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中医毒邪基础理论及当代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毒邪及热毒致病的理论研究,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与PD"毒邪致病"的关系。发现α-syn的错误折叠、异常聚集与进行性扩散与中医毒邪理论非常相似,α-syn对多巴胺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造成细胞凋亡、病情进行性加重、难以治疗,类似于PD中医"毒邪"之根深蒂固、顽固难愈,而α-syn所诱导的神经炎症病机又与热毒致病相似,且已有较多实验室和临床证据支持上述观点。故而认为"毒邪致病"是PD的内在病机,α-syn与PD"毒邪致病"中医病机的关系密切,从"毒"论治PD可为PD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以唾液腺、泪腺等腺体功能受损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学外皮细胞病,属于中医"燥症""燥痹"范畴。目前干燥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尚不统一,古代医籍也甚少记载。掌握干燥综合征主要病因病机对中医认识和诊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来的文献,总结出干燥综合征主要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内邪致病、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调、燥瘀毒合而致痹几个方面,以期为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包娅琼  刘家生 《甘肃医药》2014,(10):745-747
中医古文献并无对MIA综合征(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理论的系统阐述,本文对MIA综合征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总结出该病属于本虚标实证,以脾肾虚损为本,痰瘀、湿热毒邪为致病之标.  相似文献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毒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及治病特点。SIRS的中医病机至今不明确,通过对文献及其临床表现特点的分析认为与毒邪致病的特征相似,成为SIRS从毒邪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SIRS毒邪的形成具有邪实和正虚两方面,不可偏废;另外,SIRS毒邪的致病还具有损伤脏腑,肺和肠胃最易受损和易损血脉经络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毒邪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及治病特点。SIRS的中医病机至今不明确,通过对文献及其临床表现特点的分析认为与毒邪致病的特征相似,成为SIRS从毒邪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SIRS毒邪的形成具有邪实和正虚两方面,不可偏废;另外,SIRS毒邪的致病还具有损伤脏腑,肺和肠胃最易受损和易损血脉经络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6.
毒邪是中医病因学重要组分,毒邪理论近年来已成为中医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立足"毒邪",参阅古今文献,从毒之内涵、毒邪分类、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毒邪的表现形式及症状表现、解毒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出温阳解毒、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活血解毒、益气养阴解毒五种解毒法,为中医从"毒邪"辨治疾病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总结中医学有关“毒邪”的证治理论.方法:收集相关“毒邪”理论及“毒邪”致病的文献资料,归纳“毒邪”历史源流,探讨“毒邪”致病的证治规律.结果:“毒邪”可归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二说,长于“外毒”而短于“内毒”.从“毒邪”辨治来看,对于诸多顽疾的认识与治疗亦有所创新.结论:近代医家对“毒邪”颇有创新,主张“邪盛为毒”,倡导“毒分内外”,其中“内毒”为患,既为病变之所生,亦为病变之始因,但其毒理未详,尤当深究.  相似文献   

8.
