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培养学龄前留守儿童良好的进食习惯、提高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选取陕西省3区县6所农村托幼机构51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留守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主动进食能力、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等。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0.69)、是否独生子女(OR=0.65)、家庭人均年收入(OR=0.64)、家庭人口数(OR=1.9)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年龄越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少儿童饮食行为表现越好。因此在学龄前留守儿童喂养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和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建立统一、科学的抚养观念,在提供良好抚养条件的同时,避免对儿童的溺爱,减少儿童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培养儿童自主进食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t's量表教师问卷(TRS)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对乌鲁木齐市835名学龄前儿童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4.0%,男童为4.4%,女童为3.7%,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男童多动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儿童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P〈0.01)。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带养人、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工作繁忙否、儿童的分娩情况和发育情况等。结论家庭环境和生物因素对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7,(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湛江市320例3~6岁在园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结果 320例儿童检出行为问题儿童67例,检出率为20.94%;经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方式、儿童睡眠时间、胎儿窘迫以及父亲抽烟程度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教育方式、儿童睡眠时间、胎儿窘迫以及父亲抽烟程度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铜陵市11所幼儿园2 408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父母版)。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2 184份。SDQ困难总分和5个因子异常检出分别是252人(11.5%)、1 052人(48.2%);男童的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组儿童的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有:父亲吸烟半包以上、性别是男童、胎儿窘迫、非核心家庭。母亲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儿童年龄越小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风险越大。结论 铜陵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512名3~5岁池州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 父母用量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前儿童的31.9%,其焦虑因子得分(0.36±0.3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0.32±0.31)(P<0.05),农村学龄前男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1±0.32)低于国内常模(0.60±0.61),女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5±0.32)低于国内常模(0.51±0.59)。主要照看人为父亲或母亲、主要照看人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工作/商业服务、父母仅一方外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起始年份在2011年及之前、父亲和(或)母亲在儿童出生前开始外出打工、儿童为非独生子女、消极应对方式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因子得分较高(P<0.05)。 结论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儿童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农村非留守儿童,其焦虑水平受主要照看人类型及其职业、父母外出类型及起始年份、父母外出时儿童月龄、儿童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省2县市9乡镇269名留守儿童及46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身高别体重(WHZ)得分为(0.29±1.87)分, 年龄别身高(HAZ)得分为(0.02±1.64)分, 年龄别体重(WAZ)得分为(0.17±1.40)分, 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2%, 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5%(χ2=4.144, P=0.042);多因素分析显示, WH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是否吃零食与是否挑食;HA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2周患病率、家庭年总支出、父母陪伴时间以及爸爸年龄;WA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年总支出、妈妈年龄、是否为贫困户、吃饭时是否需要喂, 是否不吃早饭。结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迟缓问题相对突出, 父母陪伴缺失, 父母亲年龄,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均不同程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科盈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58-60
学龄前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现实中,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比较多见的.临床检出率一般都在20%左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最常见的表现为行为偏异[21,还有就是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这种疾病好发于学龄前期。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本文对60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探讨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854例3~5岁儿童,由家长完成受试儿童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 【结果】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0.4%,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01)。影响男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喂养方式、是否奶瓶喂奶、儿童食欲、孕期疾病、产后情绪、父母关系、母亲情绪、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看护人变更、父亲说梦话、母亲说梦话、小儿睡觉辗转不安;影响女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有无参加特长培训、夜睡时间长短、睡前30 min是否做游戏、睡前情绪、既往是否经常感冒、近一年生病情况、饮食是否规律、父母关系、母亲情绪、产后情绪、早产。 【结论】 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其影响因素也各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增多,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外报道7%~20%的学龄前儿童有行为问题。国内报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学者报道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可作为预测成年人发生精神障碍危险性的1个指标,有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持续到青春期以至成年。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寻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于2003年4月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5个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黎、汉族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黎族929名,汉族7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填写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自拟调查表;【结果】①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黎族为7.00%.