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并比较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用于乳腺疑似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以经X线钼靶或乳腺超声诊断的80例女性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检测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结果 80例疑似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癌57例、乳腺良性病变23例。X线钼靶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灵敏度、特异度、NPV、PPV和准确度分别为63.16%、73.91%、44.74%、85.71%和66.25%,乳腺超声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灵敏度、特异度、NPV、PPV和准确度分别为78.95%、21.74%、29.41%、71.43%和62.50%。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灵敏度(χ2 = 3.45,P > 0.05)、NPV(χ2 = 1.15,P > 0.05)、PPV(χ2 = 2.92,P > 0.05)、准确度(χ2 = 0.25,P >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检测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55,P < 0.01)。结论 X线钼靶和乳腺超声用于疑似女性乳腺病变诊断准确度类似,但X线钼靶诊断疑似女性乳腺病变特异度明显高于乳腺超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卵巢囊肿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以2018—2021年接受诊疗的临床疑似或可触及的子宫附件肿块患者,且接受灰阶超声图像、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为研究对象。计算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PI最低值 < 1.0或RI最低值 < 0.4定义该卵巢囊肿为恶性。以FNAC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灰阶超声图像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180例卵巢囊肿患者中,经FNAC确诊卵巢恶性病变81例、卵巢良性病变9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上,75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卵巢囊肿出现血流信号(92.59%)、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卵巢囊肿出现血流信号(4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29,P < 0.01)。囊肿内出现血流信号的75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中,75例患者PI值均 < 1.0,24例患者RI值< 0.4;囊肿内出现血流信号的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中,15例患者PI值 < 1.0,未见RI值 < 0.4的患者;囊肿内出现血流信号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PI值 < 1.0和RI值 < 0.4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68,P < 0.01;χ2 = 16.91,P < 0.01)。灰阶超声图像用于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51.85%、75.76%、63.64%和65.79%,灰阶超声图像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鉴别卵巢囊肿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81.48%、93.94%、91.67%和8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00、12.73、15.90、12.44,P 均 < 0.01)。结论 灰阶超声图像具有诊断卵巢囊肿的价值,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灰阶超声图像可提高卵巢囊肿良恶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湖南省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共收集到7 506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生物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9.75%,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68.17%),进食场所86.61%为家庭,18岁以下人群沙门菌检出率(占58.41%)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沙门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χ2=126.700,P<0.001); 发热、脱水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高于未发热(χ2=309.088, P<0.001)、未脱水病例(χ2=28.291, P<0.001);食用水果及其制品(χ2=19.798,P<0.001)、婴幼儿食品(χ2=14.344,P=0.038)、混合食品(χ2=5.125,P<0.001)、蔬菜及其制品(χ2=4.316,P<0.001)、豆及豆制品(χ2=11.146,P=0.001)的病例检出率高于未食用病例;不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存在差异,二、三季度较一、四季度检出率高(χ2=88.926,P<0.001)。 结论 家庭是湖南省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场所,沙门菌确诊病例的暴露食品主要为乳与乳制品、粮食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提示应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提高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行业体检胸部X射线透视阳性结果,了解平顶山市食品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X射线透视辐射防护情况,为X射线透视在行业体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平顶山市从业人员X射线胸部透视阳性结果,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共体检72 020人,阳性人数1 456例,阳性率为2.02%,其中检出活动性肺结核78例,阳性率为0.11%(78/72 020)。活动性肺结核阳性率各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8,P=0.920),不同性别(χ2=12.268,P<0.001)、年龄(χ2=346.204,P<0.001)和文化程度(χ2=14.629,P<0.001)之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男性、≥60岁年龄组、初中文化程度人群阳性率较高。结论 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有效遏制肺结核通过从业人员传播的途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腔全景和低剂量CT扫描在诊断创伤性恒中切牙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312颗)经临床证实为恒中切牙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口腔全景摄片和低剂量CT检查(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CPR)),评价口腔全景片和低剂量CT对恒中切牙脱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口腔全景摄片确诊脱位77颗,漏诊14颗,18颗误诊为脱位;低剂量CT确诊86颗,漏诊5颗,7颗误诊为脱位;口腔全景摄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6%、91.9%、89.7%,低剂量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96.8%、96.2%,二者比较敏感度(χ2 = 4.76,P = 0.029)、特异度(χ2 = 5.13,P = 0.024)、准确度(χ2 = 9.781,P = 0.002)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CT可清晰显示恒中切牙脱位,与口腔全景片比较,能显著提高恒中切牙脱位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机的影像质量控制现状,确保公众医疗安全。