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常熟市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出院复阳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跟踪随访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要求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接触者判定,采集病例、接触者等相关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复阳再次入院至出院相关信息进行描述。 结果 该病例2020年1月7日自武汉坐高铁回常熟;1月20日,病例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和腹泻等症状,最高体温38.9 ℃;25日胸部CT报告显示两肺感染性病变;26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7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阳性,经省专家组会诊确认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月15日治愈出院进行居家隔离观察;3月1日核酸复查阳性,即转至苏州定点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3月9日再次出院,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4日核酸复查单靶阳性,29日、31日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返回家中。 结论 该病例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复阳病例,提示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要进一步做好出院病例的跟踪随访和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某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2日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的基本信息、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送上级实验室检测,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该病例为湖北省武汉市务工返乡人员,1月20日出现咽部不适,1月22日出现发热、咳嗽,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为:1月24日在陆丰市人民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CT提示有双肺多发小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1月25日上午汕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筛查,咽拭子及痰液检测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5日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咽拭子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结论 该病例为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地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可能性大。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防范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商丘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截至2020年3月4日商丘市报告的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商丘市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输入性病例44例(48.35%);发病年龄以18~59岁为主,占83.52%;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65.93%;治愈率96.70%,病死率为3.30%;经两次及以上核酸检测确诊者占15.39%;治愈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4例(4.55%)。结论 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防输入是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常德市8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发现更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的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收集常德市2020年1月24日—2月22日确诊的8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血液常规及抗体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标本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2例确诊病例标本中,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3.9%,流感病毒A/B核酸均为阴性,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大部分标本Ct值分布在较高区间,病毒载量较低,重症病例Ct值与普通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标本新冠病毒IgM阳性率64.6%,IgG阳性率78.0%,阳性率明显低于核酸检测(χ2=24.059,P<0.001);血液标本中C反应蛋白普遍偏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5和χ2 =3.998,P均<0.05);血液标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早期呼吸道标本病毒载量不高,容易漏检,重症和普通病例标本病毒载量无差异,将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和血液样本抗体检测及血常规分析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病例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基于街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传播风险评估方法,提升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整合深圳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关键信息,建立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结果 截至2020年2月29日,深圳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7例,其中感染来源为湖北武汉地区有224例(53.7%),湖北省其他地区80例(19.2%),其他省市38例(9.1%),深圳市内感染75例(18.0%)。选取“14 d内街道的新冠肺炎病例数(X1)”、“14 d内新冠肺炎病例数的明确感染来源占比(X2)”及“14 d内街道内发生新冠肺炎的社区占比(X3)”作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的关键指标,建立评价方程Y=0.4X1+0.5X2+0.1X3。将前期已报告的392例具有明确现住址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回代计算,高风险街道15个(20.2%),中风险街道25个(33.8%),低风险街道共34个(50.0%)。福田区、南山区、龙华区、龙岗区的高、中风险街道的比例均超过60%。结论 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简易有效,有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珠海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传播链;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 结果 余某家族4个家庭18人,2020年1月16—21日从武汉分批到珠海并入住GLHT等酒店,1月24日年夜饭聚餐。病例1于1月27日发病,2月12日发现并确诊。2月12—28日17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相继有7名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阳性;解除隔离后第7 d(3月5日)又有2名人员筛查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本次疫情共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链分析可能有4代感染者,暴露时间均为集中隔离前。 结论 COVID-19发病前3 d具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暴露后SARS-CoV-2核酸转阳最长时间≥15 d,14 d隔离期不足以排除所有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同时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县发生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管控区内所有湖北旅居史人员划归为可疑传染源。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可疑传染源采集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法对咽拭子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2019-nCoV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 结果 确诊病例5人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连续检测6次阴性,第7次检测阳性。