,28 d治疗组大鼠心脏超声EF较其他各组大鼠EF下降缓慢,有统计学差异,并在免疫组化中结果显示治疗组CD31表达较各对照组及模型组较高,有统计学差异,各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补气化痰方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脏EF值,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梗死后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药饮片组方是中医治病防病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既用于中医临床配方,又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其质量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结合近五年市场流通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以及在药品技术审评过程中有关中药饮片标准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了中药创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改良型新药及同名同方药、已上市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