方法 按照国家现行卫生行业标准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测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台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机质量控制检测总体合格率为81.03%,其中普通透视机的合格率最高,为100%;其次为数字摄影机和数字胃肠机,合格率分别为85.71%和87.50%;合格率最低的是普通摄影机,仅为50%,明显低于数字摄影机(χ2=9.506,P=0.001)及数字胃肠机(χ2=5.625,P=0.018)。结论 上海市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机总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和管理,以保护受检者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CT胸部扫描频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某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及2019年同期门急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和行胸部CT影像检查的患者信息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门急诊患者行胸部CT检查比例为2.48%,高于2019年度(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1.7,P < 0.000)。2020年住院患者行胸部CT检查比例为35.47%,高于2019年度(2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00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该院2020年胸部CT检查比例比2019年同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增加医疗照射所致集体剂量,医院应重视胸部CT扫描的正当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发生率,探讨超声筛查在幼儿DD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1-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经临床检查高度怀疑DDH的6 009例,共12 018个髋关节,采用Graf高频超声技术观察婴幼儿髋关节形态,测量 α、β 角并进行分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正常髋关节5 479例,DDH发病率为5.999%/(721/12 018),女性DDH的检出率高于男性(χ2=133.74,P<0.001)、左侧DDH的检出率高于右侧(χ2=12.22,P=0.002)。结论 超声检查能有效地评估幼儿髋关节的发育,是婴幼儿DDH早期筛查和随访的主要手段,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3-2017年广州市越秀区本地户籍肺结核流行特征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疫情控制方法,达到提高疫情控制效果的目的。 方法 在“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下载首管理单位为越秀区、登记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地户籍的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病案信息,将信息表转换成FoxPro 6.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本地居民肺结核登记发病率、复发比例、病型分布、人群分布、发现方式、患者延误、HIV检出率、非结核菌检出率及耐药检出率等变化情况。 结果 肺结核登记发病率从2013年的85.84/10万下降到2017年的58.73/10万,5年间下降了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7,P<0.001)。复发比例分布在8%~12%之间,不同年份的复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08)。病型以浸润型肺结核为主,占97.14%,其次是结核性胸膜炎,占2.36%,不同年份的病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2,P=0.195)。男∶女性别比1.98∶1 ;65岁及以上病人占比最高,为23.50%,25岁以下占比最小,为10.81%,但不同年份的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5,P=0.001),其中55岁以上构成比有所提高;无业、离退休占比分别为45.61%和29.29%,不同年份的职业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P<0.001),其中商业服务和离退人员构成比例有所提高。患者因症就诊被发现占63.72%,综合医院转诊发现占26.36%,各年因症就诊和转诊为主的发现方式没有改变,不同年份的发现方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7,P<0.001),其中因症就诊比例有所提高,转诊比例有所下降。总涂阳病人就诊延误率46.45%明显高于总涂阴患者的3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6,P<0.001);总涂阳病人确诊延误率17.32%明显低于涂阴病人确诊延误率4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26,P<0.001)。HIV检出阳性率0.61%。非结核分枝杆菌总体检出率12.45%,各年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7.75.P=0.101)。总耐药率为18.74%,耐多药率8.46%,不同年份耐多药检出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5.15.P=0.272)。 结论 2013-2017年,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疫情呈不断好转趋势, 但仍应重点加强对男性、无业、离退休人群的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菌型鉴定工作,提高HIV和耐药结核病的筛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陪护人员自身的接触行为。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7月对2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DRO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量表记录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其自身的接触情况和频次。结果 陪护人员最常接触的为患者(89.82%),其次为近患者区(88.94%)。陪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包括床栏(80.09%)和床面(68.58%)。陪护人员自我接触时触摸口罩和躯干的比率分别为46.02%、36.73%。陪护人员手部与环境表面总接触频次在不同科室存在差异,内科的接触频次高于外科(P<0.05)。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接触频次在不同陪护时段有差异,治疗护理高峰期、探访时段的患者接触频次高于晨晚间护理时段(P<0.05)。结论 陪护人员在为MDRO感染患者提供照护时,频繁与患者、环境表面及自身接触,可能导致MDRO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学生的现在吸烟分布和趋势,为今后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于2008、2010、2012、2014、2016年对8所初中和12所高中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5次样本量分别为4 259、4 016、3 975、3 869、4 819人,共计20 938人。