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老年人医养结合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0—12月采用分层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行政区75个街道222个社区共2 376名年龄≥60岁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市2 376名老年人中,有医养结合照护需求的老年人839人,医养结合照护需求率为35.3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前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单位人员的深圳市老年人更易有医养结合照护需求,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退休前职业为农民、月平均收入≤4 999元、期望照护模式为家庭照护和社区照护、照护补偿方式为资金补偿的深圳市老年人不易有医养结合照护需求。结论深圳市老年人医养结合照护需求意愿较低,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月平均收入、期望照护模式和照护补偿方式是该地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照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杭州医学院为中心等距选择5个社区,并随机抽取169位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失能程度、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所患疾病个数对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需求有明显影响,不同性别和学历的失能老人需求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国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尚未满足,应根据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医养结合下的居家养护长期照护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四川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属性及特征差异,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满足的靶向精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自贡市27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内773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改进Kano模型划分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在整体层面对47项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需求;64项服务中有30项|DSI|≥0.5,33项SI>|DSI|;重要度矩阵划分结果显示,11项服务划分在第一象限,归属于期望属性,26项服务划分在第二象限,归属于魅力属性,10项服务划分在第三象限,归属于无差异型属性;17项服务划分在第四象限,归属于必备属性。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整体上呈现出高依赖性和高期待性倾向,据此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持续保障必备型需求服务,稳步提供期望型需求服务,努力丰富魅力型需求服务,客观分析无差异型需求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必备型需求(M)>期望型需求(O)>魅力型需求(A)>无差异型需求(I)的需求满足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9年老年长期照护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基于失能程度差异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以及实际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内容不同,社区轻度失能老年人对医疗相关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康复指导类和低照护性服务项目需求较大.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服务类中的事务代办、就医或购物陪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潍坊市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402人。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等级、月平均收入、年龄、用药种类、居住情况是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完善针对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能级评估,规范服务项目,探索适合潍坊市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尤以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最为严重。相比发达国家的照护保险覆盖率高、照护服务内容全面及服务标准严格,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存在诸多问题,如长期照护体系未建立、失能老人照护保险还处于试行阶段和缺乏相应人才等问题。机构养老模式是失能老人照护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主要关注我国养老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现状、护理内容以及照护服务建议等有关内容。通过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问题研究,为政府及社会养老机构提供建议,拓展长期照护事业发展思路,从而实现失能老人照护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对失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居住方式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 基于2014年7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申请长期照护保险的城镇居民住院记录中的出院诊断记录,以得到长期照护险覆盖者为干预组,未覆盖者为对照组,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前后跌倒发生率的变化,并采用分层分析探索不同居住方式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长期照护保险的覆盖显著降低了老年人每月跌倒发生率[干预者平均处理效应(ATT)=-1.21%(95%CI:-1.82%~-0.60%)],且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TT=-1.26%(95%CI:-1.93%~-0.59%)]。长期照护保险对与配偶/亲属居住[ATT=-0.92%(95%CI:-1.47%~-0.37%)]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医院[ATT=-2.10%(95%CI:-3.81%~-0.40%)]的老年人有显著影响,在独居人群中效应不显著。结论 长期照护保险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对失能老年人有积极影响,与家人居住或在养老机构/医院居住对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实施效果有效应修饰作用,后期应关注重点人群,扩大长期照护保险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8.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措施,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通过研究对比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内容,结合我国当前现状,从筹资渠道、受益人群、保险评估、待遇给付以及服务提供等多个角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途径,是老龄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岩  张雪  李伟  陈瑜 《现代预防医学》2022,(9):1636-1641
目的 探析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CHARLS 2018年数据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7 365例,基于Andersen模型构建框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98.32%老年人选择家庭长期照护,0.38%选择养老院长期照护,1.24%选择其他照护方式。其中,在倾向特征层次上,离异(OR=10.95; 95%CI:0.272~0.971)和分居(OR=10.29; 95%CI:1.114~4.396)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院和其他长期照护方式; 80岁及以上(OR=0.18; 95%CI:0.038~0.851)、女性(OR=0.35; 95%CI:0.161~0.778)、居住地为城乡结合部(OR=0.13; 95%CI:2.014~4.262)和农村(OR=0.15; 95%CI: 0.072~0.332)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长期照护方式。使能资源层次上,有退休工资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院(OR=8.57; 95%CI:1.722~2.751)和其他(OR=4.13; 95%CI:2.047~3.519)长期照护方式; 有2个子女(OR=0.89; 95%CI:2.314~3.613)和与子女每周联系一次以上(OR=0.10; 95%CI:0.156~0.679)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长期照护方式。需求层次上,日常生活活动参与3项以上(OR=18.38; 95%CI:1.217~2.775)、有慢性病(OR=4.69; 95%CI:1.753~4.291)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院和医院长期照护方式。结论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以家庭照护为主,养老院和医院照护为辅,老年人自主选择上存在很大局限性,老年人的非家庭照护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照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认知能力评定我国老年人的失能失智状况,了解其长期照护服务现状,旨在为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2011年跟踪调查数据,根据KATZ量表和MMSE量表对老年人失能失智现状进行评估,利用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分析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现状。