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肾丸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停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7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二科病房及门诊治疗的CKD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停型患者共计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芪参益肾丸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ide-combining power,CO2C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胱抑素-c(cystatin c,Cys-c)、24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eGFR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Scr、BUN、Cys-c、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医基础治疗联合芪参益肾丸治疗CKD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停型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延缓CKD进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中医脾肾两脏分析讨论CKD并发PEW的病因病机,提出“祛瘀生新”和“脾主肌肉”的论治依据,据此运用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方治疗CKD并发PEW,并佐以一则医案加以验证。[结果]CKD并发PEW患者以脾肾亏虚、浊瘀壅滞为基本病因病机,此时先天之本已然衰败,治疗应以培补后天之本为重,并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还应兼顾随证而生的浊瘀之邪,将生新与祛瘀结合,以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方通畅肾络,健脾治痿。所举医案中患者诊断为慢性肾脏病4期并蛋白质能量消耗,中医辨为尿浊,属脾肾亏虚、浊瘀壅滞之证,治以益气健脾、消瘀泄浊,以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方为主方治疗,复建脾运,祛除肾中瘀浊,使气血津液化生运行如初,以后天脾气固补先天肾气,顽疾复有转机。[结论]从脾肾亏虚、浊瘀壅滞的基本病机出发,运用益气健脾、消瘀泄浊法治疗CKD并发PEW,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肾功能,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氏肾病Ⅲ号方(由海藻、黄芪、丹参、熟地黄、煅牡蛎、鱼腥草、荆芥穗等组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CK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罗氏肾病Ⅲ号方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86/90),对照组为81.11%(73/9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 failure,CRF)脾肾亏虚挟瘀浊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清血小板结合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CRF脾肾亏虚挟瘀浊证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实际完成6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3例),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根据导致CRF急剧加重的诱因,分别予相应的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十味芪黄益肾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VEGF和TSP-1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结果:十味芪黄益肾方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为84.84%,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7.88%,分别优于对照组的70.97%和74.19%(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 GFR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Scr和e GFR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VEGF和血清TSP-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SP-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十味芪黄益肾方可以改善CRF脾肾亏虚挟瘀浊证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指标,显著升高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降低血清TSP-1的水平,其作用机制与干预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虹  陈敏  郑京 《西部医学》2018,49(6):12-14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夹湿浊型慢性肾脏病(CKD) 3~5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GF23、CFGF23及血磷的变化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择76例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CKD 3~5期患者,均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证,其中CKD 3期37例,CKD 4期30例,CKD 5期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降浊冲剂,疗程4周,对照组无需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GF23、CFGF23,BECKMAN—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磷(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IFGF23、CFGF23均明显升高(P均<0.05);CKD3~5期同期治疗前后比较,IFGF23、CFGF23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FGF23、CFGF23均随着肾功能下降而逐渐升高(P<0.05)。(2) CKD 3~5期治疗后Scr、BU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cr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益肾降浊冲剂短期内不能改善CKD 3~5期患者血清IFGF23及CFGF23水平,但可以改善其肾功能,降低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对患者肾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及疗效。结果:观察组Scr、BUA、BUN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 3 期的临床疗效。方法CKD3期患者4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予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益肾化浊方;疗程3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Scr、BUN的下降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FR值增加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 CKD3 期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慢性肾脏病(CKD) 4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CKD 4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大黄碳酸氢钠口服,观察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及中药灌肠。15 d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评分,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恶心呕吐、颜面四肢浮肿、痞闷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以及皮肤瘙痒)及肾功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尿素、血清磷)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脾肾气虚湿浊内蕴型CKD4期,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及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张雪梅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张雪梅教授对CKD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从脾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张雪梅教授分期分型论治CKD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张雪梅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湿热、浊毒、瘀血为标,主张重视脾胃、从脾治肾,并根据CKD 1-5期的不同证候特点,进行分期分型论治;特别重视CKD3-4期在本病发展的特点和正确治疗的重要性,并且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CKD3-4期,内服方以补虚健脾和胃为主,灌肠方以攻邪泄毒为主,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张雪梅教授治疗CKD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治疗脾肾亏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脾肾亏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片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变化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络方能有效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瘀浊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91例脾虚瘀浊型CAPD合并PEW患者随机分为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益肾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紊乱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CKD 5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肾气虚、湿浊瘀血内阻的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加味益肾活血方口服。