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了解母婴匹配人群隐匿性HBV感染(OBI)及显性和隐匿性病毒株s基因的变异。方法基础调查时随访135对母婴,填写调查表及采血样,采用ELISA检测HBsAg,Real—time PcR测定病毒载量,PCR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母血94份,其子女血样101份,OBI感染率分别为10.0%和2.0%,母亲显著高于其子女;显性和隐匿性病毒株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99.9 IU/ml和247.6 IU/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I病毒株有l株为B基因型、adw血清型,其余7株均为C基因型、adr血清型;显性HBV感染病毒株有15株为B基因型、adw血清型,其余8株为c基因型、adr血清型;OBI病毒株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显性HBV病毒株。结论母婴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OBI,应重视其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湖州地区献血人群中HBsAg(-)而HBV DNA(+)的血清学和病毒变异特征。 方法 对56例HBsAg(-)/HBVDNA(+)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随访确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患者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S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突变位点情况。 结果 不同性别间OB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OBI感染25例(感染率为0.09%);重复献血者31例(感染率0.13%),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献血者OB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41~50岁OBI感染率最高(0.23%),18~30岁最低(0.03%)。HBsAg(-)/HBVDNA(+)献血者免疫特征共7种血清学模式,各种血清标志物阳性中,HBcAb(+)率最高,达78.57%,S基因存在高变区M133T/L,S143T,Q129H的高频率突变。 结论 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OBI患者,应加强HBV感染的检测,降低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HBV感染(OBI)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并威胁到输血安全。本文分析近年来关于OBI的概念、致病机制、在健康人群和不同患者中的流行率以及传播可能性方面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OBI在健康人群及不同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的流行率,并可能通过输血等途径传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HBV表面抗原(HBsAg)的缺失,其检测依赖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本文就其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慢性HBV相关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饮服行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传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镇江市饮服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传染性,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对HBsAg阳性并HBeAg阴性的饮服从业人员跟踪检测HBV-DNA。结果:1999年~2001年镇江市饮服从业人员HBsAg平均阳性率为3.61%。HBsAg阳性人员中,HBeAg阳性者占15.81%。HBsAg<1:512且HBeAg阴性者900例中,HBV-DNA阳性312例,阳性率为34.67%。结论:HBsAg<1:512且HBeAg阴性的饮服从业人员仍有一部分是HBV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9年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干预措施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和抗体水平。方法2005年在河北省正定县试点乡8个自然村,采集人群血清标本10010份,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使用EPI info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免疫后人群中HBsAg平均阳性率为5.32%(标化率为4.82%),与免疫前1983年的8.57%(标化率为8.16%)相比降低了37.92%(标化率为40.93%),其中1~19岁人群HBsAg平均阳性率为1.46%,<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9%,明显低于免疫前同年龄组人群。免疫后整体人群保护性抗-HBs(S/N≥10.0)平均阳性率为46.86%,其中1~19岁为53.77%,明显高于免疫前1983年对应年龄组人群的38.32%。结论实施乙肝疫苗干预措施后1~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达到低流行国家水平,≥20岁人群HBV感染情况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V)感染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曾存在过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约3.5亿人发生过感染,其流行特征存在地域差异[1]。中国处于HBV感染分布的高、中流行区,平均感染率约8%[2]。HBV感染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等。临床上发现部分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学检测阴性,但分子生物学检测HBV DNA阳性,这类特殊感染模式引起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孕妇人群显性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HBV病毒株S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2014年6月1日-31日,在知情同意下,连续招募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产科初次住院活胎孕妇156人,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血清;对所有血清平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应用实时PCR定量测定HBV DNA、应用巢式PCR进行HBV S片段扩增、测序及进化分析。结果 156名孕妇中,显性和隐匿性HBV感染率分别为10.3%(16/156)、8.6%(12/140);成功获得13株HBV S基因序列,其中显性7株,隐匿性6株;所有病毒株均为B基因型;仅1例隐匿性HBV株为ayw1血清型,其余12株均为adw2血清型。结论 孕妇人群携带较高比例的显性和隐匿性HB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住院孕妇显性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及其病毒株S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住院孕妇队列研究,招募2012年6月1日-2013年3月15日医院产科孕妇1 130人,收集人口学资料和血清,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巢式PCR进行HBV S片段的扩增并测序,分析并比较住院孕妇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OBI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及S区序列变异。结果 在1 130名孕妇中,HBV感染比例为16.55%,其中显性HBV感染和OBI的比例分别为8.4%和8.1%。共获得136株HBV S基因序列,其中基因C型17株,基因B型119株。与基因B型显性HBV株相比,OBI株出现更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替换率,8个核苷酸位点出现统计学显著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并导致HBV S基因和对应的HBV P基因出现非同义氨基酸替换,分别为5个(G44E、T126A、R129Q、W156L和Y200F)和4个(I438L、K478N/D、N481S/D和L511F)。