汉族为16.9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但无性别差异;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黎族为父母文化程度、早期喂养方式等;汉族为父母教育方式、母亲妊娠期用药等;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黎族为照顾者、母亲对妊娠态度等;汉族为父母亲责备打骂子女、父母教育方式等。【结论】黎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低于汉族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西安市城区和郊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对330名儿童主要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97%。分析发现,性别、母亲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口数是儿童挑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人口数是食物响应和外因性进食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母亲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家庭人口数是不良进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居住状况、人均月收入是过饱响应的影响因素;是否独生子女、居住状况、家庭人口数与情绪性进食得分密切相关;年龄、居住状况、家庭人口数是影响主动进食的主要因素。结论 家庭人口学特征影响儿童饮食行为,但不同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对广州市4所幼儿园的1300名儿童及其家长以及203名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题卷调查。结果表明:儿童的饮食行为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挑食、吃零食等。在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学校及家庭因素中,母亲和教师的营养知识以及父母亲的饮食行为最为显著,家庭收入对儿童饮食行为未见明显影响;另外,各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较少涉及有关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的知识,对幼儿的饮食行为尚未起到明显的影响。提示:今后的营养教育计划,除对家长和幼儿教师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外,还应以幼儿能接受形式,将有关营养和饮食知识穿插在幼儿教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气质、自信和外在家庭环境因素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开展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预防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4市城区3~6岁儿童464名,对儿童家庭基本情况、气质、自信水平,家庭养育环境量、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和测评。 【结果】 儿童思维问题和违纪问题男童高于女童。儿童退缩、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不同家庭类型的儿童行为问题无差异。父母职业为行政事业人员的儿童行为问题明显低于其他人员的儿童。平易型儿童行为问题低于困难型、发动缓慢型儿童。家庭的社会适应、活动多样性、环境气氛等因素与儿童的退缩、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呈明显负相关;忽视干涉因素与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呈明显正相关性;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与儿童退缩行为仅有微弱相关性。 【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个体内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外在家庭养育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 02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15%,影响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有父母之间关系和亲子关系、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打骂与否、管教儿童方式和儿童犯错时家长采取的方法等。结论: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父母之间关系和亲子关系,维持家庭稳定,对儿童采取鼓励支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芜湖市1县1区共212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制作的“学龄前儿童健康与行为记录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问题相关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2123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心理行为问题儿童201人,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47%。其中,男童检出130人,检出率为11.82%;女童检出71人,检出率为6.94%,男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4,P<0.01)。2123名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冲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1.41%、4.95%、3.91%、0.28%、0.05%、0.9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97)比女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3岁前主要代养人为非父母的儿童(OR=1.347)比主要代养人为父母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每日学习时间≥1 h是学龄前儿童(OR=0.595)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男童比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基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太原市5所幼儿园共44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36%,无性别差异,各问题行为检出率男童以性问题和违纪因子最高,女童以多动,性问题,分裂样,肥胖因子较高,分裂样因子女童高于男童(P<0.05),男女行为总分差异无显性,但内向分女童高于男童,负向分男童显高于女童;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有父亲吸烟时间,母亲孕期总分,母亲情绪,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喜吹零食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存在性别特点,儿童行为问题可能与教育教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订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对 10 2 2名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约为 18.79%,男童检出率为2 2 .2 9%,女童检出率为 15 .0 9%,不同性别儿童检出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不同年龄、城乡之间行为问题检出率未发现有显著性意义。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健康状况、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亲责备、打骂子女和儿童年龄等。 【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生物、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为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必须从妇女妊娠开始 ,重视生物、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3区9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1 650名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等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4%,女童检出率高于男童,冲动-多动行为最常见,其他依次为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学习问题.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可能因素有所在幼儿园的性质、胎龄大小、出生时有无并发症、母亲年龄、母亲吸烟状况、家庭气氛、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父亲工作忙碌程度、父亲冲动烦躁性格、母亲冲动烦躁性格.结论:铜陵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比较普遍,多种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