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疾病性贫血(ACD)是指与慢性感染、炎症、肿瘤有关的一类贫血综合征,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贫血。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广泛用于贫血临床治疗方面,尤其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避免了输血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防治化疗引起贫血的重要选择。因此,rhEPO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肿瘤相关性炎症或肿瘤相关治疗导致骨髓抑制(主要是放、化疗)引起的贫血。肿瘤相关性 贫血可以发生在肿瘤诊治的任何阶段,其发生与肿瘤类型、分期及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2012 年国内的调查显示,肿瘤相 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0.83%,其中轻度贫血40.84%,中度贫血15.67%,重度贫血3.47%,极重度贫血0.84%。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分别为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研究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会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 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而通过合理的治疗,纠正贫血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肿瘤相关性贫血 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肿瘤本身及其并发症(如肿瘤侵犯骨髓、溶血、失血、肿瘤相关性炎症等)、治疗手段引起的骨 髓抑制(化疗、放疗等)等有关。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目标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红细胞输注需求”。在病因治疗的 基础上,补充造血原料(铁剂、叶酸、维生素 B12 等),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及输红细胞治疗为其常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贫血是淋巴系统肿瘤(LN)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疾病预后。尽管贫血表象相同,但不同病例可能单独或同时存在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治疗相关性贫血等。机制各异,治疗方法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胃癌患者的贫血状况的分析,明确本地区贫血与胃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到2008年4月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58例,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状况,分析贫血发生率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跟踪病例化疗情况,分析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样本中贫血发生率为43.8%。其中女性中为51.8%;男性中为41.6%,无显著性差异。在258例病人中具有完整TNM分期的195例,胃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在胃贲门区、胃体部、胃窦区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58例胃癌患者接受三周期化疗后,贫血病人为161例。其中化疗后出现贫血的病人有4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8.26%,客观缓解率(ORR)为21.74%。而化疗后无贫血的17例病人,疾病控制率(DCR)94.12%,客观缓解率(ORR)为52.9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DCR和ORR有显著性差异。在化疗过程中,15例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没有关于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的记录。结论:按NCI标准判断,青海地区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率相近。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有关。化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病人对化疗的反应差,化疗过程中未发生贫血的病人疗效较好。本研究中贫血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胃癌患者的贫血状况的分析,明确本地区贫血与胃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到2008年4月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58例,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状况,分析贫血发生率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跟踪病例化疗情况,分析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样本中贫血发生率为43.8%。其中女性中为51.8%;男性中为41.6%,无显著性差异。在258例病人中具有完整TNM分期的195例,胃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在胃贲门区、胃体部、胃窦区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58例胃癌患者接受三周期化疗后,贫血病人为161例。其中化疗后出现贫血的病人有4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8.26%,客观缓解率(ORR)为21.74%。而化疗后无贫血的17例病人,疾病控制率(DCR)94.12%,客观缓解率(ORR)为52.9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DCR和ORR有显著性差异。在化疗过程中,15例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没有关于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的记录。结论:按NCI标准判断,青海地区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率相近。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有关。化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病人对化疗的反应差,化疗过程中未发生贫血的病人疗效较好。本研究中贫血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6.
摘 要: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肿瘤相关性贫血对患者存在较大的影响,可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放化疗疗效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重要方式,其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的输注、改善生活质量,但是使用EPO可以使血栓发生风险升高,关于是否影响患者总生存期、促进肿瘤转移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EPO用于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人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B19)抗原与TLR7,9(Toll-like receptor7,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单纯桥本甲状腺炎及20例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19抗原及TLR7和TLR9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3例新鲜HT组织做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B19抗原和TLR7,B19抗原和TLR9的共定位关系。另外,用免疫共沉淀检测3例新鲜标本中B19抗原和TLR9的相互作用。结果:B19抗原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33/41);TLR9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正常甲状腺组两者均阴性,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B19抗原的阳性表达与TLR9的阳性表达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P=0.001)。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B19抗原和TLR9蛋白明确共定位于桥本甲状腺炎嗜酸性变的滤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进一步显示B19抗原与TLR9存在相互作用。TLR7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嗜酸性变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均阴性。结论:TLR9通过识别B19抗原在HT的发病中起作用,TLR9很可能是B19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状况与不同程度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评分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对353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进行评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CD25、CD69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 结果: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贫血程度有关,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KPS评分在不同程度贫血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8和CD69水平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升高,CD4、CD4/CD8、NK细胞和CD25水平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下降,其中CD8水平在0级与2级、3~4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级与3~4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D69水平在0级与2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可能会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免疫表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7例MDS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随着MDS疾病的进展,CD+34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为: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AS)7.43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36.81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56.45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97,P=0.000),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系抗原CD33、CD13、HLA-DR表达逐渐增高,CD14、CD15抗原表达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降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19、CD10的表达随着疾病进展而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7表达随着疾病进展而增高,分别为RA/RAS 2.63 %、RAEB 10.79 % 和RAEB-T 11.00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39,P=0.001),其中RA/RAS组与RAEB组、RAEB-T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 检测MDS患者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有助于MDS的诊断、分型和判断预后,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张文龙  张骥  卜思践 《癌症进展》2018,16(7):908-910,927
