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多线治疗失败后进行阿帕替尼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阿帕替尼单药化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结果 29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由于血小板降低而停止用药,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27例.2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1.0~6.1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PFS为3.10个月,阿帕替尼单药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为3.4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12例,ORR为11.11%,DCR为5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化疗方案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化疗后患者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2例(6.90%),高血压2例(6.90%),低血小板血症1例(3.45%).结论 阿帕替尼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晶晶  王亚兰 《癌症进展》2021,19(7):710-714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观察用药后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ORR为40%(4/10),DCR为90%(9/10),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15~6.8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作为二线以上治疗方案的3.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2个部位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治疗2个以上部位转移患者的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发生1例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口服依托泊苷化疗对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针对晚期胃癌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寻找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筛选敏感人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旨在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找有效的临床预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单药口服阿帕替尼。观察指标为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总体中位PFS(median DFS,mPFS)为71 d(95%CI:50.1~91.9 d),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71%,DCR为65.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56岁、ECOG评分0~1分、药物剂量500 mg、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蛋白尿者PFS显著延长;而ECOG评分0~1分、药物剂量500 mg、高血压、HFSR、蛋白尿、腹泻者DCR较高。Cox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07)、药物剂量(P=0.014)、高血压(P=0.012)及治疗相关HFSR(P=0.046)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评分0~1分(P=0.014)、高血压(P=0.043)及HFSR(P=0.012)与DCR高显著相关。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控的安全性。ECOG评分、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及HFSR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DCR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药物剂量可作为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敏  饶智国  杨波 《肿瘤学杂志》2018,24(2):151-155
摘 要: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mesylate)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其机制为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全文就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56例后线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阿帕替尼治疗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00 mg或250 mg.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不良反应及预后.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  相似文献   

6.
抗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VEGF及VEGFR通路抑制剂包括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索拉非尼等,这些药物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入组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孟津县中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且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采用卡培他滨+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治疗的3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3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清VEGF、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6.47%(32/37),高于对照组的51.43%(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8,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且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MMP-9水平分别为(356.98±96.04)、(294.15±78.90)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54±110.42)、(378.45±9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26;t=4.227,P<0.001)。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用于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和生物膜通透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强效抑制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生成。阿帕替尼是在中国获得批准的第一代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的后续治疗。目前阿帕替尼单药或者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临床研究正在积极开展,多数均显示一定生存获益。本文详细介绍近年阿帕替尼在晚期NSCLC中的研究现状,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s,VEGF)的变化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6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TACE术。对照组:单纯用TACE术。两组均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1.3%(19/31),对照组45.2%(14/31),(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6%(25/31),对照组为54.8%(17/31),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67.7%(21/31),对照组38.7%(12/31),(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月,对照组为5.1月,(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4.2%(23/31),对照组48.4%(15/3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Ⅲ级,治疗组乏力、食欲下降及右上腹疼痛症状较对照组偏低。结论: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联合TACE术治疗转移性期肝癌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8例化疗失败的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42.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过安罗替尼治疗的不同瘤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指标,探索影响安罗替尼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1例,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液,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VEGF、FGF、c-Kit、Bcl-2、PARP蛋白含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另一方面,评价安罗替尼的疗效和随访观察PFS。