8周后采集CKD患者的血标本和粪便标本,采用PCR测定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的菌群浓度;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Scr)、尿素氮(BUN)等;ELISA法检测微炎症指标浓度。分析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肾功能、微炎症指标、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有所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2组主要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肠道内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属细菌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内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属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加味益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CKD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状态,同时可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脏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肾安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UALB)、微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86例早期DN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糖肾安方。1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icro-UALB)、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指标、炎症指标、IR指数均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 <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结论  糖肾安方可有效改善早期DN患者症状、减少尿蛋白、抑制炎症因子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  方法  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  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 菌群的聚合度增加, F/B值下降; 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  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 降低血糖, 减少蛋白尿, 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 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的中医证型与睡眠呼吸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经确诊为OS患者,比较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呼吸指标AHI、LSpO2、ESS的差异性,并对不同证型与AHI、LSpO2、ESS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OS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瘀互结证37例(52.9%)、痰湿内阻证11例(15.7%)、气阴两虚证9例(12.9%)、痰热内扰证8例(11.4%)、脾肾阳虚证5例(7.1%)。(2)痰湿内阻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脾肾阳虚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低于其他证型患者。(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P<0.01,r=0.445\0.308),脾肾阳虚证与AHI、ESS成负相关(P<0.01,r=-0.32\-0.378),而与LSpO2无明显相关性(P>0.01);其他证型与AHI、LSpO2、ESS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OS患者痰证明显多于非痰证,其中痰瘀互结证占主要比例,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脾肾阳虚证患者与AHI、ESS成负相关,AHI、ESS有可能作为诊断OS痰湿内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观察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Parkinsonism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P-MCI)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分析脑络通浸膏治疗该病的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的108例VP-MCI病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纳入符合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的75例VP-MCI的病例按脑络通浸膏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和多奈哌齐单药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评分情况;双侧头颈部血管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08例VP-MCI患者中医辨证为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者占69.44%。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湿热瘀毒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100...  相似文献   

18.
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治疗1组2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但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仅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中医证候、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以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脾胃虚弱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重叠最为常见。经中药茯白方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脾虚、生化乏源,肝肾同源、肾精受损为其本,又以痰瘀毒交阻、脉络阻滞为其标。中药茯白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且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清肝滋肾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鸢尾素(Irisin)表达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持续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滋肾方, 疗程均为8周,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体质量(Weight, 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代谢特征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鸢尾素(Irisin)、血清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 ADP)及瘦素(Leptin, LEP)]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 < 0.05, P < 0.01), 且观察组在改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便秘尿黄症状及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观察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Irisin水平明显升高(P < 0.01), 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SBP、DBP明显下降(P < 0.05), 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WT、WC、TC、TG、LDL-C、ADP、LEP水平均明显改善(P < 0.05, P < 0.01),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清肝滋肾方联合常规降压西药能调节肥胖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Irisin表达,改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精灵颗粒对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弹性及形态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 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精灵颗粒进行干预, 观察时间为24周, 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 UFPWV)指标[收缩期起始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beginning of systole, PWV-BS)、收缩期末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end of systole, PWV-ES)]、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双侧颈动脉PWV-BS、PWV-ES均有降低(P < 0.01), 对照组双侧颈动脉PWV-ES及左侧颈动脉PWV-BS降低(P < 0.05), 试验组右侧颈动脉PWV-ES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TC、TG、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P < 0.01), 试验组TC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全血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均降低(P < 0.05), 试验组低切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血清CRP、IL-6、IL-8水平均降低(P < 0.05);对照组IL-6、IL-8水平降低(P < 0.05), 试验组CR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精灵颗粒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血管弹性功能, TC、TG、LDL-C水平, 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 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等指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