结果 65~79岁、80~89岁、90~99岁和百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分别是5.5%、15.6%、34.1%和51.7%;失智率分别是4.8%、17.1%、36.3%、56.6%。结合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我国城市地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10.5%,女性为11.2%;镇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7.5%,女性为8.1%;农村地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5.2%,女性为8.0%。城市地区男性老人失智率为7.4%,女性老人失智率7.1%;镇区男性老人失智率4.2%,女性为7.9%;农村地区男性老人失智率6.1%,女性为10.8%。随着老人失能或失智程度的加重,部分老人表示家庭成员提供的照护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对于社会服务有需要,但是老年人作为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有限,无力负担高昂的照护费用。结论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或失智状况,在高龄老人中尤为多见。随着家庭照护能力的不断弱化,国家和政府层面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部分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对老年人对社会性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以便政府和社区为失能老年人制定相关保健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640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640名失能老年人中有长期护理需求意愿的550人(85.94%),不清楚的90人。其中需要1项长期护理服务意愿106人(16.56%);需要2项长期护理服务意愿202人(31.56%);需要3项及以上长期护理服务意愿242人(37.8%)。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大、内容多,应针对失能老年人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居家照护体系,大力发展机构照护为补充的长期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北京市失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失能老年人失能等级对非正式照护成本的影响。方法: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 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8年5期调查数据,探究失能老年人失能等级对非正式照护的支出和时间的影响。结果:失能等级对非正式照护成本具有显著影响,老年人失能等级越高,其接受的非正式照护的支出和时间越多;子女和其他亲属与失能老年人的配偶在非正式照护时间的提供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相较于与家人居住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接受的非正式照护的时间明显降低。结论:建议加强对子女等非正式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培训,提升非正式照护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照护方式,例如推进正式照护以满足不同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对脑卒中后患者实施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选择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患者195例,将出院后收住医院养老区的62例作为研究组,医院对其实施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将出院后居家养护的68例作为对照1组,出院后入住老年公寓的65例作为对照2组,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评价各组患者的 Barthel 指数、孤独感及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GQOLI-74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31.96±8.18、37.85±7.18)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24.23±6.26、28.41±8.47)和对照2组(26.19±7.42、30.56±7.59),研究组UCLA 孤独感评分(32.08±9.42、33.93±9.12)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39.52±11.68、48.52±13.54)和对照2组(33.41±10.31、38.52±1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GQOLI-74评分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其余三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0.01)。 结论 实施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失能老人照护缺失问题,我国已将筹资模式从照护保险拓宽为照护保障。筹资、服务供给以及筹资与服务如何衔接成为须突破的重点难题。本文探讨如何整合利用现有的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提升照护服务供给能力与通道,打通照护服务供给的传递路径,并提出配套优化措施,以破解当下我国长期照护筹资匮乏、与服务割裂、供给单一、发展迟滞等困境,从而推动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事业尽快起步,获得实质发展。本文还指出整合利用已有养老资金资源是阶段性对策,从长远考虑,我国还需构建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期使失能老人获得“共享、优质”的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哈少数民族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照护负担现状。方法应用ADL量表对少数民族失能老年人进行筛查并应用ZBI照护负担量表对621例少数民族主要照护者进行照护负担的研究。结果少数民族有照护负担者311人(50.1%);照护负担四个维度中经济负担最重,其中哈萨克族的经济负担得分最高,为(1.76±0.9660)分。结论减轻维、哈少数民族居家照护者的照护负担应从经济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部分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提供现状、经验及困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江苏省20家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随访服务、特色养老和医疗相关服务等。结果:70%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为医养合作一体化;随访服务内容相对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存在缺失;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离不开政策和政府财政的支持;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困境。结论:2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同时,应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开展重点随访服务,提供多层次服务,开通危急重症“绿色通道”。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海南省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精准供给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10个市县2 34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结果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为(39.96±4.71),其中,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子维度得分最高(13.35±2.21);社会参与需求子维度得分最低(7.70±1.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 = - 2.892)、年龄(F = 54.328)、户籍类型(t = - 2.749)、户籍地(t = 2.604)、婚姻状况(t = - 4.869)和文化程度(F = 10.823)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 = 0.530,95%CI:0.150~0.910)、年龄(β = 1.175,95%CI:0.908~1.443)、户籍类型(β = 0.463,95%CI:0.074~0.852)、户籍地(β = - 0.691,95%CI: - 1.356~ - 0.026)和婚姻状况(β = 0.620,95%CI:0.098~1.142)是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特征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具有差异性,应以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实现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社会照护体系中老年护理人才短缺是我国当前养老问题面临的困境,已严重影响了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该文通过文献检索及调研,详细分析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短缺的现状及原因.主要包括: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职业认同感低、招人难;人才流失严重,留人难;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带动和引领;管理不规范,分工不明确等原因.论证了解决这一难题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L县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回收问卷454份(91.72%)。结果454名农村老年人中160人(35.2%)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等14项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子女数、家庭月收入、到卫生院距离、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孤独程度、医养结合赞成程度、对医养结合机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客观了解需求情况,加强医养结合的宣传,建立多档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