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迪 《抗癌之窗》2011,(2):77-77
中医认为肿瘤属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失调、气血亏虚,在正虚的基础上,外邪人侵,痰、瘀、气、湿等病理因素日久博结,积滞而成。传统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是重在全身整体调理,阴阳平衡、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近年来,我国抗癌治疗尤其重视研究中医、西医在抗癌治疗各自的特点,发挥了中医所长,使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研究说明中医、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使一些肿瘤尤其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提高5~15%。根据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整体与局部结合防治的原则,探讨行之有效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癌症的不同方案,总结其有效的防治规律,将为研究恶性肿瘤开创更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刘琛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4):685-688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当今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中医古籍文献中,将其称为"乳岩",近年来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已成为中西医结合肿瘤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医时间医学观与恶性肿瘤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节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恶性肿瘤组织同正常组织一样存在一定生物节律。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结合古代历法、古代天文学及中医学成就形成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节律及疾病时间治疗的学科。近年来,应用中医时间观对恶性肿瘤在临床观察(包括恶性肿瘤近日节律、月节律、死亡规律和择时用药等)及实验研究(包括恶性肿瘤细胞分裂节律、不同时辰应用中药和针灸对肿瘤的影响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研究与现代时间医学相比存在着偏于宏观、结论相互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合理运用现代时间医学及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对恶性肿瘤节律作更深入地研究,是现代中医时间医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医营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运用食物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涉及食物本草、 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中医营养在 肿瘤预防、治疗及转归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营养通过以食养生,以食疗病的手段,在饮食指导、饮食调整、 饮食咨询等方面发挥优势,同时采取以病为本,辨证施食的治法,可保存人体正气,调理脾胃,辨体治疗,增强抗病能力, 达到整体治疗的效果。并进一步总结中医营养在肿瘤临床研究的不足,今后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将食疗与肠内营养有 机结合起来,成立营养治疗团队,形成完善的营养筛查、营养评估、中西医营养治疗体系,进行深入的中医营养治疗大数 据研究,总结中医营养治疗相关指南和共识,建立中医营养特色门诊,完善家庭营养监测与随访制度,宣传中医营养知识 的专业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营养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构建特色的肿瘤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息息相关。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后又一治疗手段。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肿瘤免疫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可出现皮肤、胃肠道毒性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参与抗肿瘤治疗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中医与肿瘤免疫关系密切,其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或肿瘤免疫微环境来调控肿瘤免疫,在缓解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现就中医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及常见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产生与发展,侵袭与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因而在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应当拥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进一步结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基本模式,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药与放化疗相结合、中医药与手术相结合、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在上述治疗模式的框架内,对于早期肿瘤多采用西医手  相似文献   

8.
生物节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恶性肿瘤组织同正常组织一样存在一定生物节律。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结合古代历法、古代天文学及中医学成就形成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节律及疾病时间治疗的学科。近年来,应用中医时间观对恶性肿瘤在临床观察(包括恶性肿瘤近日节律、月节律、死亡规律和择时用药等)及实验研究(包括恶性肿瘤细胞分裂节律、不同时辰应用中药和针灸对肿瘤的影响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研究与现代时间医学相比存在着偏于宏观、结论相互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合理运用现代时间医学及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对恶性肿瘤节律作更深入地研究,是现代中医时间医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背景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在罹患恶性肿瘤之后,患者需要面对躯体状态的改变、社会功能的下降或丧失,以及治疗及死亡的恐惧。自1975年在首届心理肿瘤学国际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心理-肿瘤学分科,并成立了心理-肿瘤研究机构以来,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问题逐渐受到关注[1]。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恶性肿瘤明确为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随着科学的发展,肿瘤的治疗理论逐步从单纯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转变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再过渡到现在的改善生存率与改善生存质量并重,体现了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癌症进展》2010,(3):205-205