“毒邪”致病极为广泛、多样,与传统的“六淫”“七情”等病因相互协同在发病中起着关健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丰富中医病因理论和一些疑难病中医治疗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深入探讨热毒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热毒按致病因素分为外来热毒及内生热毒。文章结合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阐述了热毒作为病机在干燥综合征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详细分析"炎症因子"与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提出热毒启动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为本病的启动因子。丰富了中医对本病病机的认识,运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干燥综合征贯穿疾病始终,随证加减,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浊邪致病及论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浊"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基本概念之一,与"清"相对。浊邪内涵丰富,涉及病种多样,从浊邪概念、成因、致病特点入手,结合历代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分类论述脂浊、痰浊、湿浊、瘀浊、浊毒、秽浊、溺浊、精浊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探讨现代中医对浊邪致病的论治规律,以期更好地为相关慢性疾患的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浊邪病理生理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毒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而生。具有凶猛暴烈、急骤善变、易攻脏腑、性多火热等致病特点。按传统的“三因”理论进行概括,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病因学角度对毒邪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预防和治疗毒邪所致病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毒邪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近年来 ,由于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 ,使得对传统毒邪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拓展 ,并逐渐成为现代病因学与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现将近年来毒邪研究相关文献概述如下。1 毒邪的概念毒的本意是指毒草 ,《说文解字》释 :“毒 ,厚也 ,害人之草。”在古代医药典籍中 ,毒具有多重含义 ,或言病邪 ,或言病证 ,或言药物 ,或言治疗等。就病因学而言 ,毒是指病邪。传统毒邪是指六淫之甚及六淫之外的一些特殊致病物质 ,如“风气相搏 ,变成热毒”及疫疠之毒、蛇毒等。随着现代医家对毒邪认识的深化 ,毒邪…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阴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身痛如被杖等症状提示阴阳毒损害为面部皮肤、睛目、关节等多系统病变,这与现代医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多系统损害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结合毒邪的特性及中医相关生理病理学,提出狼毒致病学说,认为邪气偏盛,郁久成毒,毒存于邪,化为狼毒,毒依邪势,邪仗毒威,故狼毒致病具有起病急骤、来势猛烈、变化多端、表现重笃的特点.并以升麻鳖甲汤为基础方对SLE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瘀毒"病机理论的诠释,为中医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方法]通过查阅肿瘤相关中医学文献,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瘀毒"理论中"瘀"和"毒"的含义及成因,对"瘀毒"理论进行诠释,并提出相应治疗策略。[结果]肿瘤"瘀毒"病机理论中的"瘀"指的是体内物质淤积、阻滞的状态,多由正虚和邪实共同导致。"毒"指的是具有强烈致病性,容易导致疾病恶化的致病因素,多由"瘀"蕴久而生。在微观层面,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其组分的改变是"瘀毒"的典型特征。根据"瘀毒"理论,匡扶正气,求本溯源;探寻邪实,不忘瘀血;瘀毒同治,通达机变是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结论]"瘀毒互结"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依据"瘀毒"理论衍生的治则治法可以指导肿瘤的治疗,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内生五邪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十年来中医对于"内生五邪"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应在内生五邪相兼致病、以及内生五邪致病的发展变化、传变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医湿毒理论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湿毒致病的研究逐渐与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相结合.不少医者提出从湿毒角度论治某些疾病,广涉中医临床各科,总结临床经验,探讨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阐释病理发展过程,提出以祛(化)湿解毒为法则,遣方用药,多有疗效.梳理近10年有关从“湿毒”论治疾病的文献,综合归纳现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疾病提供参考,为探讨湿毒致病机制的应用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痰邪致病"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痰邪致病的特点,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发病特点与中医痰湿体质之间的关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痰邪贯穿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全过程,认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以痰邪致病为主要病邪所引起的结块性疾病,与中医"痰湿夹杂"侵及肌肤相关。临床辨治应从痰论治,从肾、脾、肝入手,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希望痰邪致病理论能够为GLM的理论和临床诊疗思路提供新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复方治疗、针灸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干燥综合征多以阴虚津亏为本,燥热瘀毒为标。中医辨证施治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及各脏腑间的功能,中医针灸治疗取穴方便、灵活,且无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毒邪致病说”在中医界十分兴起,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并结合临床证型特点所阐发的新理论,并给出的新的治疗方案经受了临床的检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篇主要从毒邪的内涵、热毒成因及其致病特点对热毒之邪与创伤性骨髓炎相关性进行探讨。阐明热毒致其病且贯穿了本病的整个病理过程,是本病迁延难愈的关键因素。治疗上宜从整体观念出发,着重脏腑辨证,关键在于化解毒邪,结合兼证,重视一个“变”字。  相似文献   

20.
中风毒邪论是一种与传统中医中风病理有所不同的理论 ,在中风毒邪论指导下形成解毒通络方是较为理想的神经保护剂 ,可解决目前神经保护治疗的主要障碍 ,有望成为提高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