此外,3例OBI出现W35终止码替换,1例OBI出现第123位和第124位点的插入替换。结论 住院孕妇存在较高的HBV感染比例,OBI与显性HBV感染比例大致相当;B基因型OBI株出现统计显著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位点替换,可能与OBI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为做好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乙肝金标试纸条对661 18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并按献血次数、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初次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44%和1.8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95,P<0.001);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82%和0.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05.968,P<0.001)。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男性(1.334%)显著高于女性(0.687%)(χ2=314.594,P<0.001);多次献血者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18~25岁男女较低,26~35岁男性明显升高;多次献血随着年龄增高变化不大。初次献血者商贸、农民、工人以及自由职业者以及服务人员乙肝感染率均较高,医生、公务员以及军人乙肝感染率较低;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且变化不大。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均随学历升高而降低。 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26~35岁年龄段男性感染率明显升高,农民及中专学历以下乙肝感染率较高,在加强乙肝免疫的同时,应加大乙肝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名出生时乙肝疫苗免疫成功后仍感染乙肝病毒的小孩的感染来源。方法采集小孩及其父母的血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病毒载量检测,使用酚氯仿法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 S基因,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并测序,利用Mega 5.0和Bioedit 7.0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亲和母亲均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父亲、母亲、儿子的PCR产物分别获得12、11和9个克隆株。父亲克隆株的血清型为adrq+,ayw1,ayw,ayr,基因型为C2、B、B/C;母亲克隆株的血清型为ayw1,adw2,adwq+,基因型为C5、B、B/C、C/G;儿子克隆株的血清型为adrq+,基因型仅为C2。S基因序列进化发生树显示,儿子的所有克隆序列与父亲大多数的克隆序列聚集在一起,而与母亲的克隆序列没有聚集。来自儿子和父亲的S基因克隆序列有相同的氨基酸突变模式(T118K、T123N、G145A)。结论儿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来源是父亲,提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通过家庭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周口市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的分析,为社会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周口市无偿献血者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35 707例周口市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6.55%,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5.00%,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40岁以下年龄段阳性率最高,HBsAg阳性合并抗_HBe、抗_HBc和HBsAg阳性合并HBeAg、抗_HBc是感染的主要模式,分别是26.35%和22.50%。结论本次分析发现社会人群HBV感染水平较高,感染者大多不知情,提示人们应有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健康检查,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分为两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显性HBV感染)和阴性(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对显性感染的认识相对清楚,但对OBI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OBI的危害及其流行情况,并分别阐述了母婴不同乙肝传播类型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HBV以母婴传播为主,两类HBV感染在母婴传播上表现为四种类型:(Ⅰ)母亲HBV显性-子代HBV显性; (Ⅱ)母亲HBV显性-子代OBI; (Ⅲ)母亲OBI-子代OBI; (Ⅳ)母亲OBI-子代HBV显性。HBV疫苗免疫后时代可能以Ⅱ型传播为主。应加强对OBI的研究,重新评估现有HBV免疫策略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对甘肃省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个县区1 ~59岁人群共2 200人,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等水平.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前出生人群的19.37%提高到2002 - 2006年出生人群的89.37%,HBV感染率由43.06%降为6.56%,HBsAg携带率由4.77%下降到1.13%;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 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79.45%.结论 随出生年代后移,无论城市和农村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均不断提高,HBV感染率、HBsAg和抗- HBc阳性率逐渐降低,抗- HBs阳性率上升,呈现高接种率低感染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东省肇庆市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6-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肇庆市8个区(县)抽取11个街道居委会和29个乡镇村委会共1716名1~5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肇庆市1716名1~59岁居民HBsAg阳性率为8.74%,抗-HBs阳性率为72.09%,抗-HBc阳性率为69.23%;不同特征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居民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居民HBsAg和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居民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肇庆市1716名居民中,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长期一起生活者占7.11%,与家人共用牙刷者占1.28%,与家人共用过剃须刀者占0.58%,有拔牙、补牙或洗牙等口腔治疗史者占21.50%,有过有偿献血史者占3.44%,有输血史者占1.05%,有手术治疗史者占2.97%,有内窥镜诊疗史者占1.81%,有针灸治疗史者占1.28%,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者占0.06%,曾去理发店修面、修体毛或刮胡须者占17.89%,曾去洗浴场所修脚者占5.07%,曾去美容院做过创伤性美容者占2.86%。结论 肇庆市居民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家庭内、医疗性和日常生活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