中医的辨证施治,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实行个体化的治疗。 恶性肿瘤是一个复杂性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家族病史、其疾病史、地域性、生活环境、精神因素、合并疾病、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机体免疫状态、甚至社会因素、经济条件等种种原因,构成了疾病的复杂性。因此治疗方面,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医生和病人都共同希望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身体的个体差异,以及医生自己的实践经验,给予病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过程中还应不断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修正。“个别对待”永远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原则和医学的精髓部分。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肿瘤骨转移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性、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等特点,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方案以三阶梯止痛药为主,联合放化疗等个性化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口服、中药外敷、针灸、穴位贴敷、中药注射、埋线等多种方式,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且中医治疗价廉惠民、无成瘾性、操作便捷、毒副反应少,因此成为骨转移癌痛治疗的研究热点。中西医联合用药可增强止痛效果,实现优势互补,且作用持久,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骨转移癌痛的中医治疗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肠促愈方辅助西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中西医组(50例),分别给予西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肠促愈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内镜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水平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组综合疗效和内镜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EORTC QOL-C3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肠促愈方辅助西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肠炎可有效减轻消化道和全身症状,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调节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也称为大规模并行测序或深度测序。这种高通量技术可以在单次运行中产生数十亿个超过几百万兆字节数据的短DNA或RNA片段。由于二代测序技术具有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并靶向识别特异性基因突变的能力,并且仅需要少量的DNA,使得通过二代测序进行分子检测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将二代测序平台引入个体化癌症治疗和精准医学,包括对癌症患者的精准分层、肿瘤生物学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等。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二代测序应用于实体肿瘤学领域的技术发展作一综述,并回顾了近几年部分相关临床研究及二代测序技术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杨坡  申宝忠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1):451-456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遵循着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全身的规律,理论上在任何阶段抑制肿瘤的发生均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微创技术在肿瘤上的应用体现了目前肿瘤治疗的方向: 微创、精准、高效, 无论是腔镜下还是影像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均追求小创口,在组织、器官水平最大限度的控制肿瘤,是当前最能体现精准目标的治疗模式。此类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即便是出现远隔转移,也可以在联合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对局部影响重要功能的病变实施微创治疗,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微创治疗是顺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治疗观念的巨大变革,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预测微创治疗在未来肿瘤治疗上也将拥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恶性黑色素瘤过去一直以手术切除和药物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预后不佳.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对肿瘤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人们发现肿瘤异质性和肿瘤微环境多样性影响了肿瘤的形成、耐药和治疗选择,导致了黑色素瘤患者对同种治疗方法的反应和获益不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与进展,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上升,推动了黑色素瘤治...  相似文献   

16.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皮肤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高度恶性体表肿瘤,因传统诊断路径的早期确诊率和分期准确性不高,且单一外科手术治疗预后不佳,导致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理念下将现有各学科的诊疗方法优化整合,实现CMM患者的全程、连续、个体化精准诊疗,逐渐发展为外科治疗CMM的国际新趋势。本文总结近年来CMM外科治疗的新进展,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理念下CMM外科治疗的优势,并对未来建立和发展MDT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组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精准医学在肿瘤领域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骨肉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最常见的骨骼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手术切除和药物化疗一直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高度基因异质性是其生存率停滞的主要原因。精准医学以组学等技术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定制。精准医学的实践有望为骨肉瘤研究及患者生存率提高提供新的契机。本文拟对精准医学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并进一步探讨骨肉瘤精准治疗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精准治疗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在结直肠癌临床实践中的融合应用。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越来越多分子标志物被发现,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将逐步渗透到外科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各个方面,为不同生物学特征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生存质量在中医肿瘤学综合效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丽珠 《中国肿瘤》2001,10(2):80-8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将生命的目标从追求生存的数量转为生存的质量,生存质量被广泛地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主要目的之一。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评价标准在强调生存质量的今天,已显出它的弊端,用它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更显片面。因此,将生存质量的评价方法引入到中医肿瘤学治疗领域中,有助于解决中医药疗效无法客观评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