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in28蛋白在多数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现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Lin28与肿瘤发生机制及作为各种癌症的有效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Lin28在恶性肿瘤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领域提供方向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lncRNA在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和体液中易于检测,当lncRNA作为生物标志物时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多种癌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工具对lncRNA进行检测可以诊断癌症,lncRNA中的SNP也可以为患者的癌症风险进行预测,有些lncRNA已被作为治疗靶点来治疗癌症。因此lncRNA对癌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0引言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是调控机体磷脂代谢的重要酶类,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LD与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密切相关。PLD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和活性增高并促进肿瘤的增生和浸润;PLD水解产生磷脂酸作为推动肿瘤发生的第二信使,在涉及癌症的重要信号通路网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PLD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LD参与癌症中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CIK细胞治疗的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多种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在CIK细胞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8种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53例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应用CIK细胞治疗前后8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 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P<0.05);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CD4、CD19、CD3/CDl6+CD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观察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状态变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CIK细胞治疗可激活T淋巴细胞而改善免疫功能;外周血免疫指标可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miR-29b 是最近生物医学界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在人类癌症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29b 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及药物耐受相关,有望成为癌症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重点就miR-29b 在人类癌症中的表达、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miR-29b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求各种新的、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与头颈部恶性肿瘤关系密切。TRP通道主要非选择性渗透一价和二价阳离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TRP通道常处于表达失调状态,这可能导致肿瘤标志性功能的改变,如增殖、迁移、侵袭增强以及无法诱导细胞凋亡等。因此,TRP通道可以作为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TRP通道主要表达于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类靶向药物不需要进入细胞,使TRP通道成为最佳的药物候选靶点。本文综述了TRP通道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并对TRP通道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微  孙峥嵘 《现代肿瘤医学》2024,(11):2084-2088
泛素样小分子修饰物(SUMO)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调控机制,它在DNA损伤修复、机体免疫应答、癌变、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UMO广泛参与肿瘤发生、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但其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深入探究SUMO修饰在各类癌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将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分子靶点。该文对SUMO的修饰过程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SUMO蛋白在多种癌症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PKM2作为有氧糖酵解关键酶,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其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PKM2的浓度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但在不同亚型的泌尿系统肿瘤中PKM2的诊断价值不同;PKM2与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时,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KM2浓度的上升与OS和PFS降低相关;治疗有效时PKM2浓度随之下降。另外,基础研究提示PKM2是重要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乳腺癌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影像学和传统的血清标志物难以及时有效的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的发生,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益,使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高尤其重要。多项研究证实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耐药等密切相关,lncRNA可以作为治疗或是诊断乳腺癌新的生物靶点。本文通过总结lncRNA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乳腺癌的诊治过程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免疫肿瘤治疗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癌症的另一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已有多个免疫检查点相关药物获批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而且越来越多的潜在治疗靶点受到关注.本综述旨在根据肿瘤-免疫循环中的不同环节,对不同机制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研究现状和临床前景进行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通过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间的网络调控,对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标记物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通过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间的网络调控,对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标记物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一直以来影响着人类健康,更有效的诊治策略可提升患者预后。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SCs)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肿瘤复发、转移及放化疗抵抗的重要原因。CD44是一种可与多种配体结合的跨膜单链糖蛋白,已被证实是多种恶性肿瘤的CSCs标志物。经选择性剪切,CD44可产生标准型(CD44s)和变异型(CD44v)等多种亚型。CD44及其亚型可用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被广泛研究。现就CD44及其亚型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108例消化系统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均高于肝硬化患者,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别高于胃溃疡、胰腺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中,AFP对肝癌的诊断敏感度(78.5%)高于CEA和CA19-9(P<0.05);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度(78.2%)高于AFP和CEA(P<0.05).对于肝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且不会降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胃肠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肿瘤免疫治疗是当前最热的肿瘤研究领域,在胃肠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胃肠肿瘤领域中几种常见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Many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is involved in cancer initia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 are a predominant constituent of the TM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biological behaviors and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TAMs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e antitumor M1 phenotype and protumor M2 ph...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中的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首次被提取于人膀胱移行癌细胞株的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UCA1)在结直肠癌、食管鳞癌、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实体肿瘤组织中都呈现异常表达,其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UCA1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SOX4是SOX家族C组亚科的成员,它可能通过赋予癌细胞生存、迁移和侵袭能力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证据支持SOX4是一种重要的癌基因的观点。SOX4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包括消化系统肿瘤,而消化系统肿瘤是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SOX4引起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焦点和前沿领域。本文就SOX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术后5年生存率不超过5%。而且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因此,寻找胰腺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循环miRNA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循环miRNA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