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邮湖区4县(市)“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防治效果,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高邮湖区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高邮湖区重点地段开展漂浮物和水体钉螺扩散监测。每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高邮湖区重点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调查统计湖区4县(市)灭螺、治疗、粪便管理、健康教育、联防联控等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结果2016—2020年高邮湖区4县(市)累计查螺面积38755.10 hm^(2),发现有螺面积284.45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83 hm^(2)。宝应县有螺面积17.37 hm^(2),高邮市有螺面积267.08 hm^(2)。累计解剖钉螺14319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清学查病114890人次,血清学阳性率0.90%。粪检查病14449人次,未发现阳性者。累计开展药物灭螺及巩固性灭螺2608.08 hm^(2),有螺面积下降了53.84%。扩大化疗970例,新建无害化厕所9座。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结论高邮湖区4县均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仍应做好包括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在内的长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螺情监测,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对血清学筛查结果阳性者(畜)进行粪检确认。结果2012年浙江省实际有螺乡镇95个,有螺村343个,实有钉螺面积102.3×104m2,其中新发钉螺面积0.34×104m2;解剖钉螺912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1288人,阳性率为0.89%(1165/131288),查出输人性血吸虫患者7例(其中1例为急性血吸虫病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畜)。2012年浙江省共有历史晚血病例1171例,实际救助晚血患者1014人。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呈上升趋势,输人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螺情调查与疫区人群的检查相结合.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选阳性者后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结果 对浙江省53个县的427个乡(镇)4193个村开展查螺,在22个县的84个乡349个村查到钉螺,面积122.02hm2,捕获并解剖钉螺107 613只,结果均阴性.查病210 989人,未发现本地患者,但查到输入性病例24例.全省共确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060例,并已展开救助.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动态,为修订监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全省血吸虫病年报表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省有螺乡镇96个,有螺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74.18 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75 hm2;解剖钉螺102 9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调查10.80万人,阳性652人,阳性率为0.60%;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或病畜).全省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095例.结论 浙江省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钉螺面积有所增加,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相关机构应继续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消除策略.  相似文献   

5.
周卫恩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28-1629
江苏省常熟市地处江南水乡,在上世纪50年代,常熟市为全国10个严重流行血吸虫病防治(血防)的重点县市之一,疫区人口达60余万,全市历史有螺面积10427万m^2,患血吸虫病病人达20.8万余人。几十年来,经过全市人民和广大卫生血防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至1990年开始,我市成为传播阻断地区,血防工作全面转入巩固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6.
吴江市于199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313-314,为了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疫情消长趋势,科学地评价防治效果,根据《苏州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确定了吴江市松陵镇八坼社区的虹桥村为连续5 a的疫情监测点,我们现将5 a(2000~2004)的疫情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虹桥村属于太湖流域,是典型的水网型地区,历史上属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全村16个村民小组,382户,总人口1 143人,2000年人均纯收入5 010元,村卫生室1个,自来水受益率92.67%,三格式厕所达40%。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1 138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40人,40人中,有6…  相似文献   

7.
8.
2003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十五”期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个疫情纵向观察点的螺情、居民和耕牛病情。结果20个观察点粪检6 287人,感染率为6.92%;粪检877头家畜,感染率为9.01%。各试点垸内活螺密度为0.0004~2.0284只/0.11 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垸外活螺平均密度为1.3366只/0.1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4只/0.11 m2。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和耕牛感染率仍较高,特别是高度和中度流行区更为明显。提示全省今后防治策略的重点应针对中、高度流行区的居民和耕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掌握西昌市新农村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西昌市川兴镇新农村开展2008年监测工作。结果钉螺平均密度0.11只/框(每框=0.11m2),未查见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46.42%)和旱地(48.06%),钉螺分布与建点时基本一致。血检阳性61人,阳性率8.45%,男性阳性率7.61%,女性阳性率9.26%;血清阳性61人全部进行(Kato—Katz)检查,查出血吸虫病患者1例;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4%。监测点内无急血和晚血病患者。家畜血吸虫病检查均无阳性。结论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逐步下降到很低水平,应加强监测和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在全省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阳性者粪检,对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采用血清学筛查监测病情,血清阳性者进一步粪检.结果 在17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59.62 hm2,其中新查出有螺面积0.53 hm2;解剖钉螺71 450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9 896人,阳性1279人,阳性率为0.91%;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其中2例急性病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畜).