结果:全部病例的总的中位PFS为4.8月(95%CI:3.8~5.8),PR 18例(17.82%),SD 61例(60.40%),PD 22例(21.78%),ORR 17.82%,DCR 78.22%。TSH升高患者的DCR较未发生者高(P=0.039 0)。既往曾使用铂类化疗者较未使用者具有更长的中位PFS(5.3月 vs 3.6月,Log-rank P=0.038 0),TSH升高患者较未升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延长(6.4月 vs 4.0月,Log-rank P=0.046 0),发生手足综合征者中位PFS较未发生者显著延长(11.4月 vs 4.2月,Log-rank P=0.021 0)。血清bFGF的蛋白含量(P=0.009 0)及Bc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12 0)是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bFGF含量及Bcl-2 mRNA表达量是安罗替尼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既往曾使用铂类、发生手足综合征和促甲状腺素升高者具有更长的PF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3例服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体纳入患者的ORR为6.9%,DCR为44.8%,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3.1个月(95% 2.863~3.337),中位OS(median OS,mOS)为6.0个月(95%CI 4.392~7.608)。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60/126),其中61.7%(37/60)的患者因此中止治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2个(P=0.008)、存在肝转移(P=0.007)、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32)、联合全身治疗(P=0.036)是DCR的独立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16)、病理见低黏附性癌成分(P=0.001)、用药4周内耐受良好不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P=0.009)是PF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灶数目≤2个(P=0.007)、骨髓抑制程度在2度及2度以下(P=0.014)是O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安全可控,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等临床特征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A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GS)方案在真实世界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16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AG组(n=40)、AS组(n=31)、GEMOX组(n=31)、GS组(n=63),按照实体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本评估临床疗效和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本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65例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10.5个月,中位PFS时间为6.0个月,AG、AS、GEMOX、...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28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转移性胰腺癌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根据NCI-CTC3.0标准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依据实体肿瘤RECIST标准每2周期评估疗效,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化疗的28例患者的ORR为42.9%(12/28),DCR为82.1%(23/28)。接受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中位PFS为9.4个月(95%CI:6.1~12.7个月),中位OS为12.6个月(95%CI:7.6~17.5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细胞减少(71.4%)、恶心呕吐(53.6%)、脱发(46.4%)、感觉神经异常(53.6%)。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21.4%)、脱发(3.6%)、口腔黏膜炎(3.6%)、感觉神经异常(3.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同步多西他赛与顺铂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72 例,二代基因测序(NGS)显示驱动基因阴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 例、治疗组36 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2 个周期及同步脑转移瘤放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研究终点:确认有效率(c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质量(QOL)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药物不良事件(A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ORR和DCR明显提高[41.67%(15/36)vs 33.33%(12/36)、80.56%(29/36)vs 69.44%(25/36),均P<0.05];中位PFS 明显延长(5.9 vs 4.6 个月,P<0.05);血清CEA和VEGF值显著降低[ (16.5±2.3)vs(22.9±3.7)ng/ml、(291.6±42.6)vs(479.3±50.2)pg/ml,P<0.05];而QOL 评分治疗组[ (69.5±8.5)分]虽略高于对照组[ (64.1±7.3)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急性脑水肿、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减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姑息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09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83例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左、右半结肠癌患者,比较KRAS突变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8个月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结果:KRAS突变型晚期右半结肠癌(RSCC)患者合并不完全肠梗阻及体重减轻>5 kg所占比例更高(P=0.369、P=0.009),KRAS突变型晚期左半结肠癌(LSCRC)患者更易合并中重度以上的贫血(P=0.154)。KRAS突变型LSCRC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比例高于RSCC患者(P>0.05)。KRAS突变型LSCRC患者与RSCC患者ORR分别为29.3%和28.6%(P=0.944),DCR分别为87.8%和90.5%(P=0.696)。18个月生存率LSCRC组为80.05%,RSCC组为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5)。KRAS突变型LSCRC患者中位 PFS差于RSCC患者(8个月 vs 9.8个月,P=0.004),KRAS突变型LSCRC患者中位OS优于KRAS突变型RSCC患者中位OS(22.8个月 vs 21个月,P=0.001)。结论:姑息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基因突变型mCRC患者,左、右半结肠癌的远期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实验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1.8%、疾病控制率(DCR)为52.9%,与最佳支持治疗组比较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1个月、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8.8%(10/17)、52.9%(9/17)、29.4%(5/17), 经治疗后可缓解。结论:阿帕替尼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用于转移性或晚期宫颈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转移性或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者共11例,选择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每2周期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结果:11例中10例患者为三线治疗,1例患者为四线治疗。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例(36%),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45%),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例(18%)。ORR为36%(4例),DCR为82%(9例),中位PFS 6.3个月(3.0~10.6个月)。安全性评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27%)、血小板减少(2例,18%)、总胆红素升高(1例,9%)、间接胆红素升高(1例,9%)。结论:培美曲塞用于转移性或晚期宫颈癌三线及以上化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