目的 测定老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贫血患者142例,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血液肿瘤贫血组(n=41)、实体肿瘤贫血组(n=51)、缺铁性贫血组(n=50).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EPO、sTfR水平,并对EPO、sTfR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E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EPO水平均高于实体肿瘤贫血组(P<0.05);血液肿瘤贫血组和实体肿瘤贫血组患者的sTfR水平均低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Hb与EPO、sTfR均呈负相关(r=-0.861、-0.546,P<0.01).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的贫血机制可能并非源于EPO生成不足,而是由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在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中存在,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EZH2抑制剂通过单独或联合其它酶抑制剂作用于靶基因,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各种细胞类型所形成的一组不均匀的膜性结构,它们被释放到周围的微环境中,或通过循环传播到远处。由于EVs能够转运脂质、m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EVs是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或远处转移前生态位之间沟通的关键媒介。它存在于包括血液、尿液等人体各种体液中,稳定性好,是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极佳来源。最重要的是,细胞外囊泡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血液系统肿瘤方面。因此,本文就EVs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是第一代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免疫调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近年来关于抗CD38单克隆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多,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达雷妥尤单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至202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单药治疗组)、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及获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全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17.14%,肝功能异常占25.71%,血液学毒性占31.42%,全身性症状占8.57%,胃肠道占17.14%,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1.4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20.00%,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5.71%,内分泌系统疾病占5.71%;联合用药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22.85%,肝功能异常占28.57%,血液学毒性占25.71%,全身性症状占11.43%,胃肠道占20.00%,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4.29%,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17.14%,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8.57%,内分泌系统疾病占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57%、部分缓解率为31.43%、疾病稳定率为48.57%、疾病进展率为11.43%;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4.29%、部分缓解率为54.29%、疾病稳定率为25.71%、疾病进展率为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疾病更为有效。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单药PD-1抑制剂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足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是宿主免疫防御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它通过吞噬作用和脱颗粒作用杀伤病原体发挥抗菌效应。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中性粒细胞发挥抗菌作用的另一种机制,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证明NET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炎症性疾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等,其中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NETs异常增多紧密相关,抑制NETs生成可缓解肿瘤的生长并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CAR-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疗效显著,但是,同时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AR-T治疗相关脑病综合征,血液学不良反应有: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B细胞发育不良、造血功能恢复延迟。这些不良反应经积极治疗,多数可得到纠正,但是仍有部分不良反应加重后危及患者生命,如果能早期识别、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那么该疗法就能使更多的患者获益。为此,本文就上述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处理措施及高风险患者的评估和预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2例采用二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的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10例有呼吸道症状,17例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3例胸部CT检查可见云絮状影;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曲霉菌感染;6例(27.3%)中性粒细胞〈0.5×10^9/L,9例(40.9%)〈0.1×10^9/L;1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除外输注血液制品偶尔使用者);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二性霉素B雾化吸人治疗5d以上;5d后症状无改善者加用伊曲康唑治疗2周以上;有效率为59.1%(13/22),仅1例死亡。结论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早期诊断较困难。经验性二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间维生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43例接受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1周内、化疗2个周期后的血维生素A、B1、B2、B6、B9(叶酸)、B12、C、D、E共9种维生素水平、血液学指标和体质指数(BMI)...  相似文献   

19.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IM: The rol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the benign or malignant nature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s may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ATIENTS AND METHODS: Between August 1997 and March 2002, 63 unselecte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underwent a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benign (Group A, 38 patients) or malignant (Group B, 25 patients) nature of the hematological diseases. RESULTS: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a) older, (b) had larger spleens that more frequently needed accessory incisions for specimen retrieval, (c) had greater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and (d) were fed later than patients in group A.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 body-mass index, (b) operative time, (c) conversion rate, (d) blood loss, (e) pain med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f) hospital stay. Two postoperative deaths occurred among patients in group B, but none of them was related to surger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a)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b) the size of the spleen might increase the risk of conversion, but it is no longer a contraindication to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c)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an be effectively performed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hort report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human parvovirus B19 (HPV B19)-induced transient pancytopenia. Parvovirus virions were seen by electron microscopy in both erythroid and granulocytic precursors. Erythroid cells are not the only targets in these cases. We draw attention to this disorder so that physicians involved with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and transplantation be more aware of thi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