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重度抑郁症是高度异质性的精神疾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倾向、环境因素以及生物系统在重度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作用.肠道菌群作为胃肠道生态系统共生的微生物,可通过肠-脑轴双向交流信息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与重度抑郁症的关系及在重度抑郁症治疗中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肠脑轴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从微生物肠脑轴的概念、应激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有关抑郁症的肠道菌群研究、益生菌干预及粪便移植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肠道菌群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以便探索治疗抑郁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体内肠道菌群不仅参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也参与维持脑内环境稳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胃肠功能紊乱.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紊乱与PD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论述了肠道菌群对脑与肠的生理功能,分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失调在PD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探讨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PD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肠道微生物对抑郁症的影响。近年来通过使用抗生素、益生菌治疗、粪便微生物移植、肠道感染和无菌研究等研究方法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脑-肠轴影响脑部代谢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理、心理改变,从而对人体情绪改变产生影响,如肠道微生物的紊乱,通过一系列改变产生抑郁样情绪变化。在抑郁症的动物模型中有明显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紊乱。这些发现可能进一步拓展学者对抑郁症的认知,甚至有可能引起治疗方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7.
8.
<正>肠道菌群是一个大型微生物群,具有增强肠道完整性、吸收能量、抵御病原体入侵等生理功能[1-2]。人类许多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等均与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3]。近年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疾病发生和进程的热点方向。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中药口服后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等起到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菌群能产生各种代谢酶,特异性地参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物质代谢与化学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肌肉骨骼疾病等是影响长寿和健康的突出难题,同时降低人群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肠道微生态作为新近的研究热点,与上述几种疾病的关系逐渐被揭示,其与长寿的关系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就长寿人群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肠道微生态对长寿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长寿干预研... 相似文献
12.
13.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增殖始于出生,其组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千余种细菌,有高度的多样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培养组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功能,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蓬勃开展。肠道菌群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平衡影响不同疾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改变与女性生殖疾病的关联。从动物模型研究到人体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整体多样性的改变、特定细菌丰度的变化以及菌群比例的失衡与女性生殖疾病密切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但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以特定肠道菌群或其代谢物为靶点,在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初步展露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机制研究明确肠道菌群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以及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明确有效治疗的标准,为肠道菌群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本文拟对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脏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而肠道菌群的紊乱也会增加尿毒症毒素的产生,加速肾脏疾病的进程。本文阐述了肠道菌群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了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的关系,并列举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肾脏疾病的各类方法,包括饮食疗法、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碳吸附剂和粪菌移植。 相似文献
15.
16.
肠道微生物对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肠道菌群在宿主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完整、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不仅通过神经系统,而且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对大脑产生影响,这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之为脑-肠轴。人体内存在的脑-肠轴可能是大脑和胃肠道之间关键调控通路,而肠道菌群为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通过免疫机制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改变,从而参与了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免疫机制在癫痫尤其是免疫性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性癫痫是免疫介导以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征为频繁的局灶性癫痫发作、脑病、进行性认知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包括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参与了免疫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相关抗体具有诊断意义。临床上抗炎或免疫治疗在某些药物难治性癫痫,尤其是诊断明确的免疫性癫痫可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重建可能是未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癫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与肺癌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也开始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
研究对抑郁发生与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或病死率的关系提出了假说,并在基础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干预研究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基础研究发现:癌症可通过介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皮质醇和肿瘤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基因型可从一定角度解释肺癌患者的高病死率和患抑郁的风险。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对于抑郁是肺癌患者
生存期的重要预测因子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干预研究方面,虽然有研究证实抗抑郁药物在抗肿瘤氧化治
疗方面的潜力,但尚未有充足证据证明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对改善肺癌生存结局的有效性。今后有必要进一步阐明
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对提高该群体生存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呼吸道及肠道菌群在COPD的发病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不同表型COPD患者呼吸道菌群种属分布情况及其丰度、肠道菌群对COPD发病机制的影响等相... 相似文献
19.
20.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组织学上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明确人体微生态与ESCC的关系,有利于为ESC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寻找新靶点.本文从ESCC的早期诊断与筛查、预后、可能的发病机制、辅助治疗等方面,综述人体微生态与ESCC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