调查员对12名校医和1名卫生监督人员进行访谈并实地观察每所学校周围烟草售卖及广告情况。 结果 海淀区中学生吸烟率为7.14%,其中,初中生为3.11%,高中生为9.99%。初中学校变异系数为82.18%,高中变异系数为106.56%。职业高中吸烟率高于普通高中(χ2=724.955,P<0.001),普通初、高中吸烟率分别高于重点初、高中(χ2=27.738、61.812,P<0.001),随着年级的增高吸烟率越来越高(线性趋势χ2=301.324,P<0.001)。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χ2=415.147,P<0.001)。初中生、高中生、男生、女生、各种学校类型的吸烟率都呈下降趋势。初中生吸烟率由2008年的5.24%下降到2016年的1.05%(线性趋势χ2=53.071,P<0.001),高中生吸烟率由2008年13.53%下降到2016年5.74%(线性趋势χ2=79.157,P<0.001)。2010年北京市开始实施《无烟校园标准》后,初中和高中的吸烟率出现下降,2012年出现了回升。2015年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后,初高中的吸烟率再次出现下降。结论 海淀区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实施的学校控烟政策可能是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不同营养量表的对比,讨论最新的多维度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的患儿86例,分为早产儿和足月儿两组;所有入组患儿再次分为内科组与外科组。应用多维度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量表、Strongkids自出生开始每周分别对患儿进行评估至28 d。结果 通过多维度新生儿风险筛查量表得出发生营养不良风险患儿占70.9%,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存在更高的营养不良风险(χ2=6.542,P=0.010);多维度新生儿风险筛查量表提示外科疾病患儿与内科疾病患儿相比存在更高的营养不良风险(χ2=15.816,P<0.001);对于外科疾病新生儿,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量表敏感度较Strongkids高(χ2=10.400,P=0.001)。结论 多维度新生儿营养不良风险筛查量表对于新生儿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效果较好,特别针对于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中较传统的筛查方式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徐银  骆莺  符和英  章婵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62-1165
目的 了解江阴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特征及HIV感染状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江阴市所有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6年共4 702人接受了VCT服务,以非婚异性性行为者为主,占55.21%。求询者中商业异性性行为史人群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1.46, P<0.001);注射毒品(χ2趋势=15.89, P<0.001)、配偶/固定性伴阳性(χ2趋势=8.26, P=0.016)人群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HIV抗体、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3%和6.59%,HIV/梅毒合并感染率为0.68%。三年来HIV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梅毒阳性率逐年增加,趋势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趋势=0.49, P=0.783;χ2趋势=1.40, P=0.497)。男性、离异或丧偶、大专及以上、梅毒阳性的求询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χ2=44.41, P<0.001;χ2=12.49, P=0.002;χ2=45.11, P<0.001;χ2=133.34,P<0.001)。其中男男性行为史者HIV阳性率最高(18.79%),其次为配偶/固定性伴阳性人群(5.43%)。2014-2016年男男性行为史人群HIV阳性率分别为25.25%、18.58%和14.18%,逐年递减(χ2趋势=4.51, P=0.105);而配偶/固定性伴阳性人群HIV阳性率分别为3.51%、5.26%和8.82%,逐年增加(χ2趋势=1.11, P=0.573),趋势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14-2016年江阴市VCT人群以25~44岁的青壮年、男性、已婚者为主,VCT是及时发现HIV感染者的有效途径,今后应加强男男性行为人群以及配偶/固定性伴阳性人群的检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免疫细胞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集1 090例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HMFD)患儿EDTA抗凝外周血,经破红、洗涤处理后分别加入CD3、CD4、CD8、CD19及CD16/CD56 5种荧光单抗对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3+、CD4+、CD8+、CD19+及CD16+/CD56+五种免疫细胞含量进行分析。将患儿分为0~6个月、6个月<~5岁、5<~12岁3组,使用SPSS 19.0软件对3组患儿5种细胞含量构成比和升降幅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5岁组患儿占总例数的89.1%,为HFMD高发组;该年龄段患儿CD3+(χ2=9.824,P=0.007)、CD4+(χ2=16.367, P<0.001)及NK(χ2=8.666,P=0.013)细胞含量降低的比例, CD19+细胞(χ2=13.867,P=0.001)含量增高的比例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该年龄段患儿CD3+细胞(F=3.907,P=0.020)含量降低的幅度,CD19+细胞(F=9.952,P<0.001)含量升高的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5岁是HFMD的高发年龄段,该年龄段患儿免疫细胞的变化更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下降伴随CD19+细胞含量增高提示患儿病情急变,临床宜加强该年龄段患儿的免疫功能监控,调节免疫平衡,及早预防,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6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抽取86所幼儿园共15 008名幼儿,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异常检出率为6.5%,由高到低分别为同伴交往问题、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多动,女童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χ2=18.000),而男童多动(χ2=63.499)、亲社会行为问题(χ2=131.533)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小(χ2=45.990)、出生时有高危因素(χ2=19.165)、非深户(χ2=182.178)、出生地在深圳市外(χ2=28.470,)、父母亲年龄小(χ2=74.737,56.082)、父母亲学历低(χ2=247.481,243.298)、家庭结构复杂(χ2=43.567)、接触二手烟(χ2=103.434)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时有高危因素(OR=1.535)、在深圳时间短(OR=1.729)、父母亲学历低(OR=1.492,2.318)、接触二手烟(OR=1.293)是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因素,核心家庭类型是保护因素(OR=0.564)。结论 同伴交往问题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受到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