结论 今后要继续加强监测,查清螺情,压缩残存钉螺,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于2005年开始对仁寿县志气村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53%、1.17%,2007-2012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血吸虫感染耕牛;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29 770 m^2下降到2012年的340 m^2,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水田、沟渠。结论监测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根本改变,疫情易反弹;今后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加大灭螺力度,以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87—2007年期间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指标变化,尝试性探讨其与防治工作量的关系,为加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借鉴。方法资料来源于1987—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综合运用直线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多元回归方法。结果(1)20年来,血吸虫病流行乡镇数和流行村数分别以2.31%和0.50%的年均速度递减,流行县数以0.96%的年均速度递增,达到控制标准的县数以1.55%的年均速度递减;(2)流行县数增加与防治相对工作量下降有着相关关系,随着病人治疗、受检人数和家畜查病比例的下降,流行县呈现扩大趋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县数的变化与病人治疗、家畜查病比例呈高度正相关,并随其降低呈现出减少趋势。结论(1)1987—2007年20年来,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在局限范围如1个县内的流行和传播,但是流行范围在县一级层次上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防治相对工作量的下降带来了流行县的扩大、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县数的下降;(3)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和流行区人群查病、病人规范治疗及流行区家畜查病工作,早期发现传染源并及时治疗,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缩小流行县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疫情控制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共抽取3个样本村,收集2007-2011年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芦山县血吸虫病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19%、0.11%、0.11%、0.10%和0,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60%、0.83%、0.51%和1.78%、0;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耕牛感染率为0;钉螺感染率为0;实有钉螺面积下降率无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芦山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唐山市1977-2016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唐山市布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77-2016年唐山市布病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对布病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和地区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9年间共报告布病病例2 407例,发病率在0.0-7.17/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3年以来一直居全省第三。高发地区是迁安市、乐亭县和滦南县,尤其迁安市建昌营镇回民聚集地高发。春夏季高发;发病人群以45~64岁的饲养员和农民为主,占84.1%;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饲养、放牧、贩运牲畜及畜产品、屠宰、加工牲畜等直接接触病畜感染为主。结论 唐山市布病疫情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加强牲畜检疫,做好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和个人防护,是今后布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颜晓今  戴咏哲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06-1209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分析梅毒报告发病率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2.47/10万升高到20.84/10万,年均升高5.44%(P=0.060),其中隐性梅毒年均升高14.11%(P=0.000),Ⅰ期、Ⅱ期梅毒年均下降分别为1.49%、6.57%(P=0.787 & 0.144);夏季发病率最高,达4.23/10万,冬季升高趋势明显,年均升高7.25%(P=0.013);男女性别比为0.58∶1,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分别为3.56%、6.61%(P=0.180 & 0.019);20~29岁人群报告高发(30.39/10万),60岁以上人群发病增速明显,20~49岁男性呈下降趋势,老年男性的发病高于老年女性;职业以农民及民工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家务及待业增幅最大(14.13%)。 结论 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隐性梅毒增长趋势明显,需根据不同时间、人群、地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镇江市丹徒区沿江地区羊血吸虫病疫情情况,为制定羊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9—2019年每年对沿江地区羊血吸虫病病情、江滩环境羊粪、羊敞放区域水体感染性、居民病情、螺情和防治措施等开展纵向观察并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9年在沿江地区共检查羊12 076只,查出粪检阳性羊57只,感染率为0.47%;粪检阳性羊感染强度高,“+++”和“++++”共查出46只,占阳性总数的80.70%。江滩环境羊粪占总野粪数的96.30%,阳性率为9.10%,其他野粪未查出阳性。沿江高危水域监测发现2009—2011年有6处哨鼠阳性。共对居民开展血清学查病124 009人次,查出粪检阳性3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003%。累计查出江滩钉螺面积1 066.40 hm2,2009年查出阳性钉螺13.56 hm2。采取淘汰粪检阳性羊、羊圈养、以禽代羊、人畜化疗、灭螺和灭蚴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2009年之后未再查出感染性钉螺、2011年之后未再监测到阳性水体和粪检阳性病人、2012年之后连续7年未再查出粪检阳性羊和阳性羊野粪。 结论 监测区内羊血吸虫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沿江江滩仍然存在大面积的钉螺和敞放羊的羊粪,羊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控和监测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郫县无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年均发病率239.58/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甲肝,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神县2001-2010年传染病流行现状,掌握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神县2001-2004年年报表和2005-2010年网络报告传染病年统计疫情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果青神县2001-2010年报告传染病疫情共有20种4 401例,均为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甲类无报告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23.82/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3 978例,丙类传染病5种423例,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肝炎(报告只有甲、乙肝)居首位,肺结核居第2。夏秋季发病率略高。性别男女比为2.14∶1。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集中在15~50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69.1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3.69%)。结论肝炎和结核病是青神县的主要传染病,今后应建立安全有效传染病防御机制,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