5例确诊病例来自2个不同的家庭,其先发病例之间及与可疑传染源均无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人在整个调查期内7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经血清抗体检测IgM和IgG阳性才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与2个家庭的先发病例均有过密切接触。管控区内可疑传染源77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抗体检测发现2例IgG阳性,怀疑其可能是本次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 结论 新冠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相对封闭的空间存在有利于病毒传播的可能,抗体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对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追溯无明确暴露史确诊病例的传染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仍在增加,我国实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一、什么是奥密克戎变异株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11月26日,WHO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并以希腊字母“奥密克戎”命名,定义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评估中山市新冠肺炎的疫情输入风险。 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省外各市2月29日之前累计7 d报告病例数和中山市迁入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评估中山市返程复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 结果 中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例,输入性病例占比87.88%,其中湖北省49例,占74.24%。疫情输入风险排前4位的省份是广西、四川、湖南和江西,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1.0820、0.5494、0.2041和0.0656。近7 d中山市迁入人口排前11位主要城市中,有疫情输入风险的城市:永州市、重庆市。 结论 中山市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由湖北输入引起,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 防止周边及疫情高发地区的病例输入风险仍是中山市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山东省部分地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资料,按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年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剂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573名,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315人(55.0%)、轻型感染者214人(37.3%)、普通型感染者44人(7.7%)、重型感染者0人(0%)。已进行疫苗加强接种397人(69.3%),未进行加强接种176人(30.7%)。573名感染者中,83.6%(479/573)的感染者年龄集中在18~69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5,P<0.01),不同核酸转阴时间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3,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浙江省金华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和数据。 结果 该起疫情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可能的传播方式为在高速服务区或镇菜市场、市区商场接触到不明传染源,再经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在家庭内播散,要重视有外省返乡人员家庭的疫情防控工作,多部门联防联控在疫情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2020年6月11日—7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情况及网络关注点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新冠肺炎疫情通报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回顾性搜集整理疫情数据和网络搜索指数数据,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6月11日—7月20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累计确诊335例,累计发病率为1.56/10万;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丰台区(230例,占68.66%)。网络搜索指数研究显示,“北京疫情最新情况”和“新发地”搜索指数均与疫情数据存在相关关系(r=0.711,P<0.05;r=0.861,P<0.05); “北京疫情”搜索指数最高,并与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呈高度正相关(r=0.919,P<0.05)。 结论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网络搜索指数与疫情发展高度相关,应加强网络搜索指数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湖南省某地一起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传播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对可疑暴露现场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根据调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病例A为湖北来源输入性病例,在医院呼吸科ICU无负压的临时隔离单间可能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给靠近隔离门的病例B,病例B转至普通病房后,又将病毒传播给了2位陪护家属(无症状感染者C、D)和相邻床位的病例E。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在无负压的临时隔离单间病房,可能传播给临近床位的患者,医院隔离病房需按标准建设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避免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所致发病、肺炎和重症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对2022年2至7月四川省成都市和广安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新冠病毒疫苗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肺炎和重症的VE以及经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调整后的VE(aVE,Adjusted vaccine effectivenes),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 683例,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感染,临床结局为发病、肺炎和重症分别是511例(30.4%)、66例(3.9%)和11例(0.7%),重症人群中90.9%(10/11)都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加强免疫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和肺炎的aVE分别是52.4%(95%CI:17.8%~72.4%)和81.6%(95%CI:60.0%~91.5%),基础免疫预防肺炎的a VE是69.2%(95%CI:26.9%~87.0%),未完成全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上海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报告病例的调查处置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 (试行)》对1例武汉来沪肺炎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该病例鼻咽拭子、痰液、支气管冲洗液和肺泡灌洗液等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排查密切接触者,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病例为湖北籍,1月10日在武汉家中出现发热,1月12日乘坐火车来沪,1月15日就诊发现两肺多发小斑片模糊增密影;1月16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标本,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SARS-CoV-2病毒核酸检测为弱阳性;1月17日采集鼻咽拭子、支气管冲洗液和肺泡灌洗液标本核酸检测为阳性。1月19日报告2019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测序相似度99.45%。病例发病前14 d居住于武汉家中,偶尔在邻近小区参加广场舞运动,自述无相关病例接触史和农贸市场活动史。调查共追踪到在沪密切接触者2人,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未发现二代病例。结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是把好早发现关口的关键;对于新发传染病认知有限的情况下,流行病学证据对于疾病早发现有着重要作用;下呼吸道标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更有价值,建议采取痰液诱导技术,提高深咳痰液的采集率;及早落实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能有效防范疫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